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颖 李 鹏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本文将白的歌唱音色特质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廓清白的歌唱音色特质的概念,强化白的歌唱音色的技术前提,完成白的要素及其生理基础构建。
白的歌唱特色特质是什么?对此,300余篇论文,大致从歌唱主题下,在语言、通道、闭合、靠前等四个要素的分别进行了综合考察。其中,语言上,白凸显了清新而自然的语言特色,如李谷一以此超越了任何一种固定的唱法[6]p13,帕瓦罗蒂的歌唱语言,就以直白著称于世[7]p95。通道上,白所依托的是完全打开头腔、胸腔、腹腔甚至小腿的全通道歌唱状态[18]p12。闭合上,白指的是在声带闭合[12]p4与音色闭合[17]p4前提下,是自然而干净的[5]p41自然白声[4]p68。靠前上,白表现为假声演唱[1]p38、[2]p79,和民族与通俗声乐发声机理比较[3]p122。
白的音色特质的研究,是否已成学界共识?简言之,没有。事实上,该项研究始于2004年,学界对白的音色特质,多半持否定态度。但凡论白,或言之以贬,或斥之以野。田春华将其作为一种需要修正的音色特质[8]p60,张正运将其纳入不良发声体系之中[9]p22;何兆丽将其作为成人声乐拓荒时期的换声问题加以研究[4]p68;刘玉改将其作为声乐高考生歌唱发声中的常见的毛病予以纠正[10]p5;严林芳对其白声错误的问题根源和危害进行了系统研究[11]p134。唯独只有张俊雅将其作为传统的原生态歌唱音色特质,结合专业音乐演唱的技巧[13]p7。因此,目前学界,在如何正确对待白的音色特质,使其充分发挥其自然、直白的音色特质,充分挖掘头腔简明清晰的音色潜力方面,尚无实质性进展。因此,白的歌唱音色特质问题,为我们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这一空间可简单描述为:白的前提、白的要素。其中,白的要素核心是闭合与全通道共性前提下的全头腔开放。本研究立足于15年来关于“白”的中外歌唱音色研究的几十篇文献,一改前人认知,将其为声带闭合与气街通道前提下的歌唱音色。这对于获得自然、饱满、圆润、通透的声音至关重要。进而言之,在已获批的2018年使用新型(20821702814X)与2019年发明专利(2019109303252)申报基础上,本研究旨在阐明声带闭合与宽松气街通道前提下,“白”的歌唱音色特质形成的原理及方法,实现其理论构想的实体化、程序化与便捷化。一方面,研究重点将探索为避免声带闭合造成的声带挤卡,在宽松气街通道前提下,通过语音识别率以及头肌生物电的频谱分析,获得“白”的歌唱音色特质的有效途径,以此全方位构建、修复、完善和强化语音纯正、亲切自然,回归本色的歌唱音色。
为便于把握重心,抓住关键,我们确立了主要研究内容:白的歌唱音色、音色特质、白的前提、白的要素;并将白的全头腔开放作为全部研究的重心。为兼顾歌唱艺术的听觉特性和科学性,我们采用了以歌唱体验为基础的生理解剖法。
综上所述,我们初步预测如下研究创新:声带闭合、音色闭合和歌唱通道,是白的歌唱音色特质产生的物质前提。(2)全头腔开放状态下,白的核心要素是头腔共鸣的基本状态,取决于额窦和蝶窦的合作关系,而这一合作关系的生理基础,是头部肌肉群之间的彼此合作。
为确保白的歌唱音色特性具备一般歌唱共性基础,我们将声带闭合、音色闭合和全通道纳入其物质技术前提的范畴。
声带闭合是在吸气时声带被动张开,发音时两条声带则向中间闭合靠拢,挡气发音[16]p4。否则,声门就会漏气,声音也必然空洞无力。在我们歌唱的时候,需要做到还没有出声,意识上声带已经闭合了。只要“贴着咽壁吸着唱”“让声音落在胸口上”“打开喉咙”从“胸口向下叹气”,找到了“声音混合气息”的通畅感,就被动地使声带在适度闭合的状态下“闭合-挡气-发音”了。所以要想使自己的音色高亢、明亮、圆润,声带一定要有一个对应的闭合程度,音越高声带闭合就越增强。当然声带的闭合,也是为了最终的音色闭合[17]p4。
我们发声时,是体内地从横膈膜推动肺的气流输送到喉头部位,然后经过声带的时候发声,在口腔鼻腔或者头腔的空间中产生的共鸣的,而我们说话甚至唱歌所用的声音就是经过这个通道而来的,而声音通道的通道是指声带以上至口鼻,包括喉,口咽,口,鼻咽,鼻,头。学术界已有的歌唱通道,尚可进一步拓展到整个气街通道,至小腿、脚底[18]p3。
在确保白的歌唱音色有声乐共性技术支撑的前提下,挖掘白的音色要素特质究势在必行了。我们拟从全头腔开放、语言、靠前以及语言靠前前提下的全头腔开放四个层次展开研究。
(1)头腔骨骼与肌肉(基础)
头部的头骨分为额骨、颞骨、眉骨、鼻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等等。口周肌是指口轮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颧大肌、三角肌、笑肌、颏肌;眼周肌是指眼周围眼轮匝肌、额肌、降眉间肌、皱眉肌。人的发声器官主要有:喉咙、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等等。
(2)全头腔开放状态下肌肉间的合作关系(重点)
头部的肌肉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又分为三眼部口鼻,在侧面咀嚼肌、上颞肌和下咬肌;口周肌是指口轮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颧大肌、三角肌、笑肌、颏肌;眼周肌是指眼周围眼轮匝肌、额肌、降眉间肌、皱眉肌。
(3)不同肌肉群与头腔共鸣类型的关系(难点)
下面,我详细地介绍一下这四个鼻窦空腔。上颌窦,在鼻前庭两侧,是鼻窦中最大的空间。额窦,位于两眉之中额骨内外两层骨板之间,呈上尖下宽的三棱锥体形。蝶窦,位于蝶骨内,居鼻腔最后上方,左右各一而又常不对称。不同肌肉群在不同类型的头腔共鸣的运动方式如下:演唱时要将降下唇肌向下拉,笑肌上提,口轮匝肌向中间收缩,这样歌声就集中明亮了。同时上唇提肌和鼻肌上提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使声音进入头腔,形成共鸣。皱眉肌向眉心靠拢,同时额肌上提,咬肌下拉,额肌上提,皱眉肌向内,眼轮匝肌内收,上唇提肌向上,鼻肌上提,口角提肌向外向上,口轮匝肌内收,笑肌向外向上,降下唇肌向下向外,咬肌上下拉动。
(4)头腔共鸣的运用技巧
如上面部肌肉,配合颞肌色收缩,将颧肌向外向上拉动,同时下拉斜方肌、枕肌、将有利于声波进蝶窦、额窦。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楚,尽可能地感觉到唱歌像说大白话的感觉。如晋剧的念白[14]P22。
靠前的声音,需要把声音着力点向前推,推到口腔前部的硬腭,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一般使用口咽腔与面罩共鸣,声音的感觉是从口咽腔的前部发出,这种从口腔喉部发出的声音,集中并且靠前,声音让听众感觉到强有力的共鸣以及清晰个体音色的“质感”。如晋剧的靠前[14]P77,民族声乐的靠前[15]P42、58、74、77、93、95、97、98、103、109、111-114、119、122-124、134、135、145、146、150、152、153、157、158。
我们歌唱时需要先做到在正确的口腔咬字,腔内空间以及口腔动作增大,歌唱时以口咽腔动作的走向以竖为主,横竖相协调,发出的声音的形态较为竖立、圆实。同时下颚放松,颌骨打开,提笑肌,舌放平,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一般使用口咽腔与面罩共鸣,声音的感觉是从口咽腔的前部发出,这种从口腔喉部发出的声音,集中并且靠前,在这些基础的前提下打开喉咙,气息由下至上经过口咽腔、鼻咽腔、蝶窦往上到头腔的空间中产生共鸣,声音再靠前经过额窦从全头腔中将声音发出来的声音具有饱满、圆润、高亢的优美音色,从而提高歌唱水平以及观众对音乐的感受。
研究白的歌唱音色特质,旨在用歌唱体验为基础的生理解剖法,阐明白的歌唱音色特质的形成原理及方法,界定白的歌唱音色特质概念,找到获得前提的物质前提和构成要素,找到获得白的歌唱音色特质的有效途径,以此全方位构建、修复、完善和强化语音纯正、亲切自然,回归本色的歌唱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