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学敏 朱乐玫 曾令锋 刘 娟 李东阳
长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湖南 长沙41021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1],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和思政课程的任务和使命,而且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所有课程的任务和使命。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相关教学内容为例,探讨该课程“课程思政”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融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将“教书”与“育人”进行有机结合,为培养新时代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责任心奠定基础。
“课程思政”是由课程+思政两部分组成。“思想政治教育”是上海市委、市政府2014年首次提出的核心术语,主要是指依托于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等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2]。“课程思政”的概念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课程思政”最重要的途径是采用隐性教育,即“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它强调的是学生在接受正规课程教育的同时,还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如专业课、通识课等。通过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方式,实现德育育人的根本任务。
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随着新型企业的兴起,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职业卫生监督、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健康监护等都形成了新的挑战,这对职业卫生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及其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3]。职业病防治关系到劳动者的健康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合格的岗位能力。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整合德育要素,注重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奉献精神、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贯穿落实在课堂教学和专业知识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探索知识教学与人文价值导向有机结合的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责任感,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今后在公共卫生岗位的胜任能力。
1.职业责任心与奉献精神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融合。近年来,职业伤害和职业卫生突发事件频发,造成惨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职业人群缺乏职业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在“生产性毒物--窒息性气体”一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和学生一起回顾近年来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中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的消防战士,他们用热血和生命,实现了“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誓言。让同学们了解到自己在平凡岗位上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努力在学校学习优秀的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学生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同时,促进学生在处理职业卫生突发事件中,与各部门(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和专业(医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生等)协调配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团队合作的高尚情操。
2.加强法律法规意识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融合。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需要。“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开展,各种法律法规应运而生,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要求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法治社会的这一要求,使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成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必须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在讲述“生产性粉尘和职业性肺部疾患”一章时,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职业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考,融入《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和修订完善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职业危害和职业人群健康的关系,分析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法制思维意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内涵,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按照专业化、职业化标准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在今后的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时,应严格遵循“科学、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有自己的职业行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环境保护意识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融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研究与职业生命有关的环境因素和生产环境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在“生产性毒物和职业性毒物——刺激性气体中毒”的讲述中,刺激性气体可以作为许多行业的生产原料,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可以与环卫中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相结合来讲述。以“健康中国,职业健康第一”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环境质量与劳动者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职业危害因素,不仅对劳动者造成职业健康损害,而且对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和谐统一的职业环境意识和劳动者健康意识。
4.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融合。当代大学生除了扎实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注重加强自身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特别是辩证思维方式。纵向与横向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比如在学习不同的职业病时,同学们会发现,同样的职业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职业病,学生很容易混淆。为便于学生记忆,老师会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如电焊工、凿岩工、机械制造、采煤工会与哪些职业病有关,这就需要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纵向与横向知识点的归纳。又比如在指导学生在进行职业中毒诊断时,要对这一章的生产性毒物进行横向归类和纵向比较,既要考虑临床症状和体征,又要结合职业接触史、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查中毒患者资料,并注意鉴别诊断。各项诊断依据要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此时发散思维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判断,纵向思维可以发散一个思维切入点,横向思维可以将相关疾病和相应的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4]。
用“内因和外因”哲学观点分析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损害的防制规律。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三要素:职业因素(外因)、接触者(内因)、作用条件。三要素因果联系形成因果链,才能引起职业性病损。那如何有效预防职业性病损?必须打破因果链,控制外因、保护易感者、消除作用条件。用“内因和外因”哲学观点可推广应用,综合分析诸多问题。如:影响各种职业毒物对健康危害的规律、影响各种粉尘对健康危害的规律、影响各种物理因素对健康危害的规律等。对于制定计划:有害作业职业卫生调查计划(设计)、职业卫生工作调查规划等同样受用。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的内涵是一切事物都含有矛盾性。矛盾双方统一斗争,共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以“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一章为例,与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密切相关的物理因素包括温度、空气湿度、紫外线、噪声等,这些物理因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但激光是人工产生的。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上述物理因素带来的便利。在很多情况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体无害,如适当的温湿度可以促进人体健康,适当的振动可以缓解背痛;但超过或低于一定范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高温引起的中暑,低温引起冻伤。因此,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包含着两个矛盾对立的方面,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认识物理因素对专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还有很多的哲学观点,如:用局部与整体观点进行职业病诊断分析、用现象与本质观点分析职业病临床表现与病因学诊断、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个体对职业因素敏感性或耐受性等,对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起重要的作用。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课的主干课程,教师应将“教书”“育人”的理念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依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将新时代的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课堂,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团队合作、服务人民的情操,有助于提高医学生未来岗位的胜任能力。总之,虽然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初步探讨,但仍需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