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211100)
江苏漆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地区的漆器制作就已初具规模,元、明、清时代,扬州、苏州的漆器制作最为发达,直到今日扬州仍是中国漆器的重要产地,它们为后来的江苏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传统理论基础和实践基地。
漆画顾名思义是以漆为主要材料进行的绘画创作。既然是绘画它和其他架上绘画如国画、油画、版画等有着共同的特性,反映现实、表达自我等等。任何一个画种既有艺术的共性规律,又有着区别与其他画种的个性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了画种存在于世的基础。不同的画种所使用的特殊媒介对所产生的艺术语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艺术的共性规律正是通过不同画种个性语言来表达的。漆画是从传统漆饰艺术中脱离出来的,中国漆画作为独立的画种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在1961年和1979年的全国美展中仅有零星的作品出现,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以120幅的规模独立开辟了展厅,被视为漆画画种独立的标志。也就是在本次美展中江苏现代漆画创作一举成名,共有23件作品入选,其中南京艺术学院入选了21件漆画作品,江苏漆画占入选总数的五分之一。由此江苏漆画开始为世人关注。本文回顾江苏现代漆画近四十年的发展并进行梳理,总结出江苏现代漆画发展的以下特点:
直到今天院校仍是江苏漆画创作传承发展的主要力量,主要作者群都集中在几大院校,如南京艺术学院的冯健亲、李永清、张承志、王琥、苏凌、高震、吕晓雯、周勇等人。南京师范大学的吴可人、卢蜜、王玮、陆勇等人。扬州工艺美校的王加仁、周伐耕,扬州大学的李玫等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周矩敏、谢震等人。他们同时具有漆画家和高校教师的双重身份,一边进行漆画艺术创作一边还要兼顾漆艺漆画教学工作,在今天学院依然是江苏漆画创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南京艺术学院是江苏省内第一家开展漆画教学的院校,1981年9月,在南京艺术学院保彬院长的倡导下,南艺组织部分工艺美术系师生到江都特种工艺厂进行漆画实习创作,完成了近200件作品,并于同年年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漆画展。在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南京艺术学院有二十一幅作品人选,江苏作为全国重要的漆画创作地得到承认,涌现出冯健亲、李永清、张承志、李树、王琥、苏凌等一批优秀的漆画家,他们奠定了南艺漆画创作的基础,同时也带动和刺激了其他艺术院校的漆画教学和创作。南京艺术学院1989年开始招收漆画专业学生,后从原来的课程到设置为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漆艺专业研究生。至今,为全省甚至全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漆画家和漆艺专业师资,推动了漆艺的普及和漆艺教学更广泛的发展。南京师范大学也是江苏省较早开设漆画教学的院校之一,早在1986年9月选派吴可人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漆画工作室进修,师从乔十光老师研习漆画,并于1987年开设了漆画课程。多年来涌现出吴可人、卢蜜、王玮、陆勇等一批优秀的漆画家,该校师生的漆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和全国漆画展中获奖,在漆画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作为江苏传统漆艺传承的重镇,扬州地区的扬州工艺美校的王加仁、周伐耕,扬州大学的李玫。苏州地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周矩敏、吕美立、谢震、苏州职业大学李小康等一批优秀的漆艺工作者多年来坚持漆画创作和教学,他们的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中入选和获奖。
1995年12月由南京艺术学院发起召开了:“中国漆艺家理论研讨会”达成了“漆画的生命在艺术本身”这一共识。这次会议加强了院校间的联系,使高校逐渐成为了研究和发展漆画艺术创作的中心。
江苏做为了一个文化大省,其地区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这其中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因素。江苏漆画做为全国漆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区发展也是极为不均,除扬州、苏州是传统漆艺之乡外,近几十年来南京的漆画创作迅速发展,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在徐州、宿迁、盐城、连云港、无锡、常州等地,漆画艺术创作未见明显发展,未形成作者群,虽然有个体出现的优秀的漆画家,但是不能代表本地区的整体水平,也未能使本地区的漆画创作力量有质的变化。统计表明在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漆画展中,江苏共有20件漆画作品入选,南京地区有16件作品入选,其中苏凌、朱道平的作品《夏华·秋实》获得了全国金奖。尚可、张承志、陈世宁、许朝晖等人的作品《万众一心》获得了银奖.扬州地区和苏州地区分别有两件作品入选并有作品获奖。而江苏其他地区无一件作品入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漆画艺术在江苏并没有统一得到发展,各地区的差异之大远远超过其他画种。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特点突出,至今未有大的改观。
江苏的漆画作品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更注重绘画性因素,从目前全国的情况看不少漆画作品过多的堆砌材料,炫耀技术,而忽视了作品的内涵和个性风格。漆画是由漆和画两个要素所构成,漆画是漆艺技术和绘画艺术有机的结合体,漆画必须是“画”,必须具有绘画的精神意蕴和视觉的形式美感,漆画又必须以漆为主要媒材发挥漆的语言,否则就失去了漆画的独特性,也就不能称之为漆画了。漆画的特点决定了漆画家要同时具有两方面的素质,一手抓漆艺,一手抓绘画,“两手都要硬”。作为一个新的画种,江苏的漆画创作者们没有被传统束缚,作者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创作自己的漆画,江苏的第一代漆画家中冯健亲、李永清、张承志、王琥、苏凌、卢密、吴可人等人全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在开始创作和摸索漆画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在这样的基础上在经过潜心学习漆画技法之后,他们创作了一批艺术性很高的漆画作品,和第一代漆画家相比高震、谢震、周勇、吕晓雯、王玮、陆勇等第二代漆画家更强调的是自我的感受,强调一种个人的精神信仰,按照自己的模式和思维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绘画性更加强烈,画面中充满更多的未知,人物造型自由色调幽雅,肌理层次也是疏密有,颇具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江苏漆画创作者们学院派的学术背景,使他们有着扎实的艺术基本功和开阔的艺术视野,他们用新鲜的形式,多变的技巧,真挚的情感丰富了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的语言。江苏悠久的漆艺历史和众多的漆器企业也为江苏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技术保障。技术要服务于画面,这是江苏漆画创作者的们长久以来的认识和坚守,这种清晰的理论导向是江苏现代漆画发展繁荣的重要保证。同时,江苏漆画发展的地区不均衡性,对漆画创作的丰富性,漆画艺术的普及性带来了不利影响。尚需江苏漆画家们共同努力,带动和帮扶薄弱地区的漆画创作,把江苏现代漆画的发展提升到更高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