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坤
(泰安市文化馆、泰安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室,山东泰安 271000)
群众文化,具体就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除去所做的职业外,进行自娱自乐、自我参加、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富足,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文娱活动。摄影作为群众文化的一种,能够得到巨大发展的基础就是人们的经济条件逐渐提升。摄影可以记录人们的生活、定格时间、传播文化和有效信息,是人们记录日常,回忆过去的重要手段,对文化的延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摄影艺术进行创新,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传承,更加了解文化形式,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在不断研究群众生活状态的基础上,对摄影艺术进行创新,能够推动群众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现如今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摄影的表达形式不再拘泥于人和物的表现形式,摄影艺术向更高层次方向前进,来体现自身的魅力[1]。摄影中加入更多的生活元素,体现不同的状态、情绪和感情,这种摄影体现就是在传统的摄影状态中加入相关元素,进行打散重构。所以,要想创新摄影艺术,就要从源头挖掘并分析找到创新点,让摄影作品“开口说话”,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群众文化中进行摄影艺术的创新,首先要提高摄影者的摄影技巧,并且对传统的摄影理念进行改变。摄影者融入生活,加强与群众的情感互通,让艺术作品拥有故事性,从而提高自己的技术修养。摄影者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事物的角度要“刁钻”,让事物既普通又拥有特殊的意义。像《时代广场的胜利日》这样的摄影作品,在生活中的合理角度创造其看似不合理的价值。让摄影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2]。
素材的发现和创新是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创新的关键环节。其中,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风景等,都为摄影艺术创新提供充足的养料。摄影者可以不断地在生活中找寻素材,发现生活中“相同”中的“不同”进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是丰富又极具趣味性的,人们总能够发现全新的活动项目,一直在更新。因此,不同时段的群众活动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摄影艺术在群众活动中的主要价值就是不断记录瞬间和提升活动质量。生活的不断更新催化着摄影艺术的创新,摄影师要融入群众,体会生活,对生活中的素材做出有效判断,从而使摄影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群众活动。
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摄影设备已经不再是一件奢侈物品了。手机、平板等都可以用来摄影。所以,有很多群众逐渐对摄影艺术了解更多,人们利用相机、手机等摄影工具成了日常。在这样的好形势下,受摄影艺术的不断影响,国民群众艺术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群众文化的特点就是适合不同年龄段,换种说法就是任何年龄段都可以进行群众文化活动,而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受到众多人民群众的喜欢。随着手机、相机等数码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摄影艺术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有效应用。相关摄影爱好者亲近自然、记录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使得摄影艺术得到效果非凡的传播,例如,有一些摄影爱好者进行摄影展、摄影网络比赛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群众传递一个很好的信息。有越来越多人受到鼓舞,并且拿起自己手中的相机,在生活中记录快乐、记录伤心,记录生活中的每时每刻,这样,照片就留下了时间和时代的印记,摄影艺术得到有效的传播。
现如今,经济、贸易、文化是全球性质的传播,这就助长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形式多样化。我们国家的群众文化和艺术创新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在群众文化中发展摄影文化成为大势所趋。信息技术光速发展的现在,摄影艺术对群众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和记录,使得群众文化得到更高阶层的交流和传播。因此,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展开活动,让群众文化获得了更优秀的传播,在这一传播的基础上,群众文化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群关注,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发展的进程。
对于记录生活的摄影艺术来讲,摄影作品要更好地凸显生活实际,用摄影作品与人民群众的情感产生共鸣,让人们感受摄影作品的魅力。在群众文化中进行摄影艺术活动,使人们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忽视的人或事,改变对事物的刻板印象,提高人民群众对艺术的认知,对群众文化的认知。只有人民群众对艺术的认知得到有效提升,国民审美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独特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更好地构建充满艺术气息的和谐社会。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每个人看世界、看生活的眼睛都不同,在鉴赏摄影作品方面亦是不同。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进行创新,使得群众有更多的机会触碰摄影作品,对摄影技术有一个更加创新的认知,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越来越多的人群受到摄影艺术的影响,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认识艺术。
在如今的时代中,摄影艺术已经成为群众文化中不能缺失的部分。尤其是退休后的老年群众,摄影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老年群众的精神需求,让其退休后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摄影艺术的创新可以不断为群众提供生活乐趣,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让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加符合新时代的潮流,跟着潮流不断前进。
摄影的每一帧和每一个作品都离不开生活,摄影艺术的原本目的就是记录生活的每时每刻。摄影的技艺也都是根据现实生活的发展不断更新的,生活为摄影技术提供了创新的途径。所以在群众文化中进行摄影艺术的创新,就是为群众文化的更新而服务,就是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对群众文化的根基进行深度挖掘,不间断地从普通人民的生活中发现创新点和亮点,让摄影把生活中的艺术进行细加工,再以创新的、更加动人的形象出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摄影艺术创新的根本任务就是对生活进行创新,摄影艺术要想在群众文化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深入群众生活,扎根于群众文化,不断提高技术,将生活中的美丽通过摄影表现出来。
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学习摄影技术,促使着在群众活动中进行摄影艺术的创新。文化馆的相关摄影管理人员要加强引导,让摄影艺术在正确的“轨道”上行驶[3]。摄影是专业化的艺术表现手法,要像进行专业摄影,需要掌握相关的摄影知识。但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行摄影,可以随心所欲,任意创作。娱乐性相对较强,方向和角度可以任意调度。人们日常的拍摄角度和方向决定着摄影作品的好坏,文化艺术工作者进行实践过程中,在保持画面的清晰度和稳定度的基础上,要想对作品进行创新,就要根据拍摄对象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方向和角度,不断尝试。搜寻到最佳的立意角度,进行精准拍摄。
例如,以群众活动过程中的手机拍摄为例,对秋天的落叶进行拍摄。大多数拍摄者第一反应就是对树木的整体进行拍摄,选择广角拍摄方式。这样的摄影作品随处可见,不仅没有做到创新,生活气息也不够浓郁。相关拍摄者可以选取其中一处认为最好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拍摄,利用手机镜头的功能,选取有意义的背景并稍做虚化处理。这样的作品既能够让鉴赏的人知道作品的意境,又对摄影角度进行改变,实现了作品的创新。
摄影的相关题材在摄影中起到“点睛”的作用。选好题材和立意,一副优秀的摄影作品就完成一半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摄影的选题主要围绕着人物和风景开展。要想使摄影作品做到创新,迸发张力,就要对摄影作品的立意进行创新,用独到的思维方式对摄影对象进行重构,使最终的作品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对于一些摄影师而言,很多好的题材都想纳入一幅作品中,但是由于很多外部因素影响,这样的想法很难实现。在群众活动中,要想作品呈现创新、大胆的风格,摄影师可以很好地运用后期修图进行摄影作品再加工。
例如,在进行人物摄影的过程中,单独的人物摄影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较大,不能100%的呈现摄影作品的生活故事性。这个时候,可以打破传统的图片形式,运用静止作品,通过后期软件,进行解构处理,让静止的作品“运动”起来,使作品具有连贯性和故事性,达到生活化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最终呈现的作品既新颖、又充满现实意义,让人们对着画面就能够自行脑补出画面以外的世界,使摄影艺术得到思维方面的创新。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摄影方面的技术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这对我国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以往的群众文化中,进行的活动种类没有现在的活动种类丰富,摄影方面,由于缺少设备,很多人对摄影根本就不了解,这就会导致摄影技术人才在以前存在空缺的情况。现代的科技飞速发展,相应的摄影设备已经从以往的奢侈品变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手机。现如今的手机摄影装置非常的先进,可以对很细小的物品进行清晰的拍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创新了摄影艺术。虽然手机拍摄的装置非常优秀,但是很多人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很多功能都不会使用,这个时候,文化馆的相关摄影者要做好普及工作,让摄影艺术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文化,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4]。
比如,前段时间出现的超级月亮,有很多人在拍摄过程中“抱怨”,不能用手机拍出超级月亮的美丽。手机安卓用户可以利用手机拍摄功能里的隐藏专业模式,调整差值,对月亮进行拍摄,相关人员要做好实验,调整好数据,积极宣传,利用手机软件也可以拍摄出专业相机的效果。
总而言之,人们跟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前进,从注重经济受益逐步转向精神世界的富足,这就促使了人们在群众文化中开展摄影艺术。开展摄影艺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记录美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传统的摄影艺术拘泥于人物摄影,新时代的群众文化需要对摄影艺术进行创新,可以从摄影的角度、方向、后期修理、摄影艺术普及、设备创新等方面进行创新,让群众文化活动有效的承载摄影艺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