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燕
一、练习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形成脉络,查漏补缺、巩固运用,以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标。
二、练习模式
练习课模式图例七环节: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点拨激趣→ 2分钟)
在练习课伊始,根据练习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将练习的数学知识点融入问题的情境中去,并抓住时机提出要求,引出课题。例如用生活中常见数学设疑来引出练习的课题等等。
2.激趣索知,回顾展望(师生互动→ 3分钟)
通过引导回顾与交流,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由于练习课题的本身所容纳知识点的不同,因而要讓学生结合课本,通过回忆再现,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弄清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
3.合作交流,梳理知识(生生互动→ 10分钟)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简洁、清晰地把知识整理出来,初步形成自己的脉络。教师在该项环节中积极参与,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
4.认识点面,完善脉络(师生互动→ 4分钟)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及时对本练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提炼出学习方法,完善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练习课时一定要“备知识系统”,做到心中有数”。
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生生互动→ 10分钟)
练习题的设计可分三个层次:
(1)针对知识弱点,如易错易混内容的练习,可采取填表、选择、判断等形式;
(2)综合知识的再运用,创设生活实际数学问题,如数学应用等;
(3) 创新运用,思维训练,即拓展提高性题目。
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提高练习的高效性。
6.扩展知识,发展能力(师生互动→ 4分钟)
创新分层作业,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均获得进一步发挥,兴趣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良好学习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7.完善总结,形成体系(师生互动→ 2分钟)
为了给学生一个单元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重现,结合板书,师生一起进行回顾总结,使学生再次明确本单元的重难点,达到练习课的高效。
三、课后反思
回顾练习课过程,做好课后反思,积累经验教训,力争再次让学生在高效的氛围中收获知识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真正促进学生的数学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