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 创作新精品
——繁荣发展山西现代戏创作的思考

2020-07-13 09:14常小娟
戏友 2020年4期
关键词:现代戏院团剧团

常小娟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前进方向和目标任务。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枝”充满魅力的奇葩,戏曲必须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群众生活,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戏曲精品,让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现代戏是戏曲走进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促进现代戏发展,繁荣现代戏创作、打造现代戏精品,对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振兴山西省戏曲艺术和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现代戏发展现状

现代戏,是以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从1919年五四运动作为“现代戏”的起点算起,至今已经走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见证、抒发、讴歌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戏曲一度因其他艺术形式的异军突起遭受了巨大的市场冲击,经历了从辉煌、低迷、爬坡再到迎来春天的阶段。在这个艰难发展的过程中,全省戏曲工作者饱含着对戏曲事业的情怀,饱含着对改革开放的憧憬,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创作出了一批批“晋味”十足的新时代戏曲作品,激励起全省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

在这期间,献礼新中国成立50周年推出的蒲剧现代戏《土炕上的女人》横空出世,给低迷的戏曲市场吹来了强劲的东风。该剧目先后斩获多项国家级大奖,女主演任跟心荣获“二度梅”,至今演出数千场,经久不衰,成为“现代戏走向成熟的标志”。随后眉户现代戏《父亲》、蒲剧现代戏《母亲》《祝你幸福》、晋剧现代戏《红高粱》《河湾情》和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奶娘》等多个剧种剧目接连发力,接续斩获多项国家级大奖,在山西乃至全国戏曲市场掀起了一阵阵涟漪,为振兴山西戏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肯定山西省现代戏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这份成绩单背后存在的隐忧,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精品的“精”度上还需要不断地打磨和提升。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虽然近年来山西省的现代戏精品力作不断,但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文艺精品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作品能否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眉户《一颗红心》、豫剧《朝阳沟》、评剧《刘巧儿》等现代戏精品一样长久的“长”在人民群众的心里,成为一个时代美好的记忆,还需要耐心的打磨和时间的检验。

二是现代戏还不够现代。主要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现代戏比较多,表现改革开放尤其是当代社会的现代戏比较少。由于时代上的距离感,与戏曲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产生了心理上的疏离感,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当然,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故事,固然是戏曲创作的宝贵资源,任何时候不能忘“根”、不能丢“本”,但表现新时代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的题材同样非常重要,二者应当同步发展,相映成辉,让现代戏永远充满着新时代的精神和风采,让人民群众看起戏来更亲近、更真切。

三是现代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比较突出。目前,现代戏的创作重镇,主要集中在地市以上院团和具有一定实力的县级剧团上,但总量明显不足。在这些院团中现代戏发展也不平衡,有的院团多一些,有的只有区区1—2台剧目,更多的县级和民营剧团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与新时代戏剧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相适应,现代戏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二、现代戏发展难点及原因分析

当前,山西省现代戏已经开始进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但创作乏力的问题仍然突出。分析其中原因,我感到有以下几个难点需要一一进行破解:

一是题材选择难的问题。一部现代戏能不能在舞台上立得住、受欢迎,题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因为这样,一些剧团在现代戏题材的选择上,往往把目光盯在名作、名剧的改编和移植上。这些作品,因为故事生动或剧本成熟,而且还自带“流量”,容易获得成功,因而很多剧团不愿意在一张白纸上新创作一部反映新时代的现代戏,担心一旦题材选不好,所有的心血就会打了水漂。

二是剧本创作难的问题。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一个好剧本,再好的演员,也把戏演不到群众的心窝里。现在,很多编剧对创作现代戏有畏难情绪。主要还是现代题材离我们的生活太近,在主题提炼、故事情节编排、戏剧冲突设置和人物性格表现上,不好把握分寸,弄不好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就会立不到舞台,得不到人民的认可,白忙活一场。同时,创作现代戏还需要编剧长年累月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否则戏曲剧本就成了无源之水。

三是演员表演难的问题。古装戏相对现代戏来说好演一些,因为古装戏有一套程式化的动作,只要把基本功练好,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而现代戏没有固定的程式化动作,或者说一些程式化动作只能使用一次,而不能一部戏一部戏的重复使用。呈现在舞台上的现代戏,其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要通过细心地观察生活,经过艺术加工升华到表演之中,无形中加大了现代戏表演的难度。正因为如此,一些演员对演出现代戏存在畏难情绪。

四是舞台呈现难的问题。创排古装戏,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就有可能把一部戏演出来。而创排一部现代戏,就需要对各种服装、道具、舞美、灯光、音乐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包装,而且还需要主要演员深入到生活之中,细心观察,提炼加工,并使之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其花费的资金和功夫自然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剧团,尤其是一些为了生存而奋斗的县级剧团和民营剧团,愿意演老戏、不愿排演现代戏的一个原因。

三、促进现代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为时代抒写、为英雄抒情、为人民抒怀,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也是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应有的责任。因此,发展现代戏建议:

(一)实施积极的扶持政策,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戏精品剧目。各级文化部门要把现代戏作为振兴山西戏曲的精品工程来抓,并作为各个院团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要求每一个院团,每年创作一部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戏,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各个院团现代戏剧目达到30%以上。同时,对重要题材的现代戏,在资金上进行重点扶持,在各类文艺节参演上给予优先权,在“梅花奖”和“杏花奖”推选和评奖上,重点向现代戏主要演员进行倾斜,使现代戏成为戏曲市场的主旋律,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网红”剧,成为戏曲演员走向艺术高峰的新阵地。

(二)大力发展现代小戏,让现代戏在三晋大地百花齐放春满园。现代小戏短小灵活,题材广泛,剧中人物较少,矛盾冲突集中,反映身边小事,情节引人入胜,资金投入不大,舞台因陋就简,群众喜闻乐见,是小剧团、小剧种发挥所长的主阵地,也是大剧团丰富“折子戏”的重要途径。据最新的普查数据显示,山西省现有38个戏曲剧种,上百个大小剧团,这些常年活跃在城市、乡村的戏曲团体,将会如一朵朵鲜花,将现代戏盛开在三晋大地,让人民群众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畅享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三)加强现代戏编剧人才培训,让现代戏充满时代特色和泥土的芬芳。没有高质量的好剧本,就没有高水平的精品力作。新时代戏曲题材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题,从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孝老爱亲、文明创建、勤政为民等方面,演绎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各级文化部门要定期组织戏剧编剧人才深入生活采风,在机声隆隆的工地上,在汗流浃背的田间里,在促膝谈心的炕头上,寻找感动人心的创作灵感,搜集第一手创作素材。编剧身上的泥土有多厚,人民群众的欢声笑语就有多大。同时,要抓好编剧人才培训,不断提高戏曲创作人员的创作水平,鼓励地市级以上的戏曲院团设立剧本创作机构,大兴现代戏创作之风。此外,可以开办山西省现代戏剧本交易平台,给编剧人员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推动现代戏剧本大发展。针对一些县级剧团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建议省级文化部门,采取统一组织创作和买断剧本版权等形式,推出一批优秀现代戏曲剧本,免费提供给实力较小的县级剧团和民营剧团进行创排演出,使优秀的现代戏成为县级和民营剧团演出的主力军。

四、结语

新时代呼唤新戏曲,新戏曲需要反映新时代,而现代戏就是反映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新时代的新生活为现代戏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故事、资源和想像的空间,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现代戏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现代戏院团剧团
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策略研究
集 思
体制改革对艺术表演团体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
“观演”的革命:舞台假定性与戏曲现代戏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