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利佳
摘 要:21世纪被喻为“色彩的世纪”,由物的创造所引发的色彩运用机制与手段的变化,使色彩更加接近于民众生活的任何一个空间。在装饰画中,颜色的使用和表现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装饰画创造过程中对色彩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完美地突出艺术家创作主题和诠释作品特色,还是支撑艺术家情感传递的血肉。
关键词:装饰画;色彩;感染力
注:本文系2019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装饰画教学路径对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Hys2019-254)研究成果。
色彩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一切色彩都来源于自然,人类从发现色彩到使用色彩经历了漫长的蜕变过程。装饰画绚丽的色彩不是对自然色彩的原始体现,而是与人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的。它注重在对客观事物色彩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将其重新组合成能够表达艺术家情感意愿的、具有视觉美感的、符合装饰画形式规律的表现手法。
一、装饰画的缘起与发展
“装饰”一词最早起源于汉朝时期,在后汉书中记载“女求作布衣麻履,织作筐绩之具。乃嫁,始装饰入门”。此为装饰一词的最早出处,在此处装饰一词意为修饰、打扮。
我国装饰画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装饰纹样,如马家窑旋纹彩陶尖底双耳瓶中的花纹主要以弧线构成,形象秀丽,中间伴有圆点作为点缀,整幅作品以平行直线、弧线和波状线相间为轮廓的造型,流畅而富有律动感,因而呈现出浓重的形式美和美学特征。商、周时期的青铜纹饰,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展现出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雏形。秦汉时期的瓦当及画像砖纹样中蕴含着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结晶,它们是这个时代发展的标志性产物。唐朝是我国古代装饰艺术的巅峰时期,其中敦煌壁画尤为出名,它用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世界各地人民,不仅画面构图饱满、场面浩荡、气势恢宏,还利用不同的赋色技术,将人物形象和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立体性和真实性不断强化。
现代装饰画充分汲取了古代装饰画中有益的营养成分,在装饰性的基础上,赋予了更多的时代与人文气息。瓦西里·康定斯基的艺术作品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将抽象元素以点、线、面和色彩的形式进行表现,反映了人们的理想生活,传达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并逐渐脱离了表象的概念。
二、装饰画的艺术特点
(一)装饰画的审美特性
艺术是表现美的方式之一,艺术作品中的美是按照美的规律来体现形式美,这种规律叫“形式美法则”。画面的情感特征由色彩、图像、造型与丰富的想象力共同构建,形式美的节奏韵律与调和比例都会影响物体的造型形态,使造型语言具有多样性。在此基础上,与造型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色彩表达也会出现与之相应的变化,色彩附着于形体却又体现着形体,而形体又给予了色彩体积和重量感,能够强化装饰画的视觉感染力,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艺术作品达到和谐美与自然美。
(二)装饰画的象征特性
“图腾”一词源于印第安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意为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图腾可以是动物、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的物体。在原始艺术中,图腾形象的表现是氏族兴旺的保证。以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鱼纹为例,在彩陶鱼纹发展的萌芽时期,它的造型简洁朴素,纹饰以连续排列的方式组合。在色彩方面,彩陶鱼纹用黄色作为底色,黑色作为绘制色彩,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使原始彩陶的艺术形式质朴大气。
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劳动繁重、生活环境恶劣等原因,当时人口寿命短暂。而先民们用血缘关系作为连接各个种族的纽带,强大的生命力是种族繁荣的象征。因而他们借用鱼的形象特征和生活习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从而揭示了一定的自然规律与观念形态的寓意内涵。
(三)装饰画的实用特性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纹样虽然展现着先民对美的追求和理解,但其创造却往往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在造物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精神感受和心理感受,让器物更具人性化设计。在仰韶彩陶器物中,图案的绘制多数在腹部以上,尤其是肩部周围。这是由于原始社会先民们都是席地而坐,图形绘制在器物的上部强化了视觉效果,方便人们在不同的角度观赏画面。实用功能作为先决条件,而审美功能则处于次要地位,这一特征符合了当时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动机。只有物质上得到满足才可能有精神上的进一步追求。
三、装饰画中的色彩指向
(一)平涂法
平涂法是装饰画常用的技法之一,是将画面分为若干个小色块,每个小色块颜色采用均匀平涂的方法,颜料多采用具有一定覆盖力的水粉颜料、丙烯颜料或马克笔。它分为勾线平涂和无线平涂这两种形式,勾线平涂是平涂与线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色块的外围,用线勾勒、组织形象。勾线的工具多种多样,工具不同画面肌理效果也随之变化,勾线的色彩使画面主体物突出,立体感强化,画面易获得装饰性效果。无线平涂设色时需注意水与颜料的调配比例,涂好底色后用较细的勾线画笔将色块与色块之间的间隔空隙填补完善,使画面效果细腻均匀。
(二)点彩法
谈及点彩法,它是从法国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原理发展而来,利用光的混合效果带给我们独特的视觉体验,是装饰画中最富有特色和趣味性的表现技法。将自然物象分析成细碎的色彩斑块,使用小号的画笔,用色点方式放置物体形态中,使该物体具有绚丽的颜色,拥有体积、空间和明暗质感。点彩的颜色缤纷多样,在光的混合原理作用下,近看斑驳的各种小色块,在一定距离观察时,自然柔和地混杂在一起,产生了比直接颜料混合明度更高的效果,画面更明快,畫面的意境美也因此更加厚重和唯美。
(三)肌理法
肌理又称质感,它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此起彼伏、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体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肌理法与其他绘画表现的方法大相径庭,是在装饰画创作的过程中,采用点、线、面等肌理元素组合而成的形式关系,特有的肌理语言作为视觉刺点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怀和审美积极性,因而体会到更加细腻和真实的感官体验。肌理法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还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四、色彩在装饰画中的表现特征
(一)美学与空间
色彩美感首先源自于色彩自身的丰富性,它的基本准则是利用不同的明度、色相、纯度、冷暖色的色彩进行艺术的、科学的、有机的组合搭配,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新的具有美感的视觉语言,使我们感受到新色彩的诞生,这就为空间的变化提供新的可能。其次,任何色彩都是依附于物体之上,不同肌理的色彩之间必然产生形状、大小比例和色相对比等关系,这些关系有的互相依托,有的互相融合,有的互相对立,形成变化统一中的美感。故此,色彩具有诱发人们想象而获得审美感受的潜在力量,同时在色彩组合时产生美学和空间方面的变化。
(二)形式与旋律
装饰画中色彩的旋律主要表现为色彩的形式和动势,构成旋律的色彩包含着色彩形式的秩序,而形成一种综合的感受。平涂法是色彩形式的表现手法之一,平面化色彩的运用是对形象的二维化,对繁琐的立体线条和纵横交错的位置关系的摒弃,创作过程的简化给予受众更多想象过程,让色彩运用有规可循,情感表达自然深刻。
旋律一词在音乐中指乐曲给人的整体感受。绘画和音乐隶属于艺术,它们表现形式虽不相同却都影响着人的审美感受。康定斯基在作品中运用不同长短间隔的色线构成有变化的空间节奏,将几何图形以一种不规则的排列组合形式进行布局,这种简化抽象的形式给观者注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色彩在结构上有乐曲的旋律感,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艺术圈的形成与发展中,色彩在装饰画中已经成为独立性的画面表现形式,在画面中占主导地位。阿恩海姆曾提及“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碧蓝的色彩所传达到的表现性,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忠实地反映出色彩在视觉效果上强烈的表现力,它是人类审美形态和风格的一面镜子。
参考文献:
[1]杨丽惠,董唯.现代装饰画中的线性语言与情感特征[J].美与时代,2019(9).
[2]夏兰.装饰绘画的色彩表现形式研究[J].艺术研究,2019(4).
[3]关义觉.装饰画的色彩解读[J].艺术教育,2017(2).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