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

2020-07-13 09:13张彦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会语文老师

张彦

美国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出一个问题比教师提出一百个问题更有教学价值。

首先,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经通过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已经进入了主动求求知的阶段。其次,在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导引下,经过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课堂教学会进入更深的层次。再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教师提出问题更能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质疑而引发的“争论”,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能满载而归,即使失败者也能获得了对方的智慧,从而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学生质疑就像一根根思维的接力棒,把课堂教学引向智慧的殿堂和思想的远方。

因此,教会学生质疑,首先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教师角色正由教师转变为导师;教会学生质疑,是尊重学生心灵自由的体现,打破了学生对老师、对名家、对权威的迷信;教会学生质疑,是主动、互动学习局面的构建,也正是适合新课标的要求的一种方法;教会学生质疑是阅读的需要,有疑才是师生与文本真正进入对话状态的主要标志;教会学生质疑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教会学生质疑的教育也是充满创新精神的教育。

质疑能力是学生天生就有的,传统的课堂教育泯灭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为此要重新教会学生质疑,对教育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质疑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大家都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曾经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得不到激发,一切都是空谈。语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探索语言奥秘的兴趣。李镇西老师在教《孔乙己》一课时,有一次抓住“大约”与“的确”两个词大做文章,展开热烈讨论,不让学生思考,不让他们探索都不可能。

其次,要用事实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许多事物包括课本都存在着缺陷,破除迷信老师、名家、权威的思想。如没有哥白尼对地动学说的质疑,就没有日心学说的产生;没有对城市中心论的质疑,就没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产生;就是我们使用的课本也有可能在标题、用词、句子、结构等方面也有可能有缺陷,配套教参的立意分析上,也有可能有些片面。例如对鲁迅的作品的解读如果没有对单一的“批判说”的质疑,便没有了“凉薄说”的产生。

第三,要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培育和形成“质疑文化”,形成以能问、善问、会问为荣的风气。师生应努力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老师应坚持“无错原则”,消除学生可能因为提问不好而被嘲笑的顾虑,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对问得不好的学生重点放在出错原因和如何纠正上,保护学生尊严,保护学生的思索习惯,增强质疑的信心。

第四,要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抓住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的时机。王夫之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便是这个意思。说得通俗点就是学生想求通而未得之意之时,教师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而不直接告诉结论,学生口语言而未能之貌时,提示学生表达途径。

第五,积极鼓励学生敢思敢想,奇思异想,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思维。如陈朝辉教《祝福》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祥林嫂的儿子阿毛没有被狼吃掉,那祥林嫂会不会改变“穷死”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各抒己见,有的还联系到了闰土人生去佐证,学生智慧的火花被完全点燃。

按以上要求去施教,便可解决学生愿不愿意质疑,敢不敢质疑的问题。那么学生会不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还得我们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教材抓住质疑点去逐步教会学生质疑,否则教会学生质疑便成为一句空话。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巧妙构思精制而成,大到谋篇布局,小到遣词造句都能体现作者的匠心独运,因此都值得学生探究推敲,这些也成了文本质疑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质疑点,提出问题,逐步探索,并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一、抓住文章标题教会学生质疑

文章标题有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有的也是文章线索和作者感情的触发点,有的也是一语双关,有的是文章的文眼,好的标题能吸引读者兴趣。如教《再塑生命的人》便可质疑:谁的生命需要再塑?谁来再塑?如何再塑?

二、抓住课文提示语、旁批、特别是课后拓展练习教会学生质疑

课文提示语大多是对内容主题、写作技巧等的点提。旁批往往是对遣词造句、写法、含义深邃句子方面的提引;課后拓展性练习有很多是对比型练习,这些也是质疑点。教师平时要利用它教会学生质疑。

三、抓住篇章结构教会学生质疑

一篇文章布局谋篇,开头结尾与过渡都能体现作者的构思功底。这些也将成为学习者的质疑点。我们可以逐一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通过改变叙述方式、打乱秩序、增删段落、改变表达方式的形式去教会学生质疑。

四、抓住情节教会学生质疑

情节是叙述性文学及戏剧性文学展示物性格,突现人物形象,表达主旨的一种手段。或简单,或复杂,或突转,或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穿插交错。这自然也成了学习的又一质疑点。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体会情节之妙、猜想情节、节外生枝来引起学生注意,产生质疑并提出问题。

五、教会学生从主题内涵质疑

写作不是为写作而写作,写作是为了表达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是作者写作意图的展示,自然也是一个质疑点。教师应抓住它,引导学生探索,教会学生质疑。

六、抓住遣词造句教会学生质疑

这方面的例子不用多举,我们常利用替代法,删除法,去引发学生思考,让我们的课堂师生互动,这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探索语言文字奥秘的要求。

七、教会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清代的大学问家戴震便是很好的例子。再如一位知名教育家讲《五柳先生》时,抓住“黔娄之妻有云”一句问学生“黔娄之妻何许人也?”这一问一下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我做此文,自谓老壶装些新酒,更为一些农村中学的教学现状而呐喊,只要我们老师善于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从“扶”到“放”把质疑引向深入,就能点燃学生质疑火花。

猜你喜欢
教会语文老师
奥本大学:一个教会你热爱生活的地方
画与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What I've Learned So Far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