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视角下舞蹈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究

2020-07-13 14:00:40李婉真
河北画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美育舞蹈

李婉真

山东师范大学

美育本身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广义层面包含对于艺术美、自然美以及社会美方面的教育,狭义层面则主要指的是各种艺术教育,包含美术、音乐、戏剧以及舞蹈,等等。当前社会对于美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于美育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舞蹈艺术因其本身在美育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现代美育教育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且开始在教育领域进行全面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舞蹈本身在肢体语言方面的优势突出,其能够利用肢体语言来传递有关艺术方面的讯息,学生在学习舞蹈艺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进行外形方面的塑造,同时又能够让学生产生对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得学生在舞蹈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产生理想、思想、情感方面的共鸣。对高校非专业学生来说,美育教育的持续推进,如何培养学生舞蹈艺术鉴赏能力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美育教育视角下高校培养学生舞蹈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审美能力培养必然离不开一些特定的教学模式,基于教育全面提升想象力、感知力,使得人们的情感更为丰富,以此来拓展精神世界。在全面推进美育教育的视角下,为全面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各个高校开始全面落实美育教育要求,涉及了多元化的审美教育课程,包含美术、音乐、舞蹈,等等,有效落实了美育要求。然而,因为舞蹈对于学生节奏、乐感、模仿、韵律等诸多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导致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进行舞蹈的学习,即不能够利用舞蹈在艺术审美方面的优势,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无法参与舞蹈学习,导致美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为充分发挥舞蹈在姿态美、线条美、动作美、形象美等方面的审美特征,应当加大对非专业学生舞蹈艺术鉴赏方面的教育工作,并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全面培养非专业学生舞蹈艺术鉴赏能力,无疑就成为有效落实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美育教育视角下舞蹈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基于文化背景培养舞蹈艺术鉴赏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所具有的文化结构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舞蹈艺术鉴赏方面的基础,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审美知识方面的有效储备。众所周知,舞蹈艺术源自于人类最初生存、生产活动,同时又跟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必然会存在时代方面的印记。对于非专业学生舞蹈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首要任务在于了解舞蹈对应的文化背景,利用文化背景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青海藏族的《卓舞》、安徽的《花鼓灯》、藏族的《锅庄舞》,等等,教师在进行舞蹈鉴赏教学以前,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对应的文化背景,将舞蹈放置到对应的文化时间背景,学生才可以透过文化背景去感知舞蹈所具有的魅力。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各个民族本身在地域范围方面的差异性,使得我国各个民族舞蹈形式呈现为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独特魅力,导致各个地区的舞蹈存在极为鲜明的空间性。因此,要想让学生舞蹈艺术鉴赏能力达到较高层次,在关注舞蹈艺术文化时间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舞蹈艺术文化空间。如彝族的《跳左脚》、满族的《太平鼓舞》、朝鲜族的《农乐舞》、傣族的《孔雀舞》,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舞蹈艺术鉴赏的过程中,应当将舞蹈与各个民族的地域特征、宗教信仰、生产劳动、民俗风情等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各民族人民生活、生产方面的特征,并结合这些特征了解其他舞蹈艺术方面的独特性质,进而帮助学生不断储备舞蹈艺术鉴赏方面的审美知识,奠定审美艺术鉴赏能力的基础能力。

(二)通过舞蹈艺术魅力帮助学生构建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实质上指的是人类针对审美对象所生成的一种自然能力反应,涉及审美的标准、审美的理想、审美的趣味、审美的感知,等等。对于非专业学生审美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审美意识是基础所在。优美的舞姿可以为人类创造美的享受,教师针对舞蹈美特征进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舞蹈动作来不断提升自己对于审美的分析、对比能力,以此来针对舞蹈艺术进行判断,感知舞蹈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审美情趣虽然主要是通过个人主观偏爱的方式来进行展现,但其本身又存在群体审美方面的特征,个体差异性、群体多样性均是审美艺术鉴赏中需要理解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尽可能利用多元化的舞蹈种类,让学生去逐渐建立审美情趣。例如,对于我国古典舞来说,其主要涉及美学思想、传统哲学,能够充分展现华夏民族的神韵、古典审美的情趣;民间舞、民族舞则能够展示各个民族在审美方面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理解上述审美情绪方面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尽可能接触更为多元的舞蹈,自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意识。

(三)通过技巧传授帮助学生掌握舞蹈艺术鉴赏方法

要想培养非专业学生舞蹈艺术鉴赏能力,掌握舞蹈艺术鉴赏技巧与方法是基础所在。首先,观察能力是有效提高学生舞蹈艺术鉴赏能力的基础技巧,对教师来说,应当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舞蹈中的细节部分,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经典名作,让学生进行详细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能够针对舞蹈艺术进行有效的鉴赏;其次,加强学生对动作技巧的掌握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向学生传授基础动作技巧,同时引导学生针对这些技巧进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舞蹈技术技巧的熟练程度,让学生在不断熟练的过程中提高舞蹈艺术鉴赏能力;最后,培养学生舞蹈鉴赏的良好习惯,习惯的培养需要从日常点滴着手,舞蹈教学所涉及的表情、动作以及眼神等细节均是内涵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强调有关的细节,让学生去注重了解舞蹈表演中涉及的表情、动作以及眼神等细节部分,能够透过细节去针对舞蹈艺术进行鉴赏,从简单的动作鉴赏持续发展到艺术、情感的鉴赏,促成学生对舞蹈艺术情感方面的领悟与升华,在长时间的坚持中养成良好的舞蹈艺术鉴赏习惯。

(四)利用舞蹈律动及构图促进舞蹈艺术鉴赏能力升华

舞蹈艺术已经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或者途径来进行表现,而舞蹈律动及构图就成为关键所在。众所周知,舞蹈所构建的重点首先展现在生命力律动、情感外化层面,在于人体动作在心境、情感层面的一种表现,而基于上述层面进行分析,舞蹈本身主要是通过其对应的艺术特征来彰显人们在意志、情感、思想以及理想方面的表达,其本身是通过感性方式展现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途径。因此,对于高校非专业学生来说,利用舞蹈律动及构图,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舞蹈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意境,促进他们舞蹈艺术鉴赏能力的升华。如对《丽人行》光影效果的注意、对《游击队员之歌》中芦苇的联想,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掌握舞蹈所传达的情感,从情感层面去针对舞蹈去进行鉴赏。又比如,《天鹅湖》所呈现出来的意境魅力,主要是利用舞蹈当中对应的形象、肢体语言、舞美设计以及音乐旋律等多元化的因素进行深入的整合,使得舞蹈具备艺术层面的美感,能够为观众带去多元的冲击,教师通过针对性的设计、舞蹈律动及构图去帮助学生理解舞蹈所要传到的意境,通过意境去亲身体验,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中实现舞蹈鉴赏能力升华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非专业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落实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我们意识到美育教育视角下高校进行舞蹈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充分结合素质教育要求、美育教育要求、非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将舞蹈艺术鉴赏能力渗透到舞蹈教学中来,引导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美育舞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02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24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