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2020-07-13 09:54李宏伟赵呈华
癌症进展 2020年3期
关键词:腔镜根治术食管癌

李宏伟,赵呈华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河南 新乡453000

食管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呈现明显的地域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1]。外科手术是非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2],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力降低、营养摄取减少及机体修复功能减弱等原因,传统的开放式食管癌切除术对机体创伤较大,形成二次打击,使患者恢复周期延长,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3]。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术式,较传统开放术式具有明显优势,在保证肿瘤组织和淋巴结被切除的前提下,可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因此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4]。本文分析了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纳入标准:①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癌;②年龄≥60岁;③术前未接受过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④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肿瘤位于食管癌上段;②合并糖尿病及其他严重影响术后恢复的疾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放组(n=41)和腔镜组(n=59),开放组患者行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腔镜组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 form survey,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手术方法

开放组患者行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术前常规胃肠道准备,患者取左侧卧位,全麻后于右后第7肋间切开约20 cm,游离并暴露胸段食管视野,清扫中纵隔和下纵隔淋巴结;再取仰卧位,于剑突下取切口约10 cm入腹腔,游离并暴露胃周围视野,清扫腹区淋巴结,扩大膈肌食管裂孔至5 cm;再于左侧胸锁乳突肌内取切口约5 cm,清理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制作管状胃,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常规清洗手术区域,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

腔镜组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术前常规胃肠道准备,全麻后先取平卧位,建立人工气腹,腹腔镜探查后游离胃,清扫腹区淋巴结。制作管状胃,部分胃底组织不予切断。置腹腔乳胶引流管。再改左侧卧位,于右侧腋前线和腋后线第4肋间作操作孔,腋中线第7肋间作观察孔,腋后线和肩胛线中点作辅助操作孔,切开纵隔胸膜,游离食管,清扫中纵隔和下纵隔淋巴结。延长操作孔切口至3.5 cm,放入切口护套。将管状胃提入胸腔,于肿瘤病灶上方约5 cm处切开食管,切除肿瘤病灶和贲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胃排空延迟、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声带麻痹和心率失常。采用SF-36量表[5]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方面,共36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比较两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1年生存率和术后1周SF-36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连续校正法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s)

注:*与开放组比较,P<0.01

指标开放组(n=41)腔镜组(n=59)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拔管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35.34±3.82 387.59±21.96 182.69±11.05 10.98±2.25 6.58±1.02 18.85±2.52 7.46±1.95*238.02±20.28*163.42±10.77*11.14±2.06 4.42±0.81*15.79±2.74*

2.2 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胃排空延迟、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声带麻痹、心率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7%(6/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8%(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44,P<0.01)。(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n(%)]

2.3 术后随访情况

开放组和腔镜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51.22%(21/41)和44.07%(26/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和腔镜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68.29%(28/41)和76.27%(45/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1周SF-36评分为(63.76±5.33)分,明显高于开放组的(55.8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9,P<0.01)。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中国未来十年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上升至28%,居发展中国家之首[6]。张子凡等[7]研究指出,发病年龄是多器官转移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hen等[8]研究报道,年龄>65岁的食管癌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均低于年龄<65岁的患者。早中期食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无论是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还是近年来提倡的腔镜手术,均需要进行食管次全切除、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使体弱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雪上加霜[9]。传统手术还存在皮肤切口大,患者恢复时间长等问题。因此,探讨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的手术方式已成为老年食管癌临床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in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腔镜手术在清扫淋巴结方面可以达到与开放式手术相同的效果。腔镜手术在高清镜头放大之下的手术视野,更容易看清血管、神经等组织,厘清组织解剖关系,造成的不必要的组织损伤较少[11]。因此,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而由于开放式手术切口较长,其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腔镜组。

由于管状胃与食管吻合口张力较大,食管癌术后常可出现吻合口瘘[12]。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使用吻合器,将管状胃与血供相对丰富的颈段食管吻合,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低,且两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erritt等[13]的研究结果类似。Takeuchi等[14]研究认为,开放式手术增加了胸腔暴露的范围和时间,术后肺部感染率显著升高。本研究中,开放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高于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声带麻痹是食管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后常见的症状,极易同时出现误吸、排痰无力而引发肺炎。Peng等[15]研究认为,Ivor-Lewis术式应用腔镜从上纵隔分离食管,无需在颈部切开,其食管游离程度较开放式手术更小,加之游离食管时视野更清晰,故喉返神经被损伤的概率更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总体而言,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17%)明显低于开放组(48.78%)。

目前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仍较低,国内外文献报道介于15%~40%之间[16-17]。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才能使治疗获益最大化[18]。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腔镜手术不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但由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切口较小,因此,患者术后胸廓运动受限小、疼痛轻;同时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更早,更利于术后恢复[19]。本研究结果显示,腔镜组患者术后1周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P<0.01),提示腔镜手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较开放式手术创伤小,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猜你喜欢
腔镜根治术食管癌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硬式腔镜管理中的应用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