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纪委书记 陈朝
2020 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既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一断三不断”“三不一优先”,又保春运往返、抓应急运输、护路网畅通、助复工复产,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疫情防控、人民生产生活有序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在服务低收入者、独居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病人等特殊群体出行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保障其能够获取日常必需生活物资和外出就医等的刚性出行。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为大量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无障碍交通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要求和疫情下出行服务保障,提出打造无障碍交通服务体系的建议。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交通无障碍设施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无障碍出行体系。关于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有研究成果也多注重局部无障碍设施的研究,缺乏对无障碍交通出行体系的系统梳理。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是保证老年人及残障人士基本出行需求的基础。在老龄化提速的大背景下,系统规划,补齐短板,同步建设,构建完善的城市无障碍出行环境已变得尤为迫切。
在后车门的一级踏板处安装了电动无障碍上车通道得的无障碍公交,轮椅可通过这个通道进入车厢,省时又省力
构建无障碍出行环境体系,应从点、线、面三个层面着手,将慢行通道、常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交通工具、无障碍导盲系统、交通标识及运输服务等涵盖其中,构建基于旅客出行链的无障碍出行体系。要以满足老年人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生活生产需求为目的,强化交通无障碍系统与居住生活环境、社区服务环境及休闲娱乐环境等的高效衔接,从而构建无缝衔接的无障碍出行环境。在系统规划建设中,也要充分考虑疫情灾害发生情况下无障碍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衔接与协调,构建顺畅的无障碍交通服务体系。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各行业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制定实施有效的抗疫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交通出行领域,交通运输部等7 部门印发了《关于统筹做好春节后错峰返程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保障工作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分区分级科学做好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制定客运站场及交通运输工具疫情防护指南,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协调联动,运输企业积极行动,保障了包含老年人、残疾人在内的居民基本出行和物资配送,取得了良好效果。
面对各种公共危机的强烈冲击,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范式已难以适应,亟需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立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统一协调的突发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危机防范和管理意识,将突发性危机管理、运输安全管理一并纳入行业管理中。进一步完善出行领域应急预案,特别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交通需求及特点,分类细化制定老年人、参加人交通出行应急预案,制定客运枢纽、交通工具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防护指南,切实保障应急状态下老年人、残疾人交通权益。
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的、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我国出行信息无障碍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已形成北京残疾人服务地图、北京市残疾人出行预约、真行软件等无障碍智能出行APP,但总体上看,软件功能相对比较单一,没有系统性考虑出行的各个环节和影响因素,以及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应用场景,实际应用范围有限。
今后应加快无障碍智能出行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构建覆盖静态交通、枢纽站场、交通工具等方面,基于出行链的无障碍智能出行信息系统。该系统还须强化疫情、恐袭等重大灾害情况下无障碍出行保障功能,具备灾害信息发布、运营线路查询、安全站点显示等功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运行线路途径区域疫情数据及沿途乘客上下车数据,科学计算安全的乘车路线,指导老年人、障碍人在灾害发生情况下安全便捷出行,实现老年人、残疾人使用一个软件,安全行遍天下。
为数量庞大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出行便利,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下,更要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做好服务工作。鼓励障碍人士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热线电话等方式,开展无障碍出行查询和预约服务,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地铁站、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应加强对无障碍通道、扶手、无障碍厕所、盲文按钮以及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上的轮椅停靠区、爱心座椅等无障碍服务设施做好全方位消毒工作。建议地铁站、高铁站等交通枢纽组建爱心团队,培训常用手语,并采用发放带有盲文的疫情防控爱心服务卡等多种形式,使工作人员能快速、便捷的为特殊旅客提供服务。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区域,播放手语版防疫宣传片,广泛宣传新冠肺炎科学防控知识,引导障碍人士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消除恐慌情绪,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