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 国民对于图书信息的需求量越大,伴随着以数量为准的需求满足后,便会发生具有显著特征的由量变向质变需求的转化。 目前,我国仍处于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图书的需求还停留于以数量为基础的信息需求阶段。下面结合这种实际需求与现代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现状,对主题展开具体探讨。
大数据技术的背景, 通常被界定在计算机的发明与互联网的普遍应用范围之间。从大数据的内涵分析,首先出现的是“大数据时代”概念,它由麦肯锡公司首先提出, 并于后续发展中通过全球500 强企业提炼与追捧,将其命名为“大数据”,从实质上讲,大数据是一种将软硬件进行一体化集成与整合的技术, 通常可以应用B2B、C2C 等网络平台;目前的扩张性发展,已经使大数据技术广泛拓展到了社会改革的各个方面[1]。从特征方面分析,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以基于数据运算的技术为主,但是在比较优势方面也形成了所谓的“4V”特征,分别是 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即中文通常所说的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特征。 具体而言,是指大数据的数据体量大,处理速度快与数据实时生成,以及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处理,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比如,通常所说的文本、文档,日常使用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影像、地理位置信息等;至于价值,一般认为大数据突破了单条数据局限,通过庞大数据累积进行倾向性运算, 能够挖掘出使用者的行为习惯与喜好偏向, 从而为生产者提供一种定向性的产品生产加工方向与服务制订策略等[2]。
当前,我国现代高校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了初步的信息化改革,具体表现为非商业化运作与商业化运作两种类型。以非商业化运营为例,现阶段几乎所有高校图书馆均实现了线上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并且建立了电子版本的图书馆,形成了线上与线下两套完全不同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比如,在线下实体版本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基本上能够通过智能设备完成图书的办卡、 查询、 借阅、归还、电子版本在线阅读等业务;而在线上电子版本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 则形成了校内人员注册登录,然后进行图书信息查询、在线阅读、下载等业务。以商业化运营为例, 这方面主要面向社会化群体,其中的信息化建设之路相对简单,即设计了全面的电子版本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只需要购买相关服务(一般采用会员制度或月卡、半年卡、年卡充值等方式),图书馆就能够给用户提供图书信息服务。其业务功能基本相同,差异之处体现在,校内信息化交换属于无偿行为,而社会化的信息交换则属于有偿行为。 从目前各大高校的运营情况分析,利润十分可观。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面临业务细分程度不足,与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两大发展瓶颈。为了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建议如下:
采用市场化运营方案,即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技术与主要特征,发挥其中的分析功能及其作用,再通过分析结果做进一步的业务细分处理。 具体而言,当前高校的数字图书馆数据积累数量庞大,只需要与社会化的数据管理企业进行合作,即可以透过数据分析方案, 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各项业务进行经营效果分析,并参考统计结果实现业务细分处理。 从操作方面而言,可以选择两条途径:一是根据现阶段使用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在后台查询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图书查询、在线浏览、下载、购买、引用方面的频次或数量,然后,根据数量级别划分出不同学科与专业的图书等级;然后,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学科图书与专业图书信息进行单独分列,进而构建一个以此类学科与专业为主的“子数字图书馆”[3]。 二是向社会化科技类企业购买服务,使其通过专业化的大数据技术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经营情况,然后提供相关数据与建议,高校图书馆则根据相关信息再拟定后续的信息化改革方案,但其重点应该集中于业务分类,因为现代化的市场运作中,业务分类或业务细分是逐渐深化管理体系与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完成移动客户端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子图书馆建设之后,即可以进一步按照当前阅读用户的阅读习惯,分析电子版本的阅读方式,进而掌握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网络阅读、电视阅读、有声阅读、文字阅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行为。通常这种调研只需要进行网络搜索即可获得相关信息,无须进行专门化统计。 比如,进入到某个网络平台,搜索“电子阅读”即会挖掘到电子阅读的不同平台、电子阅读的不同方式、不同平台提供的电子阅读信息等,一般电子图书公司的在线统计累积数据就是某一平台的电子阅读现象说明。如“十万加”之类的词汇就是对这种电子阅读结果的统计与评价[4]。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现阶段网络信息统计与高校图书馆平台的信息统计,比较数字图书馆的一般发展情况,然后由单向的信息化服务,转向双向互动方式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互动。 具体而言,就是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基础上,改革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单向服务模式, 增加互动界面,包括上传界面,以此收集相关文本数据;再如,增加评论界面,对不同文本与专业类型的图书进行评议信息收集,从而为其后续的图书资源合理配置收集信息。另外,在社会化方向上的双向互动,应该与社会企业如电子书企业、电视机企业、网络科技型企业等合作,这样就能够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以商品的形式转移到商业化运营体系之中,进而在完成社会资源共享的同时,解决后续图书馆改革资本[5]。
第一,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直接引入大数据技术价格相对昂贵,因此建议采用合作方式或者创新信息化建设途径的方式,发展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多样化平台。 比如,在现阶段高校可以尝试校内图书资源免费下载业务,使借阅数量少、使用频率低甚至无人问津的部分图书获得电子版本的免费下载;然后,将此类图书进行整体收藏,扩大公共阅读范围内的使用面积。 第二,应该在数字图书馆大量引入电子阅读屏幕,或者向社会化企业募捐相关电子阅读产品,全面发展高校电子版本阅读形式,这样可以使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借阅方式进行统一改革,进而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全面信息化建设[6]。 第三,可以尝试将基于IP 网络端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向移动客户端转移。比如,一些高校图书馆就推出了“某某高校图书馆App”, 无论是校内用户还是社会化用户,均可以通过下载该App,完成注册后使用或购买相关服务;目前App 设计方面的技术受限制条件相对较少,一般的51 单片机设计人员即可完成。 但是,这种基于移动客户端的App 设计之前,应该先进行市场调研,调研方案一般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案,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可以先借助现阶段使用的 “微信公众号”推广平台(自“互联网+”改革后,各高校均已完成了“微信公众号”推广平台建设,并且服务反馈效果相对较好)进行移动客户端App 使用意愿调研;或者,直接将App 以“扫微信”登录的方式,“添加”到“微信公众号”中,并统计下载数量,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不同专业类型的 App 推广[7]。
总而言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换必然会由数量级向质量化方向转移。虽然我国社会化的图书馆服务处于常态化的信息服务水平,但是在现代高校图书馆方面,大学生对于图书信息的需求正在发生急剧转变。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现代高校图书馆通过信息化改革,已经逐渐由校园信息服务转向了社会化的信息交换阶段,因此,在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应该注重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特征,并吸收商业化运作模式,使科学技术的建设途径与管理技术的建设途径相协调,进而扩大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范围,将更多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利于社会整体进步的共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