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晴
摘 要:伴随着学前教育空前发展的背景,本文选择《学前教育发展心理学》作为研究对象,对课程性质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并对目前广泛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改革提出一定的展望和借鉴。
关键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职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一、 引言
早在2009年,我国就提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國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两份重磅文件,在文件中提出要将学前教育事业积极推向发展快车道,这使得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其发展与学前儿童教育的从业者,也就是育婴师、幼儿教师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拥有较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对于学前教育发展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则给出了要快速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因此构建完善的幼儿教师人才培养体现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培养体系来说,其核心在课程,这也使得课程改革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 《学前教育心理》的课程特征与模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中职学前教育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整本书的研究自儿童从受精卵开始直到6岁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相关发展理论,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想要对其进行教育,那么就需要先对其进行了解,这门课程的在于帮助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儿童的责任,从作用来看,其隶属于心理学分支学科,拥有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以及对应的研究任务,同时也拥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教学方法。此外,作为学前儿童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它所面向的群体主要是学前儿童,因此《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方面需要对心理学相关基础性知识进行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指导。
三、 《学前教育心理》的课程模式改革与创新
对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而言,在实际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两个较为常见的问题:第一,过分的重视与强调学生在学校内的活动,而对于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则被相对忽视,整个教学活动完全由任课教师进行组织与负担,考虑到任课教师在自身能力、教学经验以及精力方面的限制,造成了任课教师所拥有教学理念无法实现与时俱进;第二,过分的强调课堂内知识点的教学,而对于学生所具有的实践能力以及涵括思想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予以忽略。基于宏观方面来看,任课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改革理念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育人为本;第二实践取向;第三终身学习。心理学领域的课程与育人为本拥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给予它足够的重视,那么在教学效果上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针对以上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理论学界主要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改革创新:首先即为任务导向型模式,通过与学科内知识进行结合,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与学习任务,这样能够实现基于任务导向的学习,陈帼眉教授所主导的研究团队曾经提出:强化儿童心理发展理论领域的教学,并以此为基础尝试实现教学内容的多重适应性,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学生主动地学习;而学前教育领域的学者牛艳则提出要进行教学任务的设置,让学生依托任务进行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合作来实现学习任务的完成。其次,则是“理论+实际”教学模式的提出,基于教学任务,实现实际教育环境实践机会的强化,也就是基于传统课堂理论性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实习、见习的机会,进行相应任务的设置,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理解、掌握更多的理论内容,通过“理论+实践”来针对性的强化对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了解与掌握。知名学者何雯静通过与实训的结合,将理论内容的教学与实训练习整合成具有半开放性质的课程;郑军则提出现场教学模式,即在教学或生产现场设置教学课堂,通过实际模拟生产现场来完成教学工作,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彰显出其个性化、多元化、互动性以及亲验性的特征。
就整合而言,前面的模式为任务导向性模式,这对学生以及任课教师都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设置切合实际的学习任务,也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较为严格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就具有极大的难度,而且这些任务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理论+实践”这种模式则弱化了一个较为重要的关键内容,即学生对于学前儿童这一群体的认知程度,对于刚刚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的学生而言,他们缺乏与学前儿童的接触,对他们并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也就是缺乏对象感。基于以上的分析,这两个方面的改革模式都没有重视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其认知背景,从而造成了改革效果的不明显。
四、 改革与创新展望
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中,要强调“问题”“情境”,为了能够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对象感缺失,应该重视对感性认识基础措施的认识,也就是在整个课程学习开始之前,将学生代入到幼儿园的环境之中,让学生与学前儿童亲密接触,逐步形成幼儿观,并在其知识体系中建立起学习内容的对象感,从而完成对幼儿认识缺失的填补。同时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等对学生进行培养,实现他们对儿童心理学工作者所需要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幼儿观进行修正。最后,随着学生心理学基础的逐渐夯实,将学生置于实际的教育工作环境当中,让他们充分发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尝试对幼儿身心发展过程可能出现问题的处理进行解决与处理。
参考文献:
[1]张皓.学前教育专业全程教育实践课程的建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冯晓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6,12(5):15-17.
[3]徐春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186-188.
[4]任重.浅析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1(12),248-252.
[5]于杨.高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12(3):56-58.
[6]郝红枫.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