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礼亮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 332000)
东源隧道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黄田镇,止于东源县义合镇古屋厂,线路近西南走向(约233°)。隧道全长5066.5m,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250+685、DK255+751.5。线路穿越丘陵区,沿线地形标高90.05~250.75m,测区最高标高250.75m,地形起伏较大,最大相对高差约160.7m。隧道DK254+724.877~出口位于左偏曲线上,隧道从进口至出口设置“人”字坡,变坡点里程DK254+550。本隧道按进口、出口组织施工,共2 个分部2 个工作面组织施工。隧道进口位于丘陵区一条冲沟内,县道X154 至洞口约1km 需新修便道,洞口距离黄田镇高速出口1.5km;隧道出口位于县道X154 外2km,一乡村道路可达,交通较为便利。
针对隧道围岩薄弱、地表软弱堆积物和地面风化带等多类地质环境,只能选取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的施工技术,而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面临地表裂缝、开挖困难、净空收缩、地面拱顶下落等问题,要想保证隧道施工的高质量和工程顺利开展,需要借助掌子面稳定技术和地表下沉控制技术展开操作。对于埋深较浅的隧道,在施工时容易出现地面下沉现象,为了预防该现象的发生应利用垂直锚杆和液压柱等装置。此外,隧道施工会受到地表构造物、地表水及地表载荷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对应措施消除以上因素的干扰。
1) 在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中,由于软弱围岩自身的稳定性不好,必须依据外在支护方式进行加固,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支护方式时一定要分析实际工程特征,选择最佳支护方式以强化围岩的稳定性[1],一旦选取错误的支护方式不但起不到围岩支护作用,而且会加大隧道坍塌的发生率,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支护方式的选择也可视为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工程质量和节约工程成本。
2) 地表水也会对围岩稳定性产生干扰,地表水不断流入隧道会造成围岩移动和变形,直接性地影响施工进度,基于此,需要在施工前提下及时做好排水体系检查工作。
3) 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的断面处空间过小,大型施工装置无法深入隧道内部,为此应该在隧道内部进行支护措施,减小对施工空间的占用面积,保障隧道施工顺利开展。
1)明挖段开挖及防护,洞口土方开挖须避开雨季施工[2]。开挖前先清除坡顶以外的孤石和不稳定的崩落堆积体,再施工截水沟、天沟等排水系统,然后进行开挖。洞口段施工大管棚时洞口开挖应分层下挖并预留台阶,台阶高度结合大管棚施工需要确定,明暗交界处施工大管棚。明挖段开挖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随开挖随喷混凝土进行边、仰坡防护。
2) 截水天沟施工,施工前采用人工逐一排除崩塌、落石等安全隐患,避开雨季施工。在坡顶部平台修筑截水天沟以拦截地表水,水沟中线离坡口线距离≥5m,排至地势较低处。水沟采用C25 混凝土现浇,靠近洞口侧高度60cm,远离洞口侧高度根据地形而定,最大高度≤150cm。
3) 导向墙施工,隧道口采用混凝土套拱作为长管棚的导向墙,套拱内埋设2 榀I18 工字型钢钢架,钢架与管棚孔口管焊成整体。导向墙纵向宽1.0m,厚1.0m,采用C20 混凝土浇筑。进口洞口段明暗交界暗洞设计为Vc 围岩,采用HW175 型钢支护,设计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出口洞口段明暗交界暗洞设计为Vb 围岩,采用I22a 型钢支护,设计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开挖支护施工工序为:测量放样→暗洞开挖左上台阶→人工清理导向墙砼面→安装上台阶钢架→喷射砼至设计厚度→下一循环施工。
4) 洞门及洞口段衬砌施工,本隧道进口由明暗交界DK250+777、出口由明暗交界DK255+735 段进洞,进口明洞、出口洞门于暗洞完成后再进行浇筑。在暗挖段开挖及拱、墙初期支护完成≤35m 前,进行暗挖段仰拱整体浇筑,完成仰拱基底处理后浇筑洞门及洞口明挖段仰拱衬砌混凝土。为确保洞口稳定,隧道掘进能得到快速施工的可靠保证,洞口段衬砌施工的总要求是:及早完成洞门和暗洞9~12m 左右的全断面衬砌混凝土,再按既定工艺顺序进行洞身暗挖施工。
5) 洞口衬砌、防排水及回填,洞口明挖段采取分段施工,采用一次性整体浇注,不留环向施工缝。洞门结构采用多组合防水措施,衬砌外设置外粘EVA 防水板、用M10 砂浆保护、采用粘土隔水层。洞口明挖段回填采用10%水泥土或碎石土夯填密实,压实度≥0.8,粒径≤0.15m,并不得含石块、灰碴及有机物,也不得采用带有膨胀性的黏土及全风化花岗岩;回填施工均匀对称进行、分层夯实,两侧回填高差≤0.5m,人工分层厚度≤0.5m,机械夯实煤层厚度≤0.3m;坡面设置完整挡水板与骨架圬工形成横平竖直的流水槽系统,回填土层内设排水孔,直接流入坡面流水槽。
此部分为超前小导管施工,具体施工方法为:
1) 导管的加工制作。小导管按设计要求分别采用Φ42壁厚3.5mm 和Φ50 壁厚5mm 无缝钢管加工,导管的管口位置设Φ6 钢筋加强环,钢管前段0.3m 范围内不钻孔,其余部分每隔15cm 钻孔,孔径10mm,梅花形布置,前端加工成锥形。小导管加工详见图1 注浆小导管加工图。
2) 钻孔与顶进。开挖前沿拱部开挖轮廓线外10cm 标出孔位,采用YT-28 风枪钻孔,钻杆直径比管径大3~5mm。I型采用Φ42 壁厚3.5mm 无缝钢管,环向环向140°设置,布置间距50cm,单根长度4.5m,环向共37 根,纵向水平搭接≥1m;II 型小导管采用Φ42 壁厚3.5mm 无缝钢管,环向140°设置,环向布置间距40cm,单根长度4.5m,环向共47根,纵向水平搭接≥1m;双层小道管采用Φ50 壁厚5mm 无缝钢管,环向设置59 根,环向布置间距0.3m,单根长度5m,钢管外插角分别采用40°和5~10°交错布置,纵向水平搭接≥1.5m。采用带冲击的YT-28 风钻将小导管穿入钢架顶入孔中,锚杆的外露端支承在随后安装的钢拱架上,与钢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的砂石吹出,清孔干净后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及周围裂隙。
3) 注浆。注浆前先喷射混凝土3~5cm 封闭掌子面作止浆盘,注浆顺序原则上遵循“先两侧后中间”、“跳孔注浆”、“由稀到浓”的原则。为防止串浆和跑浆利用分浆器,同时灌注四个小导管。注浆孔位要准确,定位偏差<5cm,孔底偏差≤孔深的1~2%。做好钻孔、注浆记录,为分析注浆效果提供依据。注浆施工示意图见图2。
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是我国隧道施工的一大难点,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地面下沉、围岩稳定性差等一系列问题,为了高效预防该类情况的发生,我国相关企业应深入研究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分析各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提出对应解决方案,最终保障隧道工程的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