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雷 梅旭东
摘 要:泰兴花鼓是泰兴地区古老的传统歌舞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我国歌舞音乐和地方民众艺术生活重要艺术养分和构成部分。作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的泰兴花鼓,理应乘着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科技手段高速发展的东风,并在社会自然传承和学校教育传承两翼齐飞的共同作用下,使泰兴花鼓艺术得以进一步保护、传承与振兴。
关键词:泰兴花鼓;音乐功能;社会自然传承;学校教育传承;传承振兴
泰兴花鼓主要流传于泰兴地区,又称“夜火灯”,其“颠三步”的韵律特点,体现了当地民众淳朴善良、乐观开朗的品性。2010年,泰兴花鼓被列入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源流及其特色
泰兴花鼓是旧时农民卖艺谋生的一种民间歌舞,迄今有300余年歷史。其起源之初,艺人们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沿门挨户、走村串乡地表演,平时也多在广场以及豪门大户的“堂会”表演。
泰兴花鼓约在清朝末年发展的较为成熟。1956年至1957年间,泰兴市文化馆相关人员曾对泰兴花鼓进行挖掘整理,才使泰兴花鼓走上舞台,并屡次获奖。取材于泰兴花鼓“颠三步”、“喜鹊登梅步”的舞蹈《丰收舞》和《担鲜藕》颇具影响。泰兴花鼓的艺术形式乃受“打莲厢”和“风阳花鼓”的影响,其主要道具镗锣就是佐证,而且在音乐节奏的快慢上均由镗锣掌握。泰兴花鼓的曲调主要是 “花鼓调”、“跨金索”和“倒花篮”。其唱词,是用朴实易懂的泰兴方言,其中《花鼓调》节奏热烈、欢快,多以它作为开场曲。泰兴花鼓的“花鼓调”[1]如下。
该曲调中的第8小节的节奏,有种“无鼓似有鼓”的妙趣。泰兴花鼓常以“花鼓调”开场,随后演唱一些吉祥如意的祝愿语,多是即兴编词,最终达到幽默俏皮,愉悦观众而已。譬如,在其《媒人媒人你请坐》的唱词如下:
媒人媒人你请坐,你家姑娘不成货。
叫你姑娘去扫地,拿起笤帚舞把戏;
叫你姑娘去烧火,火叉尖上炸白果;
可见,这样的唱词,不仅逗人发笑,而且还独具地方特色。这“火叉尖上
炸白果”的唱词,是银杏之乡的特色。
总之,泰兴花鼓热烈欢快,喜庆色彩浓郁,有自成一体的风格独特和地方特色。尤其泰兴花鼓的舞步动作“颠三步”和“喜鹊登梅步”,是泰兴花鼓独有的。二、传承及其现状
泰兴花鼓著名艺人秦余国,12岁,拜师肖国栋学习花鼓,他除自己演出外,还传艺给秦介先、徐月秀等多人。
泰兴花鼓,现已形成了以下特征:一是,对民间习俗的依存特征。二是,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三是,不受时间和场所限制的表演。四是,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五是,颇具时代感的舞蹈语言。另外,泰兴花鼓也具有自成一统,极为独特的学术价值,以及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提升民众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用价值。
不过,当下泰兴花鼓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变革,使其难得一见,甚至在乡间难觅踪影。二是,当地年轻人对其,不知、不看、不学,已是常态。显然,泰兴花鼓陷入窘境。
二、功能及其振兴
泰兴花鼓作为地区性传统音乐,其生存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其音乐功能性。无论是泰兴花鼓早期节庆活动,还是“堂会”表演,都跳不出所谓的音乐功能性。也可以说是审美娱乐功能。学界皆知,人类生活都离不开音乐,它不仅能抒发情感、陶冶情操,而且也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从而使人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种审美娱乐功能,在泰兴花鼓的表演中,无处不在。当然,泰兴花鼓还有社会凝聚功能的表现,如在婚嫁娶亲,祭祀寿庆等礼仪民俗活动中的表演,十分有利于形成以血缘或姻亲为纽带的家族凝聚力;泰兴花鼓在逢年过节,道场,庙会等礼仪民俗活动中的展现,能够使参加者,主要是当地的广大民众之间产生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社会整体意识和民众间的凝聚力;泰兴花鼓在乔迁新居、参军入伍等礼仪民俗活动中的助兴,使乡里乡亲的参与者,感受到一荣俱荣,互帮互助的浓浓乡情,也增强了邻里之间的凝聚力。
可见,这种礼仪民俗活动,不仅强化了礼仪民俗活动的程式化、公式化,而且还能使礼仪民俗活动理念逐渐扎根于广大参与礼仪民俗活动民众的内心深处,从而使参与者一看到泰兴花鼓这一仪式性的民俗舞蹈艺术形式,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相关的礼仪民俗活动的内容,顺理成章地增强了对泰兴花鼓艺术的记忆和民众群体的社会凝聚力。曹本冶对此现象就曾说过:“仪式音乐是仪式中音声行为的一部分,要了解仪式音乐,必须从它所处的信仰认知模式以及仪式体现行为的整体环境和意义入手”[3]。泰兴花鼓舞蹈语汇是艺人们在长期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能够准确细腻地表达广大民众的情感。通过优美的舞姿表达民众的劳动生活、风俗民情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具有较强烈的感染效果与视觉冲击效果,也有完整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特征。泰兴花鼓的艺术魅力和功能,诚如钟敬文所说的那样:“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4]。
不过,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泰兴花鼓虽然作为“非遗”项目得到了官方的重视,也在民间掀起了一股泰兴花鼓保护、传承之风,但这股“春风”后劲不足。毋庸讳言,泰兴花鼓仍然未有走出困境,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对其进行保护、传承,直至振兴。俗话说:艺术的生存发展,必须做好有效传承。而在传承方式方法和手段途径上,不外乎有两种传承的类型,一种是社会自然传承;另一种是学校教育传承。
在当下泰兴花鼓的社会自然传承中,通过多种方式手段与泰兴花鼓进行结合,让广大民众参与其中,不断刷新人们对传统泰兴花鼓的认知,进一步亲近泰兴花鼓艺术,使泰兴花鼓为广大民众健身服务。如今“泰兴健身花鼓”在泰兴地区就十分流行,这种将泰兴花鼓与体育健身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虽然放弃了泰兴花鼓唱词艺术的表达,但是依旧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这从体育文化功能层面使泰兴花鼓艺术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的成功案例。还有泰兴花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智能手机上,进行泰兴花鼓的抖音播放。使更多的人通过微视短视频了解、喜爱、接受泰兴花鼓艺术。这一将泰兴花鼓带入更加广泛的大众视野的形式,不仅便利快捷,而且也增添了泰兴花鼓的时代性平台窗口的展示机会。无形之中能够产生更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承传播效果,其潜力巨大。至于通过现代媒体手段,拍摄泰兴花鼓的纪录片,建立网站,开播有关泰兴花鼓的人物、道具、访谈、表演、人文趣事等,都是泰兴花鼓社会自然传承中颇具时代特色特点的传承方式和手段。当然,我们还可以组建泰兴花鼓创作团队和表演队伍,在旅游景点和各种习俗节令时展示泰兴花鼓的艺术风采。泰兴花鼓的社会自然传承其花样可以不断翻新,做到层出不穷。不过,泰兴花鼓的社会自然传承与学校教育传承相比,在传承效用上时间会拉的很长,投入也会很大。
泰兴花鼓的学校教育传承,它是充分利用了学校这一系统性教育教学体系作为有效的支撑,特别是在泰兴当地中小学开展泰兴花鼓的传承,正应验了“要从娃娃抓起”的明智决断。我们可以将泰兴花鼓打造成中小学校本课程,使它成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成为加强地方中小学传授传播家乡音乐文化的一个窗口,也真正實现了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乡土音乐”进课堂的目标,这也是对教育部要求实施的传统音乐进校园,进课堂的必要的一种补充。另外,在学校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中,都可以贯穿着泰兴花鼓音乐文化的展示和表演,其表演展示的场域可以是班级、年级,还可以面向全校。当然,泰兴当地的中小学若能够将泰兴花鼓作为每一所学校进行乡土音乐艺术文化传授的内容,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泰兴地区中小学泰兴花鼓艺术汇演的艺术实践也将会水到渠成,对此十分值得期待。实际上,泰兴花鼓若能够搭上学校教育传承这班列车,那对于泰兴花鼓的保护、传承,发展、振兴就是搭上了一班通向希望的特快列车,泰兴花鼓的振兴才真正的有希望,有盼头。
三、结语
行文至此,我们对于泰兴花鼓的渊源形成、历史沿革、艺术特色、生存现状、未来振兴,不仅进行了梳理,而且还进行了构想。尤其对泰兴花鼓的未来发展振兴,从音乐功能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剖析。虽然看起来,当下我们是为泰兴花鼓借助各种平台进行振兴发展谋篇布局,出谋划策,但是实际上,泰兴花鼓与平台之间也是一种相辅相成,共赢发展的格局。泰兴花鼓作为泰兴地区传统音乐,它正如冯光钰先生所说:“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把音乐文化元素注入文化礼堂的建设和功能设计,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教化功能,达到“化人也速的效果,以至‘移风易俗”。对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5]。可见,泰兴花鼓不仅具有传统音乐教化功能,而且还有身份认同功能,以及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政治认同功能。故此,泰兴花鼓的振兴是民众的向往,政府的期待,实乃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泰兴文化馆编:泰兴花鼓(内部资料).
[2] 摘自《泰兴花鼓江苏省非遗项目申报书》.
[3] 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色的研究[J].音乐艺术,2006(3):92.
[4] 钟敬文.新的驿程[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5] 冯光钰.再谈音乐功能:致友人书[J].人民音乐,1991(2):31.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大创项目“泰兴花鼓生存现状的调查与研究”(201914436144XJ)。
作者简介:薛雷(1966- ),男,江苏徐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梅旭东(1999- ),男,江苏泰兴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17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