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晖
(华侨大学离退休工作处,福建 泉州 362000)
文化养老是在满足离退休老同志物质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其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舒展个性、愉悦身心、提升修养、延年益寿为目的养老方式[1]。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高校离退休人员数量也在迅速增长。相对而言,高校老年群体规模大、分布集中、物质待遇较高、有一定程度的组织保障,对文化养老有更强的需求。深入调查研究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养老问题,探索构建更加健全的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共建美好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变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样的标准,我国在2000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数据资料显示,2000—2018年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同期,老年人口占比从10.2%上升到17.9%,提升幅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 据预测,到205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8%。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基数大、负担重、发展速度快于现代化速度。人口老龄化在经济、社会和服务层面都带来严峻的挑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重大的国家战略工作之一。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对全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作了近期、中远期的战略部署。高校离退休人员除了具有社会老龄群体的共性特征外,还存在学历高、思想活跃、关心时政、兴趣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意识强、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等显著的个性特点[2],在社会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当下,他们已不再满足于“物质养老”,而更愿意去追求以增加文化内涵、提高精神生活品质为目的的文化养老。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高校推动文化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离退休教职工的精神健康、和谐生活,同时为老同志继续发挥作用、实现人才资源再开发和再利用创造条件,也是高校新时期离退休部门服务工作的转型需要。面对高校离退休人员对文化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离退休工作部门在积极适应社会化服务保障趋势的同时,把工作重心从“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转变。在保证离退休人员的政治、生活和医疗待遇基础上,多途径多样化地注入文化养老元素,离退休工作才能充分体现紧跟时代发展的创新性价值。通过调研,深入分析和掌握离退休人员在文化养老方面的需求情况,依托学校和社区资源优势,构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和平台,是高校离退休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的现实需要。
华侨大学历来重视离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需求,通过建设学校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体协、老科协、关工委等多种老年群团组织,鼓励老同志积极参与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离退休人员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积累了一定经验。截至2019年12月,华侨大学现有离退休教职工共计 1142 人,其中,离休19人,退休1123人。离退休教职工中共党员348人,占30.5%,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主要按照离退休人员所属原单位或集中居住地将其编入19个党支部。在年龄分布上,60~69岁人员占比为32.22%,70~79岁人员占比为30.91%,80~89岁297人,占26.01%,90 岁以上有20人,占1.75%。目前以60~79岁人员占比最大,为63.13%。男性占53.7%,女性占46.3%。华侨大学离退休教职工中,具有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的有54.9%,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为84%。教职员工离退休后依然与华侨大学保持有紧密联系,仍然属于华侨大学统一管理,由离退休工作处组织开展日常活动。
对455位离退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不需要人照顾的占72.7%,偶尔需要人帮忙照顾的占17.4%,每天需要有人照顾的占3.3%;离退休教职工多数居住在学校教师住宅区,对其居住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58.0%是退休夫妻同住,29.9%是与儿孙同住,7.7%独居,1.3%与保姆同住,0.7%在养老院养老;月收入在5000-7000元之间的占44.2%,7000元以上的占26.8%;46.2%不需要帮子女带孩子。由养老条件方面的数据资料显示,华侨大学离退休老年群体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物质生活有保障,居住比较集中,闲暇时间较多,超过一半属于空巢老人,大多数身体状况尚好,61.1%的人认为退休生活很幸福。
分析455份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掌握华侨大学离退休群体的文化养老现状。结果表明,华侨大学离退休人员的兴趣爱好广泛,包括唱歌、南音、跳舞、下棋、书法绘画、阅读、摄影、旅游、中医、养生、栽培园艺、健步走、散步、游泳、乒乓球等活动。在集体文体活动的参与方面,离退休人员参加活动频次最高的是老体协(华侨大学老年人体育协会)各小组的活动,其次是离退休工作处组织的集体活动,再次是社区组织的活动,第四是老年大学组织的活动;选择在上午参加活动的人数最多;每周参加三次以上文体活动的老年朋友占45%。目前老年朋友的自主活动中,有30%喜欢电视电影及手机微信购物等,23%喜欢健身锻炼,16.9%上网,16.3%看书看报,7.3%听广播,6.7%旅游;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方面,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居多,其次是社会志愿活动和关工委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70%的离退休人员对学校老年活动设施是满意的;有31.3%的离退休人员参加学校或在地社区老年大学的课程学习;55.8%的离退休人员参加老体协活动项目。在今后最想参加的活动中,老体协组织的活动最吸引高校老年朋友的参加,其次是学校老年大学,再次是离退休工作处组织的活动;77%的老年朋友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89%的离退休人员认为学校和社区的文化养老资源应该双向开放。由此可见,华侨大学离退休人员兴趣爱好广泛,参与老体协组织的健身活动人员和参与频率是最高,自主活动也以健身锻炼居多,大多数老年朋友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对老体协和老年大学的参与期望值最大,对集体活动的参与需求比较大。
华侨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是老同志进行文化学习和开展文体活动的主阵地,是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的重要课堂。目前老年大学和老体协的绝大多数活动都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固定活动场地大约1000m2,每门课程或活动项目所用的场地基本上属于交叉共用。华侨大学老年大学开设有合唱班、南音班、民乐班、舞蹈班、书法班、国画班、手工组、瑜伽班、形体班、拳剑组、手机信息班、摄影班、科研班、花卉班、烹饪班等。老体协日常组织的活动由各项目组组织开展,包括乒乓球、气排球、台球、地掷球、网球、门球、广场舞、柔力球、桥牌象棋、健身、钓鱼等小组。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因场地限制,每周只能开设1~2次,而且会经常遇到用地冲突,每门课程或活动项目因场地限制致使容纳量有限,按照报名先后顺序参加文体活动,有些退休教职工几次报名未果,逐渐放弃参与活动。
华侨大学老年大学的课程丰富多样,用多彩的老年大学文化生活充实自己,提升养老品质,正成为越来越多离退休教职工的选择。老年大学是老年人的学习园地、交友平台、健康乐园。但学校老年大学办学力量还跟不上离退休教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养老需求,不仅场地受限,还存在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
华侨大学老体协是为离退休教职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进老年人健康服务的群团组织。学校离退休人员参与老体协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老体协活动的参加频次是最高的,在老年人参与的所有文体活动中占35.2%。目前华侨大学老体协各项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校拨款,来源较单一。
华侨大学组织老同志积极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承办省、市老体协活动。组织承办和参加省市老体协活动有利于加强省、市涉老组织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校离退休教职工结交更多新朋友,更加有利于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的交流与推广。每年承办的福建省高校老体协活动,省高校老体协补贴开展活动所需经费的20%,其余80%依赖学校拨款。承办市级老体协活动的经费均依靠学校拨款。学校离退休人员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费用,需从校离退休人员活动经费支出。
离退休教职工可以享受到华侨大学自身的优势资源,包括校医院、活动中心、体育馆、图书馆、心理咨询中心等,以及学生志愿者、学生社团等非正式学校资源。但除了老干部活动中心外,其他公共资源较少为学校离退休教职工所利用。即便有学生志愿者和学生社团参与高校老年人服务,也由于缺乏系统协调,导致服务效率低下、利用有限或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离退休人员集中住宅区离地方政府和社区老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较远,利用率低。
在文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制度保障方面,以学校党政领导为主导,离退休工作处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力量共同建立文化养老专门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关于文化养老的长效组织领导机制、宣传引导机制,以及后勤保障制度,对文化养老服务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凝聚相关服务力量形成文化养老体系的强大合力。从机制上为文化养老工作提供坚强后盾,促进“待遇养老”与“文化养老”的有机统一。在后勤保障方面,可以开源节流,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校友和民间力量携手助力高校文化养老服务工作。
在文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硬件条件物质保障上,主要体现在对老干部活动中心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老干部活动中心是高校离退休人员进行文体活动的主要基地,在老年文化中心他们容易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随着离退休人员数量的逐年递增,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从场地面积和建设经费给予支持和保障,使老年大学、老体协、老科协等群团组织活动有落地实施的条件,使老干部活动中心成为文化养老的重要基地,成为老同志文化养老的乐园。
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高校现有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参加文化养老相关活动创造条件,确保院校公共文化软硬件资源向老同志开放,把老同志文化养老融入到学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
华侨大学涉老群团组织由离退休工作处统一领导,现有老年群团组织包括老年大学、离退休工作者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老体协)、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科协)、老教授协会(老教协)、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工委)、老年学会,每个群团组织大约有10~20位离退休骨干负责组织和开展活动。这些老年群团组织是高校对离退休教职工实施文化养老的重要抓手,在倡导文化养老方面大有可为,是帮助老年朋友享受文化养老生活的重要平台。华侨大学的关工委、老体协等多个老年群团组织因表现优秀,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表彰。
高校涉老群团组织要做好长期发展规划,对短期的活动要做好落实、总结与反馈。要根据老同志的爱好特长和健康状况等,从活动主题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注意科普性和趣味性,使活动与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相结合, 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组织和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进来,还可以指导老年朋友利用远程资源,共享国家优质老年大学的精品课程资源。并且鼓励各群团组织多进行校园内部交流和高校间的外部交流。组织骨干会员到兄弟单位交流学习,丰富活动内涵,同时培育出一批精品项目。“健身文化一日游”“文体游戏”“老年南音表演”“老年柔力球操”等,经过多年培育,已成为华侨大学离退休人员的精品项目。
离退休党支部可将文化养老建设融入到党支部建设和管理中。中共党员在高校离退休群体中的占比较高,他们退休后仍然是各种老年群团组织和文体活动的主力军,依然起到组织带头和骨干示范作用,成为推动文化养老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建设,选准配强各支部书记和委员。有调查研究表明,在影响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诸多因素中,代际关系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3],党支部骨干在帮助了解和协调离退休群体的家庭代际关系上可起实际作用。设计好符合老年朋友身心特点、实用性强的文化养老党建主题,采用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并以党支部交流活动带动退休人员参与活动和思想交流。
离退休工作人员是文化养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工作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是推进高校文化养老工作的关键因素。随着离退休人员的增加,工作服务队伍人员编制也需要相应增加,从精干务实的工作人员考虑,高校离退休工作处至少以1位工作人员服务100位离退休人员配备编制。
离退休工作人员对文化养老服务工作需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加强岗位服务思想的学习和交流,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业务素质的提高方面,要特别注意加强文化养老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业务学习,通过文化养老业务培训、参观考察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队伍的业务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水平, 为文化养老提供组织保障。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高校文化养老工作是新形势下拓展工作思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新探索,做好文化养老服务工作,让老同志在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中实现文化养老,既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健康多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校园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