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张宝红
摘要:初中阶段正值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该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取得明显进步,已经具备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也是一个特殊阶段,该阶段学生情绪波动较为明显,时常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处理问题时不够冷静,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做出错误的决定,发生不可逆转的负面事件。为此,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程就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在思想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规范与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法治意识,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程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是基础性教育,它关系到国家人才战略的发展方向,只有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德育水平,才可以确定学生始终沿着党和国家对人才需求的轨迹发展,在确保德育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学生的智育、美育、体育发展才具有教育价值,才可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程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局限于教材的框架以内
对于教师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教学辅助资料、没有执行教材,可以称得上是“三无”课程,在缺乏引领与参考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就要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只有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才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仍然存在着局限性,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仍然在教材的框架范围内组织活动,未能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进行延伸,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如此一来,让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失去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实践活动空间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中
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程应该走出学校,步入社会,在社会中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活动课程仍然局限在课堂以内,原因就在于:其一,道德与法治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课时分配比例较低,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传递更多的知识内容,大多采取讲授法的教学形式;其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他们对待客观事物时有自己的主见,不容易受到他人思维的左右,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就给教师的外出活动管理造成一定的障碍,如果学生在外出活动时不听教师指挥,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活动通常以演讲、辩论赛、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展开,尽管这些活动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可是从活动的深度来看,仍然有所欠缺,知识内容“不接地气”,就不能保证学生完整地“消化”,进而影响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活动效率有待提高
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程只有落在实处,才可以发挥应有的效应,教师应该充分整合周边的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去品味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活动的效率远未达到预期,仍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活动时,形式化现象过于明显。举例说明,在法治模拟活动时,参与表演的学生已经固定,那些喜欢表演,性格外向的学生频繁地参与到活动中,而那些性格内向,不愿意在公共场合张扬个性的学生总是选择做“观众”,由于多数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他们对于情景表演的兴趣并不高,因此实践活动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以多元化原则开发课程资源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教育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多元化的原则开发课程,挖掘其中的教育素材,进而推进教学进程,具体来看,开发课程资源需要做到:
(二)紧密地围绕教育主题
《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程的落脚点在“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来源于素材而又高于素材。教师在活动选题时,不能完全局限在《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中,而要设置活动主题,从活动主题出发,参考《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
在主题设置时,教师要做到:首先,要把活动主题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联,让教材中的知识点渗透在具体的活动中;其次,要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在大纲的框架内开展实践活动;最后,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主题。
(三)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实践活动教育技能
要想把实践活动课程落在实处,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实践活动教育技能。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教师重知识输出而轻实践体验,因此在实践活动课程时,教师完全地依赖于教材,并没有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很少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学生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校园以内,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实践活动课程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让实践活动课程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落地。为此,教师就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课程实践,要把实践活动课程落在实处。
三、课堂内外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在实践,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内容应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实践活动课程关系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实践与应用,需要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具体来看,教师可以采取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
四、结语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构建法治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容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就需要积极地开展实践活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研究教学策略,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主动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许明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
[2]李有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20).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