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安康 康 健
随着企业对会计信息标准化与电子化的广泛应用,使得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化人才的实践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会计专业毕业生日趋增长的同时,应用于会计工作岗位的实践教育,与用人单位的业务微观需求还表现出较大差距。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在会计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讲授较多,而实践环节教学相对不足,从而导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实践技能较差,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因此,地方高校要促进会计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重点关注会计学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并以行动导向模型为抓手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专业实践技能,从而不断适应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1.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实践教学条件不足是大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不重视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也不努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严重影响实践教学工作的落实。例如,许多地方高校没有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岗位仿真实验室以及会计综合实训,这些实验室建设不足,使得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懂得相关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差。
2.实践教学评价不科学。在实践教学评价方面,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并未形成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在具体的课程考核环节,主要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并仅以这一次成绩作为实践教学的量化考核。事实上,单一的终结性考核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缺少了实践过程的良好考核,从而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课程评价主体方面,目前还是以授课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未将企业的指导意见纳入考评体系,从而导致实践教学评价不科学。
3.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课时设置不合理,理论课时较多,而实践课时较少。并且,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一般做法是实验课被当成理论课上,舍弃了实务操作环节。此外,在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并没有统一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大纲,即便有教学大纲,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授课教学,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业后对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不熟练,导致学生在工作中上手较慢,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4.校企合作开展不力。校企合作是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但由于会计学专业的特色性和财务信息的保密性,大部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并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地方高校与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协议,但从本质上讲,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企业担心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大多不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顶多是半天到一天参观实习。此外,即便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了实习单位,但真正的专业实习仅仅是做一些与财务工作不相关的事情,很难真正参与财务工作,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实践流于形式,达不到实践锻炼的效果。
1.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岗位需求对接对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充分对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进行调研,并结合会计展业实践教学,凝练出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首先,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实践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实践操作和实训,并从岗位职能方面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并与其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其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方高校应提前邀请企业负责人通过宣讲会方式,向学生介绍工作岗位性质、业务范围、薪酬待遇等情况,并尽量与学生签订规范的实习协议。再其次,地方应用型高校要主动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交流沟通,以便实现会计专业学生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具体来讲,让企业说明目前的各项优势资源、岗位需求情况、岗位技能邀请,从而共同制定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2.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行动导向模型下,学生职业的成长除了自身的自主学习之外,还需要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和组织,体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能力发展过程。因此,会计实践教学的课程安排必须从简单的实训任务,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综合实训任务,具体包括基础会计实训、会计手工实验、会计岗位实训、会计综合模拟仿真实验等四个循序渐进的实训环节。基础实训和岗位实训主要安排在前两年,以课堂教学和随堂分散实验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会计综合实训作为一种独立的实践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并完全按照会计岗位分工和综合业务流程进行实践操作。整个实践活动主要以学生分小组自主完成,教师只起辅助指导的作用。通过这样实践教学的安排,既培养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会计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
3.“示范一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促进学生自自主学习有积极影响。基于“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正好与行动导向模式的教学理念相吻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来讲,这种教学方法与企业会计岗位人员的做法相近,主要包括以下环节:首先,通过情景设置和模拟进行问题导入;其次,采用企业真实的财务报表的票据,按照业务流程对关键技能进行讲解,起到示范教学的效果;其次,要求学生根据示范进行模拟操作,教师负责解答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提升专业技能;再其次,基于问题导向设计项目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协作完成。通过上述教学设计,能够依据学生的问题反馈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1.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将已经发生的案例进行剖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会计专业案例教学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角色分工进行岗位模拟,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熟悉会计业务流程,实现“学生主导型”教学方法的转变。实施会计实践案例教学的各项目中,应该将企业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主要信息列入训练单元,并形成综合性案例进行分析。案例教学的实施形式可以采取课堂教学和实践基地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影像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企业各部门的布局、操作流程及岗位工资职责等,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了解企业情景。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参与实习基地的专业实践活动,从而形成体验式的企业课堂教学情境。
2.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体验式学习是目前实践教学环节较好的一种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并进行现场教学,可以极大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为了增加学生对会计实践的感性认识,地方高校应选择不同行业的企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会计实际工作的行业差异。并且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日常经济业务的关系、各业务环节的有序对接,从而有助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此外,本专业教师在讲授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增强学生对会计相关岗位的感性认识。通过借助实践教学基地的影像资料和实现体验,使学生熟悉会计岗位分工和业务操作流程,如生产车间、销售部门、仓库以及财务部门等,实现零距离的会计实践基地的业务仿真模拟。
3.提升管理会计能力培养。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管理,尤其管理会计在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高校必须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管理会计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真正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管理和业务决策的支撑作用。具体来讲,管理会计能力的培育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针对地方中小企业的管理会计的需求,地方高校要积极参与EXCEL的课程建设,通过EXCEL的相关管理功能的开发,实现与中小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依托中小企业从战略管理层面开发相关课程,如经营决策、业务流程、过程管理及绩效评价等方面,从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管理会计能力。
4.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为了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必须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方式。过程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实践过程、行动过程中的考试,具体包括日常考勤、课后作业、单元测试、实习报告、实践结果等方面。期末考核主要包括笔试和实务操作。笔试主要针对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考评,由主观题和客观题组成,可以采取开卷和闭卷考试形式。实物操作考试主要针对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技能操作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出纳基本技能和点钞能力、会计仿真综合模拟实训、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定岗实习等。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考核体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