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0-07-13 06:16许昌平
海峡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教学模式

许昌平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高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启蒙课,在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该课程主要研究微观个体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众多基础和前沿理论。课程理论性较强,数理知识运用较明显,概念公式、数据推导和图形解析较多,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1]。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只会死记硬背;对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工具的运用能力不足,只停留在书本层面,无法用所学的经济学方法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学生由于对理论理解不深,而且缺乏思辨能力,往往无法意识到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缺陷和运用于中国实践的局限性,这就导致其难以准确解释中国某些特殊的经济问题(如国有企业改革)。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讲授者,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满堂灌”[2]。传统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活动缺乏新意、教学设计较随意、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基于OBE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正是对传统教学的革新,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1 OBE理念和混合式教学模式

OBE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Spady提出[3],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成果,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4]。具体来说,在课程开始前确定学生预期可达到、可测量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该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方案及考核方式等[5]。OBE理论使教学各环节紧密相连,通过服务于学生的教学设计和考核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学习目标。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实现这一理念,而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则能完美实现。线上教学中,学生按任务完成线上自主学习,这有利于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线下教学中,教师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能按学生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6]。笔者采用的是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对40人以内的教学班级,借助学院新建的优质慕课资源,将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往文献多是研究微观经济学课程SPOC翻转课程的设计[1-2,7],并未把OBE理念融入其中,本文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对标教育部对“金课”的要求,对传统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改进,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①区别于传统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具体表现在“课前严格督学,课中积极引学,课后及时评学”。②与传统期末考试采用标准试卷不同,新的教学模式采用非标试卷,重点考察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③结合中国最新经济事件实行案例教学[8]。课后布置的延伸阅读里有政府工作报告,课堂用的案例有关于国家政策和战略等的案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等,让学生学会全面理解、深刻分析中国的经济政策。

2 基于OBE理念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2.1 学情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以下简称“本校”)把微观经济学安排在财经类专业的大一上学期或下学期。新生刚进大学校园,学习兴趣浓厚,课业不多,有足够的课余时间进行在线学习,而且现在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基本配备笔记本电脑,若没有,还可以去学校机房。授课教师多是中青年教师,喜欢接受新事物,教学中互联网使用率较高,从而有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普遍不喜欢“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希望教师能组织讨论,面对面交流,这正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念相吻合。此外,大一新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比较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学习能力各异,经济学知识几乎没有,需要教师准备丰富且难易适中的学习资料,教师教学难度较大。

2.2 课程目标

本校办学目标是成为“基础厚实、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经济学类专业要求培养具有扎实学识、掌握“新经济学科”基本理论、具有深厚学术潜力的经济学高层次专业人才。基于OBE理论,课程目标要跟人才培养计划相匹配,所以该课程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来设定。

①知识目标: 掌握市场供求、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等基本经济理论和分析框架,了解理论前沿,分析微观经济运行实践的一般规律,为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规范和实证的方法,创新性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如分析企业的生产决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③素质目标:具有经济思维,面对现实问题能从经济学角度思考和分析,能清楚微观经济学理论使用的条件和局限性,能将市场供求、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等基本理论进行本土化运用。

2.3 课程内容及资源建设

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本课程内容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等基础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品理论等高阶理论,还有总体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前沿理论。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先学习基础理论,再学习高深理论。从课程内容上体现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特点,符合教育部对“金课”的要求。

围绕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认知规律,课程资源包括以下内容:

①课程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及教案、在线自主学习任务书等基本资料,还有疑难题汇总、重点、难点的微课等。

②课程视频和延伸阅读,有85个优质章节视频。关于80多个知识点的延伸阅读,包括视频、最新前沿论文及政府工作报告等。

③在线题库和试卷库,题库共有4202道题,其中包含一个案例库,有30多个案例。试卷库有50多套试卷,有标准和非标两种试卷。

2.4 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

在教学内容上,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挑选应用性较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供求理论、效用极大化理论、成本理论、完全垄断等七章内容,来开展SPOC翻转课堂教学,其他内容则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融入思政元素,运用大量案例辅助教学。课堂上开展测试、情景模拟等活动,以此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课后布置作业和延伸阅读。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点的内化和扩展为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了解理论前沿。

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是依靠超星的“一平”“三端”智慧教室系统(一平:一个平台,三端:移动端、教室端和管理端),利用手机软件“学习通”来进行线上线下移动教学。具体实施分为课前教学、课中教学和课后教学。

在课前教学中,通过调查问卷和随机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特征和知识储备,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制定合适的自主学习任务书,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观看MOOC视频,完成在线测试。设置在线讨论区,课程QQ群和微信群等,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在线学习进度,并在平台上与学生交流互动,解答学生疑难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完成在线学习。在课前,教师应收集学生在线学习的疑难问题及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为线下课堂教学做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注册并使用手机软件“学习通”,利用“学习通”开展签到、选人、抢答、测试、问卷调查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教学采用“内容梳理-解答疑问-随堂小考-深度讨论”的方式。首先,教师对线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特别是对重点难点进行精细讲解。然后对学生在线测试题或练习册疑难题进行解答。接着再安排几分钟同学们自由提问的时间,跟学生面对面交流。然后用“学习通”对学生进行随堂小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对随堂小考的疑问简单讲解后,教师提出一个实际经济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深度讨论。问题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旁协助,进行个性化教学,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如针对某小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其深入讨论;针对偏离方向的讨论给予及时纠正;针对学生个人疑问给予一对一耐心指导;针对不加入讨论或是讨论很少的同学,询问原因并加以指导。讨论结果是以每个小组上台展示成果的方式来呈现,可以用PPT,或是总结发言,教师随机抽取发言人,以免产生“搭便车”的行为。上一组的成绩由下一组成员和教师来综合评定。最后教师作总结发言,总结讨论结果,并重新简要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成逻辑连贯的知识体系,便于同学们进一步消化吸收。

在课后教学,教师发布作业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前预习工作(在线学习)。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成立线下学习小组,做好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工作。小组采用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督促组员按时完成在线学习和课后作业。教师不定时抽取组员的学习完成进度,对未按时完成的学生,由小组长进行惩罚,如扣课堂积分等。小组长可组织组员进行线下学习,并对学习疑难进行相互讨论,发挥团队学习精神,更好地把知识点消化,若还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发布在线上讨论区,求助其他同学或教师。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作业疑难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再重点讲解。教师设立2名助教,负责批改作业。助教需提交每章作业的批改报告给教师,教师在下次课堂上对报告中提到的作业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吸收。

3 考核方式创新

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采取线下闭卷考试形式,以主观题为主。传统期末考试有6种题型(名词解释、单选题、辨析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本课题拟采取“三小题+一大题”的形式,“三小题”分别是名词解释、作图题、简答题,“一大题”是分析题,针对现实经济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度分析。课程的考核不仅包括期末卷面成绩,还包括平时线上学习表现和线下课堂表现,讲究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笔者对本校大一新生采取了两轮混合式教学,首轮时间是2019年 2 月 26 日— 2019 年6 月 11 日,一个班51人,第二轮教学是2019年9 月 30 日— 2019 年 12 月18 日,两个班总共68人。

首轮教学最终学生成绩设置为60%线上成绩(签到5%+课后作业15%+课堂互动15%+视频学习10%+章节测试10%+在线讨论5%)+40%线下成绩(期末闭卷考试)。

第二轮教学中,把期末成绩提高至50%,重在考察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期末试卷也由重在考察知识点掌握的标准试卷改为重在考察分析能力的非标试卷。

4 课程评价及教学成效

该课程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学生评价方面,两轮教学的学生平均评教分为93分。学生反映,新的教学模式使他们课前学习有干劲,课中学习有活力,课后学习有激励。学校督导及同行连续两轮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都超过96分,均表示教师用移动教学工具使课堂更活了,使学生处于沉浸式学习中。第三方评价方面,获评江西省第三届高校移动教学大赛4月、5月优秀教师。

教学取得了以下成效:

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成绩显著进步。两轮教学中,学生平台任务点完成率达100%,学生平均线上成绩与满分相差无几。总成绩达90分的学生两轮平均占比为65%。两轮平均分比普通班均高出10多分。

②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有效提升。期末非标试卷考试中,学生平均分达92分。有6人组团成功申报2019年江财“万企调查”项目,并结项评价良好。

③通过融入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学生意识到微观经济学理论运用于中国实践的局限性,探索“西为中用”之路。

5 教学反思

在进行了二轮混合式教学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及同行也评价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不理想,这可能与学生的自觉性不高和课程难度较大有关;课程内容的经典性理论过多,前沿性理论不足;课程资源较陈旧,特别是有些案例不能与时俱进,持续更新;教学评价不够全面,重视知识的考核,未包括课后实践成绩;课后拓展实践太少,学生鲜有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①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创新性。把教师跟课程有关的科研成果加入该课程内容中,让课程内容保持创新性。

②进一步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把拓展实践的成果也加入评价中,把工作单位对学生微观经济知识素养的评价也纳入教学评价。

③探索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参与政府工作及课题研究,带他们去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去市场调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并用所学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学理论教学模式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简明经济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