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卫娟,庄 燕
(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是口腔科与骨伤科常见疾病之一,对于20岁至40岁青壮年来讲极易诱发该病,该病患病因素相对复杂,主要是因为骨伤科疾病和口腔科疾病造成的,具有咀嚼肌酸胀无力、关节疼痛、张口困难和弹响等临床病症[1]。该病的发生同样与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存在易怒、焦虑、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等临床病症,患病时间长,而且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现阶段,有关资料显示[2],该病与颈椎功能紊乱有关。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过程中,结合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和生理。本文就综合护理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本文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9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以平行对照法为基准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3~42岁,平均(31.95±3.54)岁;观察组(48例)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14~41岁,平均(31.87±3.46)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详情如下:为患者讲解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知识,协助其进一步认识该病,进而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同时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并为其提供基础护理等。
观察组:综合护理方案,具体如下:①治疗前护理。护理期间,了解患者生活背景、精神状态等,同时安抚患者,从而改善负面情绪,使其可以更加信任医护人员。针对患病时间长,且采取针灸治疗者,因为长时间受疾病因素影响,使得情绪波动较大,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并为其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增强疾病治疗自信心和抑制,提高其护理依从性;②治疗中护理。告知护理人员和家属多陪在患者身边,保持乐观心态,禁止患者空腹状态下接受治疗。治疗期间,多关心、安慰、照顾患者,尽可能的使身体和心理放松,密切观察面部和面色变化状况,并对其生命体征监测。③治疗后护理。护理期间,对患者治疗感受关注,告知患者多休息,减少劳累,严禁食用刺激性、生冷食物,禁止单侧咀嚼或者咀嚼坚硬食物。护理期间,按摩患者,并加强对保暖的关注。譬如:反复摩擦患侧颞颌关节周围皮肤,直至微红发热,从一定程度上分析,其具有化瘀活血作用,同时其可使肌肉软化,提高开口度。针对开口度小者,实施张口训练,餐前20 min进行锻炼,每日3次。利用整脊结束矫正后,扶起患者,协助患者更换体位至坐位,并告知患者全身放松,放松颈部肌肉,用湿毛巾包裹50~60℃的热水袋,实施局部热敷,防止部分烫伤现象的出现。
对正性刺激量、负性刺激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满意度判定[3]:分值总计100分;不满意取值在60分以下;基本满意取值在60~79分;满意取值在80~100分。(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准确处理本试验结果,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比较检验值为P,差异明显(P<0.05)。
观察组正性刺激量和负性刺激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
表1 对比正性刺激量和负性刺激量评分(±s,分)
表1 对比正性刺激量和负性刺激量评分(±s,分)
分组 例数 正性刺激量 负性刺激量对照组 48 4.03±0.26 0.94±1.32观察组 48 4.51±0.12 10.21±15.34 t 11.613 4.171 P 0.000 0.000
观察组满意度同对照组比高,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2。
表2 比较满意度[n(%)]
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病因素相对复杂,大部分是因为牙齿咬合因素造成的。通常情况下,与患者个人精神状况有关,自然也包含单侧咀嚼习惯、咬合因素等,若关节符合过重,同样会诱发该病,若寒冷等意外刺激,或者双侧下颌发育异常也可能诱发该病。据有关资料显示,咀嚼肌症状是该病相对突出的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检查大部分以阴性呈现;大部分患者具有精神紧张、人格偏移等现象;患者治疗期间,精神治疗效果更为显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若长期疲劳则会导致该病的发生。据有关资料显示,长时间处于抑郁或者焦虑,则会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而且该类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生率高,同时也不利预后。所以护理期间,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关注,特别是心理。由实验结果发现,在正性刺激量和负性刺激量评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提供综合护理方法,除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有助于满意度提高,值得采纳、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