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晟姝,雷 雷
2019年中国戏剧产业发展总体增量放缓,出现区域性调整趋势,这一方面是源于文娱产业整体面临的“资本寒冬”等外部经济环境制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戏剧行业内部正在经历严峻的产业升级和创新转型。以戏剧市场历来最为活跃的北京地区为例,2019年戏剧产业数据出现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变化,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全年共上演22823场演出,较2018年的24684场下降了7.5%;全市演出市场票房收入总计达17.44亿元,相较于去年的17.76亿元同比下降1.8%;观众人数为1040万人次,相较去年的1120.2万人次,降幅为7.2%。整体来看,尽管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有所下降,但演出剧目的质量提升保证了其市场热度和票房收入,众多优质国内外戏剧项目在北京地区相继上演,如话剧 《雷雨》《白鹿原》、舞剧《红色娘子军》 《大河之舞Ⅱ舞起狂澜》、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玛蒂尔达》等等,为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从具体细分的戏剧类型市场效益上看,话剧、儿童剧、音乐剧依旧是市场龙头,票房收入占比高达七成以上,其中,话剧、儿童剧共上演8484场,票房收入达5.01亿元,占票房总体收入的28.7%,相较2018年话剧、儿童剧全年8738场减少254场,然而,票房成绩却较去年的4.78亿增加0.23亿,增幅约为4.8%,可见,相比上一年,每场演出的上座率明显增高,在北京地区演出市场整体滑坡的不利趋势下实现“逆市上扬”,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戏剧市场的发展信心。从演出场馆的规模和综合效益来看,2019年北京大中型场馆共演出6125场,观众规模达503.9万人次,票房收入为9.84亿元,占总票房56.4%。2019年,大中型演出场馆依旧是戏剧市场的主要阵地,他们通过更为国际化的运营策略吸引了众多国外优质戏剧项目入驻演出,例如,保利剧院先后与英国大使剧院集团、美国布使诺艺术中心等戏剧相关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阿姆斯特朗艺术公司、日本四季剧团、澳大利亚歌剧院等机构联合制作精品剧目。小剧场演出同样热络精彩,2019年北京共有66家小剧场举办了营业性演出,演出场次共计8096场,占全年演出场次的35.5%,票房收入累计达1.55亿元,同比上涨7.1%,全年演出场次超200场的小剧场多达17家,包括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蜂巢剧场、小柯剧场等等,活跃度日益显著;同时在选址趋势上,越来越多的小剧场选择入驻商业中心或商业综合体,如北京达美艺术中心一层Gallery剧场、北京郎园vintage虞社等等,体现出更为灵活的运营思路。此外,2019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继推出了许多戏剧类公益演出以及一系列低价惠民政策,有效推动了北京戏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①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北京演出市场平稳发展 演艺品牌促进文化消费升级》,http://whlyj.beijing.gov.cn/xwzx/xwyl/202001/t20200115_1575347.html,2020-1-15。
北京作为全国戏剧产业重镇,其发展状态也代表着全国戏剧产业的发展趋向。通过分析2019年度北京戏剧市场相关数据,可以窥见我国戏剧产业在经历多年增长后逐渐趋于稳健,进入调整周期。究其原因,一方面,多年以来戏剧演出市场的快速扩张致使行业内部竞争压力过大、内耗严重,急需新的产业亮点引领戏剧行业转型突围;另一方面,面对2019年文娱领域的资本寒冬,戏剧行业也未能幸免,市场演出规模出现一定程度的缩水。然而,场均上座率的稳步提升依然预示着戏剧产业的发展潜力与无限商机。下文将结合2019年戏剧产业中的两大热点现象进行简要评析。
2019年是国家机构改革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开局之年,文化与旅游业共谋发展、协同并进,释放出巨大动能。在“文旅融合”政策语境下全国各地积极探寻城市定位,借助文化产品打造城市品牌,而这也成为戏剧行业创新突围的重要契机,使戏剧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凸显,激发地方性剧院联盟大量涌现,探索出地方剧院经营的新思路,带动了区域戏剧产业勃兴。
2018年11月以来,全国陆续出现了10家剧院联盟,包括2018年11月,上海市委宣传部与上海市黄浦区委、黄浦区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2018年12月,由西部20多家省(区、市)龙头演艺单位和相关团体共同发起组建成立的“中国西部演艺联盟”;2019年4月,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陕西演艺联盟”组建成立;2019年9月,由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及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等11家单位共同发起、倡议成立的 “西安旅游演艺联盟”;2019年9月,由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南京市话剧团、国民小剧场戏剧工作室、开心麻花等9家专业院团或戏剧工作室发起成立的“南京小剧场戏剧联盟”;2019年11月,由张家港市与保利院线、长三角青年戏剧联盟及相关文化传播机构合作发起的“长三角小剧场联盟”;2019年11月,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在江西文演集团主导下成立的 “江西省演出剧场联盟”,包括南昌剧场、安源大剧院、汤显祖大剧院、九江文化艺术中心在内的江西省30家剧场(剧院)集中与江西艺术中心剧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约,以委托管理或联合运营的形式与江西艺术中心进行合作;2019年11月,由江苏文投集团、江苏大剧院牵头成立的“大运河剧院联盟”,来自大运河沿线的北京、上海、河北、浙江、江苏等不同城市的28家剧院参与其中;2019年12月,由山西演艺集团演艺院线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成立的“山西演艺剧场联盟”;2019年12月,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由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牵头筹建,以广东各市、县级的国有、民营演出剧院及文化馆为主的“广东省公益剧院联盟”等②道略演艺:《一年时间10个演艺、剧场/剧院联盟相继成立》,https://mp.weixin.qq.com/s/BQH0W0k133CFmN1vk_jM6A,2019-12-20。。这些区域性剧院联盟的成立对于戏剧演出市场的整合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单打独斗”的运营弊端,将资源优势集聚发力,更能降低戏剧演出成本,切实提高联盟成员的整体收益,防范并对抗戏剧产业的资本危机。
以最早成立的上海黄浦区“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为例,2019年全年共举行商业演出近4万场,远远超过年初预定的1.5万场次的目标,集中展现出戏剧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区域内共有22家专业剧场和26家“演艺新空间”,其中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范围内,正常运营的剧场及展演空间多达21个,密度达14个/平方公里,是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其中,每家剧场都有各自精准的发展定位,基于此,“演艺大世界”量身定制了三大演出节展: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上海国际戏剧邀请展和上海国际喜剧节,汇聚话剧、儿童剧、音乐剧等不同类别的戏剧演出。其中,既有海外引进的经典剧目和首演剧目,也有本土原创的全新剧目和长演剧目,从而长期聚合不同需求的观演人群、不断激发戏剧市场增长活力。据相关数据显示,仅2019年1到7月, “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区域内上演的“中国首演”“亚洲首演”“全球首演”剧目多达48部。“演艺大世界”核心区域所在的南京东路商圈在2018年上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的时间段内,娱乐类消费占比从6.11%增加到9.70%,消费额总体增速达到10.11%,明显高于全市所有商圈增速1.2%的平均水平。①文汇网:《2019年上海“演艺大世界”演出近4万场,将以演艺产业带动流量经济》,http://audio160.com/news/2020/1/2020_1_54455.htm,2020-1-14。可见,区域性剧院联盟作为发挥戏剧产业集群效应的重要渠道将是今后的大势所趋。
2019年6月8日,著名导演孟京辉的全新 “浸入式”戏剧 《成都偷心》在成都首演,引发观众追捧,“浸入式”概念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事实上,“浸入式”戏剧在近些年中国戏剧创意领域并不鲜见,尤其是2016年底在上海公演,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与英国Punchdrunk公司联合制作及出品的 《不眠之夜》上海版,自首演以来热度不断,成为国内最为成功的 “浸入式”戏剧IP。从2016年11月11日预演以来,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三年间 《不眠之夜》上海版已持续上演917场,平均票价约710元,累计票房收入达1.98亿元,观演人数达30.3万人次,平均上座率高达95%, “一票难求”成为 《不眠之夜》上海版最为醒目的营销卖点。此外,《不眠之夜》上海版的商业价值也被充分挖掘,其演出场馆里的酒吧及衍生品收入高达1500万元,自营业态及租金收入达3650万元,品牌赞助合作收入超2000万元,票房外合计创收占到整体项目盈利的26%。②上海市人民政府:《<不眠之夜>点亮申城之夜上海版观众人次逾30万》http://www.sh.gov.cn/nw2/nw2314/nw2315/nw4411/u21aw1414945.htm,2019-12-4。《不眠之夜》上海版的运营成功还获得了世界演艺同行的认可,2018年4月在由美国主题娱乐行业协会 (The 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举办的、被誉为行业 “奥斯卡奖”的第24届全球主题娱乐Thea(The Thea Awards)颁奖礼上, 《不眠之夜》上海版与全球其他17个演出剧目和项目共同获得年度杰出成就奖③澎湃新闻:《<不眠之夜>上海版获大奖,上海打造 “亚洲演艺之都”的范本》,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65112,2018-4-9。,而这一重大突破也成为多年来中国戏剧产业深耕细作、不断创新的历史见证。
《不眠之夜》上海版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浸入式”戏剧产业的快速崛起,然而,本土原创“浸入式”戏剧却一直缺乏与市场热度相匹配的成长步伐。2019年3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应推进业态模式创新,支持数字艺术、交互体验、观演互动、智能演艺、舞台灯光音响机械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和装备提升。④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1904/t20190401_841268.html?keywords,2019-3-14。这一适时推出的改革举措极大地鼓舞了戏剧产业的创新信心,也成为2019年原创“浸入式”戏剧层出不穷的政策背景。
其中,以城市命名方式定制完成的《成都偷心》,使本土“浸入式”戏剧创作成为可以复制的、“接地气”的盈利项目。孟京辉创作团队与成都本土文化企业域上和美进行跨界合作,联袂打造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浸入式戏剧,并在成都东湖旁边的域上和美先锋剧场常驻演出,剧场规模达8600平方米,被分隔成168个演出空间,融合了表演艺术、空间视觉艺术、声音艺术、摄影艺术、多媒体影像、音乐、现代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孟京辉希望《成都偷心》 “不只是一台演出,而是能够成为成都这个城市的一个符号,与成都真正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联络。”①红星新闻: 《做浸没式戏剧<成都偷心>前,孟京辉说他早被成都“偷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8598663575727532&wfr=spider&for=pc,2019-3-21。《成都偷心》的运营策略也使“浸入式”戏剧产业进入到本土化运营的第二阶段,不同于《不眠之夜》上海版等对海外IP的过度依赖,其真正实现了本土文化品牌自立与文化产业重构的两重发力。
2019年,在全国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原创 “浸入式”戏剧实践。例如,2019年4月,在辽宁省沈阳市豫珑城剧场上演了悬疑类 “浸入式”戏剧 《幡灵迷境》;2019年7月,在广州起义纪念馆上演了首部红色主题沉浸式话剧 《1927·广州起义》,观众在45分钟里跟随起义军的步伐,在展馆内呐喊、歌唱、肃立,全面感受了1927年轰轰烈烈的革命场景;2019年10月,横店影视城梦外滩酒店上演了横店首部原创浸入式话剧 《极夜·梦外滩》,该剧结合老上海特色,让观众瞬间穿越回民国时期,感受老上海风情百态;2019年12月,在上海八号桥1908粮仓上演了浸入式悬疑剧《迴家》,在90分钟的时间里,《迴家》呈现出20条故事支线,观众在8个风格不同的场景中参与创作,探索每一个空间的故事内容。透过以上案例可见,“浸入式”概念已经成为助力戏剧产业创新突围的发展蓝海,这种依赖观众高度参与的创意模式,有效保证了观众的 “粘合度”与 “复购比例”,对戏剧市场的稳定拓展意义重大。
2019年在精品剧目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创作方针下,陆续出现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戏剧佳作。然而,喧哗与骚动并存,在戏剧创作领域也浮现了许多争议,以下就结合2019年度戏剧创作三大热点现象进行简要观察分析。
2019年全国各地文艺院团纷纷推出新创或新版精品红色剧目为祖国献礼。例如,国家大剧院编排的原创话剧《抉择》,民盟河南省委、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出品的话剧《焦裕禄》,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制作的话剧《平凡的世界》经典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话剧《追梦云天》、国家大剧院与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的话剧《林则徐》等等,从不同视角书写了70载峥嵘岁月,缅怀了革命先烈、记录了时代变迁。
自2019年3月起在北京连续上演三个月的第五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更成为集中展现新中国戏剧创作成果的汇报平台。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湖北、陕西、辽宁、江苏、内蒙古8个省区市的《特赦》《柳青》《连环计》《天命》 《二马》 《大国工匠》 《沧浪之水》《三湾,那一夜》《干字碑》《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繁花》《小镇琴声》12部大剧场剧目以及《他不见了》 《西游记》 《爱情失格》 《周六下午两点半的咖啡馆》 《五脊六兽》《水生》 《豆汁儿》 《博什瓦黑》 《家长会》《天堂里的二人转》《母亲颂》11部小剧场剧目,共计23部戏剧在三个半月时间内集中上演102场,掀起了精品戏剧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华诞的小高潮。本次话剧邀请展“现实题材占参演作品数量八成,这些优秀作品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深化创作主题,坚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展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②北京文联网:《二十三部原创话剧佳作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http://www.bjwl.org.cn/wwwroot/wlw/publish/article/542/76686.shtml,2019-3-19。。其中,受邀参演的许多剧目从不同历史维度记叙和回顾了新中国70年间发生的巨变,从领袖风范、先进人物、百姓生活等不同侧面,呈现了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例如,《三湾,那一夜》以戏剧化的创作手法展现了“三湾改编”这一建党、建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生动塑造了伟人形象;《干字碑》根据毛丰美先进事迹改编,创造了一个生动饱满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沧浪之水》 《大国工匠》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和军工人才的精神风貌;新创剧目《连环计》则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当代社会中的情感纠结。
老舍先生的《茶馆》自1958年在北京人艺首演后便成为戏剧舞台上的传承经典,而这部经典之作也被新一代创作者不断解读并改编。1999年,在“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林兆华导演对北京人艺版《茶馆》进行复排。2017年至今王翀、李六乙、孟京辉等导演都先后对《茶馆》进行过改编,其中,王翀的《茶馆2.0》将演出地点搬到中学教室,李六乙与四川人艺联手推出川话版《茶馆》,都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戏剧体验。然而,2019年11月在北京保利剧院公演的孟京辉改编版《茶馆》却遭遇巨大挑战甚至发生了“退票风波”。大批观众对改编表达出强烈的不解和不满,甚至认为是对原著和观众的极度“冒犯”。据媒体报道,11月12日演出当晚,开演后一个小时左右,一位忍无可忍的观众突然站起来冲着台上大喊:“你这是《茶馆》吗?你对得起老舍吗?胡作非为!”现场还有观众鼓掌支持,演出一度中断,最后一些观众要求退票,导致演出尴尬收场。事后在媒体采访中,现场观众表示:“导演过于自我,执着于先锋,痴迷于意识流,就是不肯放下身段平等地与观众对话。而且之前的宣传太过歌颂赞扬,也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反弹。艺术家可以叛逆,观众们就不能逆反吗?”①王润:《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孟京辉版<茶馆>》,《北京日报》2019年11月19日。这一场令人唏嘘的“退票事件”,也反映出当下戏剧创作审美领域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新版《茶馆》在舞台上设计了一个19米长、16米深、11米高的巨轮,这个“时间之轮”的意向带着浓浓的工业化气息,模糊了现实时代特征,而在人物设置上或一人分饰多角、或多人饰演一角来模糊角色身份,与作者进行精神层面的对话。事实上,对孟京辉版 《茶馆》的风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2019年7月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IN”单元演出时被赞为“中国戏剧的高光时刻”,国内《文艺报》等媒体批评则认为其“已经不是老舍的《茶馆》”。而孟京辉导演自己对媒体阐述并认为“如果老舍先生能看到我们现在的作品,我觉得他真的会默默高兴”。因而,对新版《茶馆》的审美评价也引发了诸如“经典作品的改编尺度” “观众不满意演出是否可以要求退票”等一系列焦点话题持续发酵。这些争论业已超越了戏剧创作范畴,成为“热搜级”的文化现象,引发了更多思考。
孟京辉改编的《茶馆》主动放弃构建老北京文化景观,杂糅并置大量通俗流行文化元素、西方经典文本、象征主义符号,将老舍的其他小说作品、布莱希特的诗歌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片段等文本拼贴在一起,确实造成了较大的理解难度。然而,对戏剧艺术作品的批评不应该停留在主观情绪的宣泄或是演变为对创作者的恶意攻击上,真正良性的文艺批评环境应该是在百家争鸣的氛围里各抒己见、平等表达,以建设性的态度进行沟通商榷。这也是艺术评论的基本素养和责任担当。
2019年引进了许多风格各异的国际好戏,对本土戏剧创作起到了积极的启迪作用。如2019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巡演、广受好评的俄罗斯名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带动了票房火爆。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静静的顿河》的同名戏剧,讲述了俄国顿河地区哥萨克人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的苦难历程,是曾获俄罗斯表演艺术最高奖项“金面具”奖特别奖的史诗巨作,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巡演期间引起轰动。除引进剧目全国巡演外,各大剧院举办的展演活动也成为海外精品剧目集中登场的重要平台,带领观众领略世界戏剧舞台的最新成果。但在海外戏剧引进、传播过程中,个别剧目因前期宣传过度,致使观众期待值太高,现场观摩时存在交流障碍和心理落差,因而,引进戏剧的“水土不服”等问题也在日渐凸显。
一些海外经典剧目,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采取外国导演搭配本土演员的创作班底,这种努力 “接地气”的操作,依旧 “屡遭吐槽”。例如,以色列国宝级剧作家汉诺赫·列文的巅峰之作《安魂曲》,在 “本土化”过程中,由以色列新生代导演雅伊尔·舍曼执导,邀请国内知名影视演员倪大红、孙莉等参演,但很多观众依然“不买账”,认为中文版《安魂曲》缺少了原著本身的悲伤与力量。而由立陶宛世界级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执导,实力派话剧演员尹铸胜、柏林电影节影帝廖凡同台飙戏的经典话剧《浮士德》中文版,刻意加入的陕西方言,反而令观众哭笑不得、接受困难。通过以上两部作品创作中反映出的问题,可以一窥引进戏剧“本土化”的通病,即刻意融入的本土元素反而带来“水土不服”的接受尴尬。因而,这也成为今后引进戏剧本土化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如何在“原汁原味”中,打破中外文化壁垒、更好地实现戏剧文化交流。
2019年中国戏剧行业稳健发展,在产业创新和艺术创作层面都取得了许多突破。然而,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也为新一年戏剧行业发展蒙上了阴霾,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0年1至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戏剧相关演出近2万场。①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比物四骊,共济时艰——致全国演艺同仁倡议书》,https://www.sohu.com/a/371469681_679965,2020-2-8。在全民抗疫的历史节点上,相信戏剧行业必将相携相济、共度时艰,共迎戏剧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