王丹 才津津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具有多重维度的价值蕴涵。就其理论价值来说,习近平绿色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中国阐释,它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对现时代人与自然紧张对立关系、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刻反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更是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的新境界。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其理论成果在基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多方位、全领域的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进行深刻阐述。在此基础上,这一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回归与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中国阐释,它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对现时代人与自然紧张对立关系、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刻反思,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回归和创新发展。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回归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诸多著作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资本论》一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带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时指出,资本主义带来了人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关系的破坏,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方式会使人们不计后果不计手段地对自然加以开发与利用,这种肆意的掠夺所导致的恶果是自然资源存量的不断下降,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不平衡。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生态批判集中体现在资本主义工业对工人身心健康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上。马克思关注的重点是工人的身心健康,他从工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入手,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工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与影响。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给生态环境和个人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是以两个“破坏”和两个“牺牲”为代价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农业发展不仅破坏、牺牲了雇佣劳动者自身的自然力,而且也破坏、牺牲了土地能力和土壤生态系统。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化造成的“工业黑化”,城市环境污染,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和河流水质污染,这些环境污染直接伤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及其生产和生活。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看来,自然资源的枯竭、城市生活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劳动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摧残,这些都是资本主义追逐资本、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在实践层面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在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历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上又逐渐赋予了“社会”与“生态”两个方面,从而形成了社会整体发展的“五位一体”的新内涵,并纳入国家战略发展层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当代中国的转换和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新境界。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在具体内容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是“五位一体”的生态发展观,这一生态发展观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价值目标,强调绿色发展应是五大领域的绿色发展,即绿色的经济发展、绿色的政治发展、绿色的文化发展、绿色的社会发展和绿色的生态环境发展,这在具体内容上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马克思主義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社会发展受其内在规律支配,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理念
在人类发展史上,人类经历了从原始文明时期的“敬畏自然”、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再到生态文明时期的“尊重自然”,并将“尊重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理念的首要态度,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深刻体现。“顺应自然”就是要求人类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循自然界的生态规律,维系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自然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无机体构成的,人类是自然之子,有责任去照看和管理好自然生态环境,但是如果人类为了一时的享受和需求强行破坏这种平衡,就会危及到自身的生存。
由于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因而就必首先须树立“保护自然”的理念,如果没有这个思想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便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同时,保护自然是一个长期且永久的任务,要本着节约优先的原则,因为我国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节约低碳环保优先是最根本的途径。虽然自然本身是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减少人为的干扰,也应主动承担起以自然恢复为主的保护责任,而保护自然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尊重之上的。因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上融入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观解决了人们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传统认识,指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与协同共生的方法论,带来的是发展理念与方式的深刻转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表面上看,发展经济可能带来资源环境等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又可能限制经济发展,从实质上看,加强环境保护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但这种压力并非源于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所致,而是源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企业绿色发展中的技术储备不足、不完善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等。这才是企业乃至产业发展方式有待转变的原因,由于缺乏绿色发展理念,没有认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事实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统一的,二者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二者在内容上也是统一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一方面,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通过绿色化生态建设,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发展方式,使环境质量得以不断提升,从而为经济社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强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高质量经济发展,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进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绿色治理,从而有效减少企业的污染排放,促进改善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
在生态环境价值意义上提出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新观念
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绿色富国、绿色为民,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一直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人们都将自然环境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资源,而绿色发展观坚持把生态环境视为公共产品,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每个人都需要呼吸生态环境中清洁的空气、饮用清洁的淡水,吃到不受污染粮食等等,所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生态环境比其他任何公共产品都更重要。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关于生态环境价值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观的一系列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不仅传承与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绿色思想,并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绿色发展观。
马克思恩格斯绿色发展思想意蕴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立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一词,但在他们学说与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思想。首先,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没有脱离自然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依然要从自然界获得,离开自然界、离开同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人类一天也无法存在。其次,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因此资本主義制度本身是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再次,马克思指明了破解生态危机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能够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解与共同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回顾
绿色发展观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起点,是人类社会的价值目标,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结合中国现实发展道路,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与具体的认识与看法,绿色发展观的形成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呈现经历了系统、全面并科学的变化过程。
一方面,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非常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适应,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前提,提倡绿色化建设和水利建设以改善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强调要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探索中形成了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胡锦涛科学发展的绿色理念,科学分析全球绿色发展浪潮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思想,这些思想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绿色发展理念。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绿色发展思想,从理论上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绿色发展思想,引领着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道路。这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其一,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中国共产党人在以往实践中虽然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但应该说尚缺乏思想上和行动上一以贯之的自觉。其二,明确提出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在对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历经了过分强调生产关系作用、过分依赖人的主体能动性阶段到以改革开放为发展根本动力阶段,在新的发展实践中,在改革开放动力论基础上,提出创新动力论。其三,明确提出协调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观强调,绿色发展必然也是协调的发展,这是由“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战略目标决定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KS075);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SZ2018A006);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委托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构研究”编号:L19WTA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