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2020-07-13 09:40杨缓
卷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杨缓

摘 要: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推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方式之一,体现了国家对公民进行普法教育的重视,而高校法制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且高校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是通过课堂讲授。本课题围绕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的法制教学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并最终得出结论。这将有助于高校法制教育工作开展,也为其他学科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法制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度河北外国语学院思政专项课题“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WSZ202004)。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法制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相关领域研究层出不穷,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我国对各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以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主要形式,即课堂教学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法制教育也经历了长时间效果检验并呈现出新的问题,如课程不被重视、教学效果不佳、缺乏兴趣等,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1 制约有效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1.1 传统社会因素对大学生思维模式的影响

我国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经过历史积淀成为共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模式,例如人们更加习惯于通过个人的社会关系寻求救济和解决问题,这种影响体现在大学生群体中主要表现为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薄弱、法治思维欠缺等。另外,我国在改革开放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并未及时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现代法律体系,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直到2010年后才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这也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进程的重要因素。

1.2 在课程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

目前高校法制教育普遍存在偏科意识,无论是学校的领导层还是基层教职工,或是学生群体,对法律知识及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选择了各学科的大学生而言,专业领域知识如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占据了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很显然,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法制课程在一部分学生眼里成为可有可无的一门课,法律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经常面临的问题便是到课率低、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效率低下等。学生缺乏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只要及格修够学分即可,从而使之流于形式。

1.3 围绕法制课程本身进行分析

1)从教学的角度分析,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师讲授为主,再辅助一些多媒体资料,并通过交流、讨论等一些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习兴趣。但是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法制教育与所有学科一样,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只依赖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需要实践的有益补充,这也是目前法制教育面临的困境之一。

2)我国法律基础知识教育主要集中在高校,进行系统的法学基础知识普及。但是法制教育课程并不是作为独立的课程进行设置,而是与德育教育一起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公共基础课程当中进行讲授。

3)作为高校法制课程,其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完全区别于中小学基本普法常识,大学法律知识更加偏重的是法理性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会有较多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对于本就缺乏兴趣引导的法律课程在学习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这也说明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法律知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改善法律知识课堂的教学模式发挥课堂教学的核心作用

課堂教学改革是近年来高校进行系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法制课程教学在原有教学基础上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寻求更好的突破。

首先,高校大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教学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其中包含了法律的运行、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培养法治思维、权利义务六部分内容。为了弥补理论知识偏重的问题,在授课时引用案例教学非常必要,但需要对所引用的案例进行认真筛选,可以选用法学经典案例、法院指导判例或与大学生群体关系密切案例等,这样既体现学科特点又考虑与时俱进,既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我国法律体系主要吸收和借鉴了大陆法系的基本框架,以成文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基础法学理论将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引入案例教学的前提下不提倡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将课堂变成“案例复读机”,本末倒置过犹不及,归根到底案例教学只是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对于已完全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通过掌握法律知识,增强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明确提出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培养法律思维方式,进而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素质,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再次,考核形式多样化。针对法制课程教学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在考核形式上可以采用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办法也可以多样化。例如,法律基础部分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演讲、辩论、模拟法庭等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达到最大程度的相互交流。期末可采取试卷考核、撰写论文或起草法律文件等方式进行,有利于弥补因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之间不能有效衔接而产生的缺憾。

3 课堂案例教学分解展示

基于以上分析,案例教学是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方法,对知识传授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做法是:

1)授课前教师准备相关导学案、导教案,收集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将案例材料准备充分。

2)学生在上课前根据教师的布置和要求进行认真准备,包括对案件的基本事实、法律依据进行解析,并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做好要发表的意见。

3)授课期间教师主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即通过讲授启发和引导学生针对案件展开讨论,学生之间通过课前的准备进行有效的交流、探讨以及辩论等,进而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帮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

4 大学生法制教育应注重和加强课外实践育人环节

大学生法制教育除了课堂教学环节外,应该重视课外实践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发挥的作用,可以推荐阅读书目以弥补教学时间上的限制;可与专业相结合,引导学生研究专业相关法律,如鼓励建筑专业学习建筑相关法规;会计类专业学习商法;医学类专业学习医疗相关法以及教育类专业学习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等。另外,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为学生提供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加强辅导员在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开班会、知识竞赛、其他课外活动等形式开展,使之成为课外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

综上,在国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背景下,将法制教育与人才培养要求紧密结合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改革中不断摸索和创新,有利于形成适应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法律教学的指导理论,从而真正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发现知识的转变,为大学生法制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郑成良.现代法理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4]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