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凯暄
摘 要:题画诗形成于唐,兴起于宋,繁荣于元,是中国画和古典诗歌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学者就题画诗中诗与画的关系从各自的角度进行过阐释,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研究题画诗的论著已经很多,研究元代题画诗的更是相对集中,文章从文人画中的梅花意象出发,着眼于文人画和题画诗,分析在宋代诗人苏轼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影响下,元代文人画题画诗中梅花意象所体现的互文关系。
关键词:元代;题画诗;梅花;文人画
在元代众多的题画诗中,文人画始终占据着首要的地位。对于题画诗中诗与画的关系,许多前辈学者从各自的角度进行过阐释,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研究题画诗的论著已经很多,研究元代题画诗的更是相对集中。本文从文人画中的梅花这一意象出发,着眼于历史,分析在宋代诗人苏轼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影响下,元代文人畫题画诗中梅花意象所体现的互文关系。
在书画发展的历史洪流中,诗文和绘画的关系在发展中不断密切。题画诗不仅还原了画作中诗人的所见所闻,而且体现了元代文人的感情和情操,如把梅花作为诗的题材和对象,体现了元代文人品格高洁、傲骨铮铮。在仕途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文人大多会选择把时间、情感、思想都寄托在诗作和绘画中,他们所作的诗画都蕴含着真情实感,自然洒脱,不受羁绊,尤其是文人画,以独特的魅力绽放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本文旨在通过对王冕、赵孟頫、贡性之、袁桷等元代文人关于梅花意象的题画诗进行赏析,探究其互文关系。
一、元代文人画中的梅花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了元代,风格发生了一大转变,一改宋代精工细描的主流绘画特征,开始向着表现和写意的方向转变,文人画遂逐渐兴盛。文人画就是士大夫绘画,它主要是由地位较高或者地位相对独立的文人画家创作的。文人画与宫廷画、民间画的绘画风格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文人画在重视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同时,强调画家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加上因为时代的原因,当时元代社会动荡不安,造就了一批寄情山水的文人画家。大多数的文人士大夫都有隐居倾向,因此在大部分的绘画创作中,梅花常被用作隐逸的载体、象征和表现对象。元代文人士大夫用不怕寒冷、与冰雪搏斗的梅花,比喻自己坚毅的品格、高雅俊逸的情操,导致这一时期表现梅花的绘画作品数量众多,占据着首要地位。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是备受文人青睐的创作主题。这种文人画集中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二、题画诗中的梅花
为什么题画诗会在元代大放异彩?据统计,有三百年历史的宋代,绘画诗只有1085首,而有九十年历史的元代,绘画诗有3798首。题画诗的诗画结合,诗文和画作之间对应紧密妥当,诗文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画面进行了补充,画作丰富了观赏者的视觉效果。
王冕,元末明初人,他在诗、书、画方面造诣很高,特别擅长画梅花,因而被称为“画梅圣手”。他画的梅花简单而自由。《梅花画卷》中,梅花横枝简正,构图清新悦目。用墨的色调适合花朵盛开,渐渐开放,花蕾显得清纯润泽洒脱,充满活力,虽然没有颜色,但生动地刻画出梅花的姿态。他画的梅花如铁成线圈,虽然没能将颜色与绽放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别有一番风味。他画的梅花花枝浓密,在枝条的描写上,注重质感的表现,用笔流畅、轻松、优雅。当绘制一条新的树枝时,一支笔可以拖很长,引枝断而复连,停而不滞,一气呵成,梢头露出笔的尖锋,显得灵气飞扬,充满活力。当绘画老干时,以顿挫笔锋,尽显出枝干的苍劲有力的气魄。[1]王冕画梅从继承到创新,在用笔方面有两种表现:一是用水墨晕染出花的轮廓,突出花的形态;二是以淡墨勾花瓣,即圈花法。由于有着深厚的书法底蕴,王冕笔下的老梅从主干到枝梢,笔笔灵动鲜活,不拘一格,顿挫间飞白妙生,前后出枝无一固定法则,点缀疏密相间的梅花使画面虚实相生,一派傲骨寒梅景象。墨分五色,王冕画的梅花说是墨梅,却不单调,以淡淡墨痕绘画的梅花浓淡干湿各不相同,或淡墨渲染衬托白梅光彩,或浓墨渴笔顿挫间既写梅骨更反衬梅花的静雅。据记载,王冕善用胭脂作梅花骨体,展现出的梅花古情秀逸,生气动人,无论从以书法用笔入画,还是以墨色渲染衬托梅花,均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创作启发。其描绘梅花的题画诗云:“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恰如墨梅的特点,抒写自己笔下梅花轻外貌重气节的高尚情操,表现了诗人不肯向元代统治者屈服的铮铮傲骨,这正是诗人高洁之志的体现。
《墨梅图》横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解为梅花生于砚池之上,故被洗砚池水倒映得略现墨色;另一解则是说经洗砚池水长期流注、滋养下的梅花,亦浸染了笔墨的颜色。两种理解都为这幅墨梅画卷增添了不少意趣,作品也正是在这样的“不确定”里给了观赏者反复品味和琢磨的空间。从内容上来看,诗文和画作之间对应紧密妥当,诗文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画面进行了补充,画作丰富了观赏者的视觉效果。从形式上来看,题画诗中诗文和画作的位置关系相得益彰,达到了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元代著名诗人贡性之,字友初,贡奎孙,师泰侄,擅长画梅、竹,并好作题画诗。梅花作为元代一种经典的诗歌意象,往往被文人赋予高傲冰洁的品性。元代诗人贡性之的这类题画诗,不仅刻画了题画的内容,勾勒出梅花清逸傲然的性格,也反映出梅花自身高傲不屈的精神,将文人敬仰的崇高清净的人生境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如《画梅》:“何事梅花偏耐冷,一枝先向雪中芳。”诗人把梅花比作自己,写梅花在凌寒中绽放,寓意着自己傲岸凌霜的性格,达到了元人的袁桷“诗中传画意,画里见诗馀”的艺术效果。松、竹、梅同为“岁寒三友”,自古以来就是高尚气节、坚贞节操的象征。在题画诗繁荣的元代,袁桷的题画诗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袁桷,字伯长。他题梅花的有《墨梅图》:“铁石冰霜百世身,疏明瘦直一生真。玄云借我凌寒便,直上钧天试早春。”轻描淡写,寥寥几笔就把梅花的傲雪凌霜、铁骨冰心、清高孤傲的坚贞品格写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他的高洁坚韧的品性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画家是钱选,钱选,字舜举,号玉潭。他不肯向元朝的统治者屈服,把满腔热血都投入到绘画中去。他所画的梅花多为折枝花,不仅有着文人画的笔法和意境,设色精致,布局清秀雅致,还有着很强的个人风格。
三、梅花与元代文人的深层精神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独自在冬季开放,敢于抵御寒冷,从古到今,都深得文人们的青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以其坚强、谦逊的性格激励人们努力工作。中国古代学者对梅花有着独特的热爱。梅花的天生丽质、冰肌玉骨、傲霜斗雪、妩媚脱俗等个性,俨然是文人们理想人格的具象表现,文人们对于梅花的审美受到了主观意趣和人格意志的渗透与作用,而王冕、贡性之、赵孟頫、袁桷等文人就是其中的代表。元代诗人在题咏画作的时候,通常把自己的理想志趣融入其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画中。这种画景的人格化,在元代最典型的莫过于梅、兰、竹、菊等意象了,它们显然已经成为元代文人人格的象征。在历史的洪流中,诗文和绘画的关系在发展中不断密切。题画诗不仅还原了画作中诗人的所见所闻,而且体现了元代文人的感情和情操,将自己的情操和志趣寄托在梅花中,体现了元代文人品质高洁、傲骨铮铮。我们虽然没有生活在这些画家生活的时代,没有办法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们的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深切感受他们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态度,这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
四、结语
在历史的洪流中,诗文和绘画的互文关系在发展中不断密切。题画诗不仅还原了画作中诗人的所见所闻,而且体现了元代文人的感情和情操,把梅花作为诗的题材和对象,体现了元代文人的风霜高洁、铮铮傲骨。题画诗从内容上来看,诗文和画作之间对应紧密妥当,诗文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画面进行了补充,画作丰富了观赏者的视觉效果。从形式上来看,题画诗中诗文和画作的位置关系相得益彰,达到了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总之,“诗画本一律”的艺术特点起着深远的影响。元代文人在诗中活出永生,在画中得到救赎,他们将满腹才情抒发在作品中,给我们留下的是深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冉胜军.淡然清气,傲然风骨:王冕《墨梅》赏析[J].科教文汇,2008(8):224.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