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衙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

2020-07-13 01:49:24
大众文艺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文化

(浙江理工大学 31001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言,“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蕴育着厚重的红色文化,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萧山衙前镇作为浙东革命的发源地、中国现代农民革命的源头,诞生了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新型农民革命组织—衙前农民协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个农民革命的行动纲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更是孕育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科学保护和开发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对打造衙前红色文化名片、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打造具有中国风格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等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概况

近年来,衙前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方面业已取得较为丰硕成果。早在1991年,衙前镇在修缮和保护革命遗址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就荣获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成为当时萧山唯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首个“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6年,衙前镇更是以争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支持力度,投入近400多万元,对原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和红色衙前展览馆进行了两馆合一,逐步形成“一馆四点”的规模,“一馆”即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四点分别是农民协会旧址、李成虎墓、成虎故居、衙前农村小学校旧址。如今,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不仅是杭州市萧山唯一的“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个“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还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场馆等。尤为重要的是,随着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持续推进,衙前镇红色旅游业形成蓬勃发展之势,如2017年参加衙前红色旅游登记在册人员有938批次,达12984人,其中学生652批次,达7563人,占比58.24%;2018年上半年则猛增至19900人,其中学生15000人,占比75.37%。2

二、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课题组就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进行了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受访者基本情况、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了解程度、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传播与宣传途径及当地红色文化发展现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调查。受访对象基本情况为:男性(60%)、女性(40%);年龄18岁及以下(18%)、18-30岁(30%)、30-45岁(22%)、45-65岁(25%),65岁以上(5%);学历初中及以下(40%)、高中(38%)专科或本科(20%)、研究生及以上(2%)。

在受访的人群中,其中仅两成人对衙前红色人物(如沈定一、李成虎)和红色旅游景点(如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李成虎墓)较熟悉,将近六成人稍有了解,高达五分之一人完全不了解。仅22%受访者表示愿意经常前往这些红色基地参访,去过红色旅游景点居民也仅有近六成,甚至有一成受访者表示毫无兴趣。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课题组还发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受访者,在被问及衙前革命历史时往往能侃侃而谈;而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受访者,虽有较高文化水平,在被问及对衙前红色文化历史的了解时,只知一些革命人物的名称,但并不是很清楚这段历史的具体内容。这表明衙前红色文化对青年群体辐射力和影响力有待大力加强,红色文化资政育人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此外,调查发现,关于“导致您不想参观红色纪念馆原因”中,半数受访者选择“宣传形式单一,内容呆板”,三成受访者表示“不感兴趣”,一成选择“无人宣传组织相关工作”。在实地调研中,多数受访者认为应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推出与本地红色文化有关的文创产品等措施来加快传播衙前红色文化。这表明,衙前虽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在宣传、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总之,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对于传承和发扬衙前红色文化、丰富浙江省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发挥红色精神在群众中的感召、凝聚、净化作用等具有重大意义。但也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1.保护和开发规划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不足

红色旅游景点分散、整体规划不明确及协同意识较为薄弱等问题,表明当前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设计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的不足。首先,衙前农民运动史迹保护大抵只是停留于对文物进行的维护鱼整理,未能从整体、系统上来规划设计景点保护与设计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其次,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规划的系统性和协同也明显存在短板,旅游路线附近游、购、娱等相关场所严重不足,难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休息、娱乐环境。最后,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有待增强,因而不能有效拓展、延伸当地旅游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也无法达到系统优化的整体效果,从而制约着独有红色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以及红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共赢局面的形成。

2.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整合程度不够

当前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大多局限于红色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未能深度挖据其内涵的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也未能有效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有机契合。从以往对文物和历史开发利用的纪念场所看,多数的展览馆、纪念馆缺乏对历史革命背景及事迹的深度挖掘,多浮于简单陈述。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也同样如此,在陈述历史背景的同时没有很好的对本地革命历史人物的故事进行再现,各个时期的事件、人物层出不穷,却与“衙前农民运动”这个大主题关系并不大,导致游客无法清晰了解这个纪念馆讲的是什么,想要告诉一段什么历史;此外,纪念馆对衙前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凝练,为讲好衙前红色故事、传承和弘扬好衙前红色精神夯实基础。

3.宣传力度不够且宣传方式相对单一

当前,衙前红色文化的参访主体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和机关单位人员,真正因衙前红色文化吸引而来的参访者占比很小。衙前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总体停留于传统媒体以及“开会学习”“学校活动”等形式上,尚未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来宣传自身的红色文化。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宣传方式相对单一且力度不够,不仅使得宣传推广整体效果并不好,而且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和个性化亟待强化。实地调研的数据也显可见,衙前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且宣传方式相对单一,未能形成衙前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导致客源市场狭小。如何打造专属红色文化名片,提升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吸引更多参访者,这是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路径

1.科学制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

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应依据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找准定位,统筹谋划,致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保护和开发体系。浙东运河两岸和凤凰山周边均是衙前农民运动的史迹,有些景点虽已不复存在,如成虎坊、“精神不死碑”等,但他们毫无疑问是时人为纪念他们这些革命先驱而留下的遗迹,亟需恢复重建,对他们进行恢复重建,一方面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促进革命文物史迹更好地发挥文旅资源的作用,形成文旅有效融合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衙前农民运动史迹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3调研组发现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衙前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导览图找到农运遗迹较为困难,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应进一步完善游览路线规划,设置更多指示清晰的标识来引导参访者;同时,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主管部门还应有效拓展、延伸红色旅游的深度和广度,在完善整合红色文化遗迹群基础上,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在有效满足参访者饮食、居住、休闲的需要的同时促进本地居民收入的增加、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全力打造专属红色文化名片

每个省域、每个区域、每个县域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凸显衙前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殊性,打造自身文化资源特色,是科学破解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存在问题的关键。衙前应根据自身特色和历史条件,精准定位,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自身专属红色文化名片,使游客能够快速、清楚地了解衙前的红色文化、红色事迹和红色精神。因此,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重中之重,是找出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不同之处,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次农民革命运动”这个特点,将衙前打造成具有鲜明“现代农民革命”特色的特色小镇,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周边的农田、丘陵开展红色实践活动,还可建立一些游戏基地、农学基地来开展野外拓展项目,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游客的到来。

3.持续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

博物馆等以场馆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资源较少改变传播形式,且常以一种说教的面孔出现,使得受众容易产生乏味感,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4针对当前衙前的纪念馆、展览馆等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刻板的状况,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首先应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以吸引学生、社会团体、机关企业、散客自发前来参观学习;其次,应大力推出与衙前红色文化、衙前革命英雄有关的文创产品来加快传播当地红色文化,并通过增加互动来让红色文化更加具体、更有个性,从而在红色文化传播和红色精神弘扬中切实推进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再次,充应依托各式网络平台,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加大衙前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发布短视频、推送文章等形式,进一步提高衙前红色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的前来,最终以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个性化带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最后,致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讲解人才队伍,高水平的讲解队伍对红色文化专业、权威、系统而生动的讲解,能在一言一语间解疑释惑,让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以人物细无声的方式潜入参访者内心、获得他们的认同。因此,衙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应该选派人员或吸引外来人员系统化、专业化地学习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红色文化理论知识等,深挖衙前农民起义革命精神,为衙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更加科学、专业的指导,为衙前红色精神作出更透彻的阐释。

注释:

1.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1).

2.胡祖明.萧山衙前的红色文化旅游[OL].(2019-01-27).http://www.zjhzart.cn/Journal View148244.htm.

3.方晨光.衙前农民运动史迹价值分析与保护利用研究[J].杭州研究,2010(1):170-176.

4.阮晓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143-147.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