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震宇 张 娜 陈再蓉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100)
教科研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能量与支撑,能够推动教育理论与教学理念更新、有助于职业院校特色的教育体系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1]。近年来,随着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科研水平也取得显著提升,但整体上,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教科研基础较薄弱,教科研协同体系、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各职业院校教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探索区域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以期实现共同体内各职业院校理念互融、资源共享、合作研究、成果共享,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共同体”是当今教育领域的高频术语,是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2]。一些学者提出了“科研共同体”[3]、“校际合作共同体”[4]、“教科研骨干共同体”[5]、“教科研共同体”等概念,并开展了初步研究。 本质上,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是将教师个体凝聚起来,实现个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跨学校、跨专业的将教研和科研相结合的一种学习共同体[6]。
为整合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笔者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培训与服务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以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区域职教均衡发展为目的,以教科研合作探究为主线, 以教科研培训资源为载体,以政府参与、学校主体、行业企业参与的机制打通为突破口, 为阿克苏地区7 县2 市10 所职业院校教师搭建探究、交流、协作、共享的发展平台,构建起政府参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纵向、横向融合的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
走自主创新之路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职业院校依托专业优势, 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担负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任。教育发展,科研先行,地区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通过开放式学术交流与合作、科研培训、服务与推广,推动地区职业教育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新疆南疆地区职业教育在人才、资源等方面相对匮乏,教科研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制约着南疆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笔者在“地区优秀人才下基层服务”活动和“浙江援阿师资培训班”讲座和授课活动中了解到, 地区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对教科研认知不足,教科研水平和能力相对薄弱, 对职业院校如何开展教科研充满了期盼。因此以科研培训与服务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通过开发教科研课程系列,多维度、多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研讨等,开展科研培训和服务,探索地区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的构建,是南疆职业院校科研整体水平提升的迫切需要。
阿克苏地区职业院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教科研水平普遍偏低。在“科研培训与服务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平台基础上,在地区职业院校范围内,吸收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积极开发教科研课程资源及开展科研培训,组织、带动教师合作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并通过多形式、多维度的教研、科研活动,学术研讨和交流,提高教师科研认知和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平台,是提高地区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途径。
为研究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 “教科研共同体”的内涵,构建其运行模式、动力机制、约束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等,紧紧围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这两条主线开展活动,研究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和愿景,形成开放、合作的教科研相结合的工作运行方式,构建起多维度的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确保教科研共同体助力区域教育、社会、经济发展,并不断完善和提升。
联合各职业院校探索区域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共同愿景、共同领导与决策的工作运行模式,实现成员间在分享、合作、领导和决策上达成共识,提升共同领导和决策能力。围绕“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职业院校内涵提升、区域职教均衡发展、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景,建立区域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联盟实体,以“政府参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为基础, 政校企协同负责教科研共同体总体运行与发展,同时施行阿克苏各县市职业院校区域负责制,负责本区域职业院校教科研学习、交流、研究及区域间的教科研合作交流工作,施行教科研负责人、教研室、教师层级负责制,教科研共同体通过工作室、论坛、学习包、 项目研究和系统培训等合作载体和合作方式,建立通畅的交流沟通和反馈机制,构建理念互融、资源共享、合作研究、成果共享的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特色运行方式。
3.2.1 建制度,完善区域教科研共同体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成立由地区教育局、各行(企)业、各职业院校组成的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制度。 制定《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章程》《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三年建设规划》,制定建立全员参与、开放合作、区域辐射的教研制度、科研制度,建立多元考核与评价制度,完善区域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体系。
3.2.2 建队伍,传帮带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建立名师工作室、组建讲师团等,制定《名师工作室规章制度》《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名师工作室学员考核办法》等制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示范与辐射作用。
(1)开展多维度教科研培训与服务
开办专题研修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每年面向地区各类职业院校开展教科研创新培训班,每年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讲座。教科研共同体院校大多相隔较远,开展集中活动较难,且花费参与人员时间和精力较大,“科研培训与服务技能大师工作室”将科研理论知识、 专家讲座等资源系统开发成学习包、成果资源库,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在线平台等共享给各级共同体成员, 组织教师与专家或同行沟通交流,将优势资源实现最大化共享。 针对岗位性质不同(教科研管理人员、一线教师)、职称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等,开展各类教研、科研活动,各类课题研究、学术讨论与交流。
(2)形成“传帮带”培养体系
一是以工作室为平台,在工作室内部教师师徒结对,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教科研规律研究,不断提高个人和团队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二是面向整个地区职业院校从事教科研活动意愿强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力行“传、帮、带”之责,以课题立项、论文写作、成果研究等实施任务驱动式实践,在地区职业教育领域培养更多教科研人才和学习型团队。同时通过主动帮扶薄弱地区或学校开展教科研问题研究,提高共同体的教科研水平。
探索区域职业教育 “教科研共同体” 的研究与实践, 解决区域职业教育教科研发展中存在的教科研薄弱的瓶颈问题,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迫切探索的课题,更进一步实现共同体内各职业院校理念互融、资源共享、合作研究、 成果共享, 提升区域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