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浅层吸痰法在人工气道吸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14 08:36徐莉徐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浅层分泌物负压

徐莉 徐琳

吸痰是护理人工气道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并且最为重要的操作[1],但是如果吸痰操作不正确,会引发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低氧血症、人工气道堵塞、气道黏膜受损等并发症[2]。本研究将浅层吸痰法应用于我院收治的人工气道吸痰患者的护理中,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监护室行人工气道吸痰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通过呼吸机接受辅助呼吸方案且应用SIMV的通气模式,通气时长需超过24 h;接受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方式;接受心电监护;在行切开气管手术之前并未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书,同意此研究。排除标准:存在非常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并且死亡率相对较高;病情非常严重,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相对较差。随机将患者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43例,女47例;年龄28~75岁,平均(32.56±7.64)岁。对照组中男45例,女45例;年龄30~79岁,平均(33.45±7.32)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炎、平喘、止咳及化痰等对症药物治疗,两组均用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均采用痰液体位引流。引流前遵医嘱给予常规药物氧气雾化吸入。护理人员于患者清醒时讲解体位引流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监测生命体征,明确病变部位。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体位,将肺部病灶置于高位,使积聚的痰液引流到大气管,再经口吸出。原则上先从痰鸣音响的部位开始,取相应的卧位,先翻身拍背1~2 min,再保持体位引流10~15 min。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吸痰方法。按照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操作[3-4]。体位引流、人工手法拍背排痰后按照常规吸痰法吸痰,吸痰前后分别给予高流量氧气吸氧2 min,常规选择12-14号吸痰管零负压插入气管内,感到有阻力上提1~2 cm后开放负压进行常规吸引。

1.2.2 观察组 行体位引流后10~15 min,再给予人工手法拍背排痰前,应用改良小型号吸痰管持续浅层低压吸痰法吸痰。选择小型8号吸痰管(原有1个正孔和1个小侧孔),先进行改良,在吸痰管的前端1~2 cm处用无菌尖剪刀多剪出3个与原侧孔错开的散在分布小侧孔,再测量吸痰管插入长度并用胶布贴好标记,以吸痰管插入不超过人工气道出口端为宜,即为整条气管导管连接人工鼻后总长度,气管插管约(37.12±0.41)cm,气管切开约(11.63±0.43)cm,将量好的长度分别标记。每次吸痰以此长度为标准进行,用改良后小型吸痰管连接好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试吸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通畅,调节负压在(0.03±0.003)mPa,带负压将吸痰管经人工鼻吸痰口平稳地插入人工气道套管浅上段内,再用胶布将吸痰管呈U弧形适当固定在人工鼻翼处,予持续低压吸引,同时予以5~6 L氧气吸入,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痰液量、性质等决定拍背吸痰时间,约5~10 min,吸净痰液后停止吸引[5]。

1.3 评价标准 记录吸痰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出血、气管插管脱出情况、烦躁、气道膜损伤程度等[6]。动态监测并记录吸痰前1 min、吸痰后3 min的心率(H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等参数(P),并且凭借呼吸机密切监测记录平均气道压(Pmean)、潮气量(VT)[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或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在吸痰前后HR,SPO2,R,VT及Pmean比较(表1)

表1 两组在吸痰前后HR,SPO2 ,R,VT与Pmean比较

注:1)为t值,2)为t’值。*与吸痰前比较(配对t检验),P<0.05。

2.2 两组吸痰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吸痰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 论

常规吸痰吸痰管在受到阻力时,通常是把吸痰管插到气管隆突部,而隆突位置是气管敏感性最强的位置,因为遭受刺激,气管因此产生强烈反应,由于反复刺激,频繁摩擦,黏膜受损几率增加,并且会有糜烂的可能,导致在吸痰的过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例如烦躁、心悸、憋气、呛咳、大汗,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通过心电监护设备检测吸痰前后各指标发现,患者常常会出现血氧饱和度减小、血压升高、心率与呼吸加快等症状。传统吸痰法不带负压插入吸痰管,进而保护气管黏膜,而实际上,吸痰管和气管黏膜之间会产生摩擦而受到损伤。若是吸痰管没有插至气管插管/套管底部,气管黏膜也不会受到损伤,倘若吸痰管超过气管插管/套管底部插至气管隆突位置,气管黏膜就会受损。浅层吸痰利用边吸引边插管的原理,以排除浅部分泌物,避免将分泌物带至深部,还能够缩短吸痰时长。吸痰管插至深度和人工气道一样,能够保护接触气管黏膜与刺激隆突位置,避免由于直接摩擦与负压的因素损伤气管黏膜。插至特定深度之后继续进行2~3 s的吸引,并且能够借助负压吸出人工气道前端积痰,临床治疗效果也更佳[8]。插入吸痰管至一定深度后受阻,将吸痰管外退约1 cm再开始吸引[9]。常规吸痰中吸痰管插入更深,与支气管分叉产生接触相对容易,使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兴奋,促进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10],随着应激反应的加重,也会出现呛咳以及焦躁的症状。气管隆突位置由于被吸痰管不断刺激,气道分泌物也会因此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显著提升[11]。浅层吸痰法的关键性机制就是针对深入气管的深度进行控制,降低对气管和气管交叉处的刺激,边吸边插管,彻底清除表面分泌物,避免浅层分泌物深度转移[12],可避免或降低建立人工气道气道损伤,减少对气管刺激。本研究显示,两组在吸痰前SPO2,R,VT,HR,P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SPO2高于对照组;R,VT,HR,Pmea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痰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清理人工气道分泌物时,浅层吸痰法能更有效保护气道,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常规吸痰,容易操作,能减少气道刺激和气道损伤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浅层分泌物负压
晋西黄土区极端降雨后浅层滑坡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四川盆地太阳背斜浅层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试采评价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近30年陈巴尔虎旗地区40厘米浅层地温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