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钢琴作品演奏中和声色彩感

2020-07-13 04:22王子瑛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和声

王子瑛

摘 要:钢琴作为西方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在引入我国之后受到中国热爱音乐之人的追捧,成为我国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必备乐器。钢琴在中国已有较长时间的发展,我国逐渐涌现了较多的钢琴家,创造了较多的优秀钢琴作品,且钢琴创作理念及风格开始愈发中国化,在国际音乐上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中国钢琴作品在旋法、和声、音阶、调式等方面都与西方钢琴作品存在较大的差异化,中国钢琴创作中的中国韵味和民族风格较为突出。因此,本文将以和声色彩感作为主题,对中国钢琴作品演奏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和声;色彩感

虽然钢琴起源于西方国家,但经过在中国的多年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中国音乐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经过我国优秀音乐家不断的创作,让众多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韵味的钢琴作品进入国民及国际视线。钢琴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演奏方式、创作风格皆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钢琴作品中的中国韵味愈发浓厚,尤其是和声色彩感的演绎技能,结合中国特色文化及民族风格,让更多富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问世,得到世人的追捧和喜爱。

一、中国钢琴作品特点

随着钢琴乐器在中国的发展,众多中国音乐家、钢琴家开始以中国特色为基础,进行钢琴作品的谱写,大量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作品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中国民族歌曲、戏曲、山歌、民歌、流行歌等各种音乐种类,都开始利用钢琴来表现,以钢琴优美的旋律表现中国之美、民族之美、文化之美。钢琴作品中国化的发展也表示了中国经济的进步,人们在实现基本物质生活之后,开始准确精神上的享受,越来越多的优秀音乐人才在音乐上有更深的造诣,钢琴与民族文化的结合,让中国民族文化开始得到振兴,中国开始以音乐的形式向世界展现自我,展现中华民族之美。

二、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的和声色彩感

(一)把握、聆听和声效果

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人员必须要運用自身灵敏的听觉来辨别不同的声音,对旋律与和声的关系、功能进行重点的关注。中国钢琴作品多以古典音乐为主,在钢琴创作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五声性,即羽、微、角、商、宫调式,其中六度、五度、四度、二度、非三度叠置是构成和声色彩的基本远原则,同时中国钢琴作品将功能和声与民族风格旋律进行了相应的结合,让和声具有更加强烈的色彩感,增加声部的层次,从而让演奏者在聆听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和调试和声色彩。和声色彩在钢琴作品中的表现时而明亮、时而暗淡、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支声部中的隐藏和声色彩与声部层次,多声部中的对比关系,和声倾向性与力度感都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进行仔细的感受与聆听,并在聆听过程中对多声部旋律横线条加以关注,确保在弹奏过程中的每个长音都能够保持稳定的延续性,在音乐处理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前后旋律的衔接性,同时对各个音色进行有效辨别,比如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中音、女高音等都需要进行清晰的辨别和区分。只有演奏者通过不断的聆听练习,提升自身的听觉能力,才能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体会和声色彩感,如此才能处理好旋律、和声及其他和声部之间的关系,然后合理运用调节踏板进行中国特色钢琴作品的演奏。

(二)把握横向线条

钢琴作品演奏过程中,西方钢琴作品与中国钢琴作品都需要对乐器的多声性能进行全面考虑,如此才能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为听众呈现出立体的效果,同时从横架构及多声思维出发,让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做到有低音、有背景、有伴奏、有旋律,如此才能让整个钢琴演奏的旋律线条及伴奏织体更加的清晰生动,向听众展现优美的主调音乐,且在该过程中感受钢琴作品中的多层面、多线条交错演进方式,让钢琴作品能够融合更多的音乐类型,形成复调音乐,展现钢琴音乐作品中想要向人们传达的艺术之美、形式之美。演奏者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过程中必须要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形成立体思维,在演奏过程中展示多声部的理念,改变以往钢琴演奏过程中仅有单声部线条的传统演奏形式,以多样化的技术手段让钢琴作品中的音响效果实现多层次线条的融合共处。

中国钢琴作品的多声部特点较为突出,且在作品中不同声部在运行过程中也有不同的任务需要完成,民族性旋律是在整个多声部的表现中较为关键,需要演奏者在演绎中国特色钢琴作品过程中根据作品内容的起伏和情感进行表达。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重视根音所表现出的作用,其原因是较多的中国钢琴作品的旋律皆以平稳的低声调为主,有时也会以半音阶、大小调音阶为主,有时音阶的跳跃幅度会比较大,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横向线条加以把控,如此才能充分的在钢琴作品中展现各个声部,让演奏更加具有艺术性,而并非是音符堆积的过程。比如《嘉陵江幻想曲》钢琴作品中的开头所采用的是纤夫哼唱民族歌曲,让初始的曲调显得十分的哀婉忧伤,但是以该种曲调作为背景音调让整个作品的民族风味变得极为浓郁,能够让作品中的低音声部和主旋律产生较为鲜明的对比,演奏者在具体演绎过程中必须要对声部功能加以掌控,如此才能让整个作品在演绎过程中呈现分明的层次感。比如《春天》的钢琴作品演绎过程中,各个声部地位及功能所对应的情感皆不相同,所以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对题声部和主题声部进行良好的衬托,并为其烘托出良好的气氛,演奏者在作品演绎中的力度强化对比需要以陪衬声部弱化的方式进行,对旋律声部进行突出体现,对题声部则要充分的展现出延续性,让整个作品更加深沉浓厚,而主题声部则需要在演奏过程中国保持明亮,且需要时连贯性的方式,如此,才能让整个作用中的各个声部发挥和声色彩感,且以相互独立的形式,让各个声部在对比之中更加的优美,以各个声部衬托的形式完善整个钢琴音乐作品,从而形成整个钢琴音乐作品。

(三)运用延音踏板

中国钢琴作品在进行演奏过程中,并没有对延音踏板进行标记处理,因为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过程中比较重视演奏者的个性发挥,从整体角度分析中国钢琴作品的五声性特点,导致色彩性对于功能性的展现加以弱化,因此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过程中使用踏板的灵活性较高,甚至一段音乐中需要使用多次的踏板处理,这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耳朵进行细致聆听区分,然后以和声、节奏、色彩和风格为使用踏板的依据,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合理控制调节音乐。比如《嘉陵江幻想曲》的演奏过程中,由于曲目的篇幅较长,且其中的情感也有较大的波动,为了能够让作品在演绎过程中的民族风格加以全面的展现,演奏者必须要在关注与处理细节过程中,对踏板的运用进行有效的处理。比如在前期弹奏过程中可以不适用延音踏板,让作品能够呈现出清纯性,让情感的表达也更加的纯粹。在后续的弹奏过程中会出现主题重复,为加深听众的记忆,引起听众内心共鸣,可以适当地运用延音踏板增加长度和深度。进入最后演奏环节时,为表现作品的豪迈情感,需要充分使用踏板,比如将一大段音全部表现在一个延音踏板中,来提升演绎作品感染力,让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比如在第一段采用延音踏板时,为了能够让和声听起来更加清晰干净,需要短促轻踩延音踏板。在乐段重复的过程中需要多采用延音踏板,如此能够让和声得到更加饱满的体现。中国钢琴作品中大多数的音乐都具有复调性,且声部的层次相对较为复杂,在演奏过程中很难让演奏者单纯的通过手指加强声部旋律横向线条,也无法增加其歌唱性,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必须要合理的使用延音踏板,才能够让中国钢琴作品的演绎质量和艺术性得到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奏过程中为避免演奏出现不清晰的现象,需要根据演奏情况选择使用延音踏板。

结  语

中国钢琴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多融入民族风格,同时也让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有了较为具体的方向。为了让中国钢琴作品能够不断提升,演奏者必须要对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与中国特色加以把控,重视和声色彩感的同时追求更加精湛的演奏技法和技术,从而让人们能够在作品演绎过程中感受到更加充分的民族情感和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冰凌.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创作与研究现状评述[J].音乐生活,2019,(03):93-96.

[2] 石秦.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水”题材作品之探究——以《夕阳箫鼓》、《平湖秋月》为例[J].音乐创作,2018,(11):83-85.

[3] 向敏敏.黄安伦《前奏曲二首》和声技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4,(07):45-47.

[4] 叶妮.试论德彪西《钢琴练习曲》第一集的音乐语言与演奏处理——调式、和声与色彩性音乐的表现[J].音乐创作,2014,(01):171-173.

猜你喜欢
和声
塞缪尔·巴伯钢琴组曲《纪念品》之《华尔兹》作品分析
浅析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巧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