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贡献

2020-07-13 07:24
观察与思考 2020年7期
关键词:红船建党初心

肖 纯 柏

提 要:红船精神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实文化、符号文化、舟水文化,成为红船精神的重要文化源头。红船精神也继承了近代以来的辛亥革命精神和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爱国与进步的精神传统,为红船精神提供了文化土壤。从象征文化、革命文化和党内政治文化三个维度,考察红船精神的价值贡献。红船精神承载的党内民主文化、自我革命精神、人民本位的宗旨意识和共产党人的公道正派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明。其蕴含的首创、奋斗、奉献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昭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和革命精神之源,也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①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与精神家园,②参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293页。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新时代传承红船精神,根本在于传承文化基因,防止红色基因突变或者成为“转基因”,让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绵延光大。

一、从象征文化看红船精神的价值贡献

红船精神具有意象之美和丰富的文化符号意义,体现了“道—象—器”的文化结构特征。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重访南湖,以诗的形式赋予红船特别的意象:“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或瞻仰红船,或亲笔题词“沿着南湖红船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以“红船”与“航道”的象征语言,描绘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红船,饱含深情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294、293页。把南湖红船与“梦想起航”和“党的根脉”连在一起,既是对慎终追远、寻根祭祖的文化道统继承,又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固本培元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从中国传统的名实文化来看,“红”在中国是皆大欢喜、百姓欢心的喜庆色调,我们党把传统的红色喜庆与革命乐观主义、浪漫主义巧妙结合起来,红船与红军、红旗、红都、红墙一同构成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图景。这种文化标识集中展现了建党先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士大夫风骨,和而不同、尚本重义的君子之风,杀身成仁、血祭轩辕的牺牲精神,为中华民族挺起了精神脊梁。所以,红船精神是“名”与“实”的统一:红为党之“名”,又是政治本色之“实”;船为党之“体”,又指代革命的航船、中华复兴的航船之“形”;“红船”之名与“精神”之实、红船之“形”与中共之“象”、红船之“意”与初心之“境”,名实呼应、相生相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红船精神象征为人民服务的“普渡之舟”、走在时代前列的“冲锋之舟”、谋求世界大同的“和平之舟”和造福人类的“诺亚方舟”。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红船不只是一条船,而且表征着“革命航船”,蕴含着建党精神。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使用“引领航向”“劈波斩浪”“不管风吹浪打,不怕激流险滩”“高扬理想的风帆”来指称坚定信念,用“勇立潮头”“勇当舵手”和“逆水行舟”来阐述走在前列、改革创新的先锋意识,用“载着红船的意愿”“母亲船”和“依水行舟”②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心。“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③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④《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294、293页。航向好比前进方向,舵手好比领导核心,船行万里,方向第一。瞻仰红船,其实也是瞻仰红色文化,瞻仰为崇高使命而奉献牺牲的共产党人。红船精神正是以扬帆远航、豪迈出征、中流击水、舵手领航、破浪前行的政治形象,展现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讲,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图腾”。

历史表明,舟水关系始终是中国历代执政者殚精竭虑的课题。新时代重温红船精神,睹船思人、见船思党,遥想船来自何处、去往何方的历史长河景象;回望南湖红船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承载“普渡众生”、救亡启蒙的双重使命,风雨兼程、劈波前行,有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红船寓意中国的百年抗争与探索,红船精神呈现的方位性、方向性和奋进性意境,提醒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牢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训,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随时应对新时代的惊涛骇浪。“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尽管“船到中流浪更急”,但“人间正道是沧桑”,共产党员作为船上的弄潮儿、摆渡人和护航手,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始终与群众同舟共济,由此“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在14亿人口大国执政的世界第一大党,从南湖驶向五大洲,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号”巨轮驶向哪里就把先进带到哪里,停在哪里就把和平带到哪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红船精神不仅领航民族复兴中国梦,而且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重要使命,远航“一带一路”,为全球和平与发展增添了航行的灯塔,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红船精神的“意象”传播也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进而了解追求和合、和谐、和平的中国文化。

二、从革命文化看红船精神的价值贡献

不同的政党、不同的精神,有文化共性,也有文化个性。从革命文化比较来看,民国初年几百个政党风起林立,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共产党靠什么后来居上?从内因角度讲,我们党继承了诸多政党的文化精华,并克服了其弱点。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驱,打开了中国近代进步的大门,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先驱影响很大。他们有些参加过同盟会,有些参加过社会党等其他政党,特别是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代表的革命志士,对他们的信仰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中深情地写道: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告诉我们,辛亥志士的革命精神和五四精神对红船精神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讲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不能忘记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不能忘记国民党早期革命精神对中共建党的滋养。

反过来,与民国初年其他政党的建党精神相比较,红船精神在中国政党发展史上,又具有开创性意义。比如,我们党摒弃了早期党组织存在的无政府主义,抛弃了当时有些政党的封建专制之风,抵制了国民党早期入党按手印、对个人宣誓的不良文化。中国共产党既继承儒家的内省精神,又克服了传统文化中内部批评不够的“纲常文化”;既注重马克思主义组织生活的运用,又注重党员个人的党性修养,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主旨、以民族复兴为主题、以社会主义为主线、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轴的政党文化。辛亥革命的失败促使先进的共产党人认识到西方的多党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制、议会制、内阁制、西方选举制等制度,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水土不服”,由此开始摆脱封建主义和西方文化的双重依附,担负起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使命,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突出表现为开共产主义之“天”,立中国实际之“地”,扎根群众土壤,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领导与群众直接联系之先河。中国共产党首次把民族复兴建立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基础上、建立在科学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建立在紧紧依靠群众的新基点上,改变了近代以来一盘散沙的政治局面,解决了其他政党无法解决的四分五裂的历史难题。正因为红船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特质,红船启航成为中国政治道路的重大转折点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新起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页。

从党的各种精神来看,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符合革命文化的发展规律。目前党的精神命名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以典型人物来命名,比如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焦裕禄精神,反映的是独特的人物事迹;一种是以政治地标来命名,比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反映的是以某一区域为代表的革命精神;第三种是以代表性事件来命名,比如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洪抢险精神,这些精神反映了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红船精神属于第三种命名类型。

那么,为什么说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呢?第一,建党先驱是一个集体,而不是一两个人,建党地点由于处于秘密环境而几次变更,建党过程充满风险性、曲折性和复杂性。集体建党而不是个人建党的特点,决定了建党精神不是某个人物的精神,以人名来命名建党精神,难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集体精神和全局意义。第二,从建党活动的准备情况来看,党的早期组织都为建党作出了重要贡献,用某一地名来命名建党精神,无法反映党成立的时空坐标。当时在没有现代网络和通讯不畅的情况下,各地出现过与“中国共产党”同名或者类似的共产党组织,这种既“相约建党”又“不约而同建党”的特殊景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活动在空间上的全域性,因而以某一地名来命名建党精神,无法体现中共成立的多维空间特性。第三,从建党的曲折性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其他政党不同,不是连续性地顺利开完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共建党从北大萌芽,党的一大从上海石库门开幕,后半程在嘉兴南湖闭幕,通过了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第一个党纲、第一个工作决议和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区域性政党转为全国性政党、大规模开展全国性活动的政治起点。“一波三折”的曲折经历使得中共建党的思想形态和组织形态最后集结到红船上,定格为建党的精神形态。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理论与实践、作风与精神、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建党精神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开创性的特征。虽然红楼精神、先驱精神、渔阳里精神、石库门精神都是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前期精神,但是如果以这些精神来命名建党精神,都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多点一元、同频共振的建党背景,无法展现我们党顺应潮流、乘风破浪、风雨同舟的整体气象,也无法准确传神地体现从一条小船到今天成为世界巨轮的沧桑风貌。因此,红船精神作为建党精神,可以把建党的酝酿、筹备、开幕、闭幕等艰辛过程用“红船”连接统一起来,从文化特质角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坚定航向、依水行舟、经受风浪的奋斗姿态和精神状态。

三、从党内政治文化看红船精神的价值贡献

红船精神是对党的初心的最早表达,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那么,红船精神从源头上孕育了哪些政治文化基因?

一是孕育了革命性基因。在红船上通过的一大党纲明确指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①《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39)》(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党的二大提出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后,依然没有放弃对社会革命的追求。这一革命性基因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丑化革命和“告别革命”的错误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人说,我们党现在已经从‘革命党’转变成了‘执政党’。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299-300、295页。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党定位不能丢,作为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二是孕育了党内民主文化基因。党从筹建之日起就体现了“民主建党”的特点,党内对联合孙中山问题、党员能否做官、党员是否参加党的组织、是否实行民主集中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民主讨论中求同存异。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民主性政党,从建党之日起就举起了民主的旗帜。

三是孕育了党的核心价值观基因。无论是职业革命家还是像李大钊等人有社会职业的革命家,做事公道正派、踏实负责,为人光明磊落,生活清正廉洁。党的一大选举中央局成员时,尽管只有19岁的北京大学学生刘仁静在民主集中制问题上不同意李汉俊的主张,但最后刘仁静投票选举李汉俊。这种公道正派、追求真理的同志之道,是对古代君子之道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要从儒家修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新时代的君子。

四是孕育了人民本位的文化基因。中共早期组织成员的主体是知识分子,许多出身官宦世家、工商家庭,有些甚至来自资产阶级家庭,他们建党不是为了维护自身和家庭的利益,不是为少数人服务,也没有把中国共产党定位为知识分子的联合体,而是定位为“群众党”②陈独秀最早称中国共产党为“群众的党”。这一定位成为党的根本红色基因。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温建党历史和红船精神。从政治宣示的意义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号召全党“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全国执政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以建党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道路、以新中国成立为转折点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不是早产儿而是弄潮儿,不是机遇格外垂青于中国共产党,而是我们党格外重视人民的主体性作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始终是建党初心和不懈追求。党的全部历史和当代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是以建党初心为前提的。离开了党的成立,离开了红船精神,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执政都无从谈起。离开了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只能是空想。忘记了建党起点,就会动摇党的政治基础、削弱党的根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④《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299-300、295页。

从政治警示意义来看,应对新的伟大斗争,破解深层次矛盾,首先要增强忧患意识、勇于自我革命。从救亡图存、挽狂澜于既倒中驶来的红船精神,从来没有一帆风顺,条件好了更要居安思危,永不停滞。中国共产党必须防范覆舟,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执政时间越长,不忘初心越难。掌握资源越多,清正廉洁越难。党员数量越大,管党治党越难。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以自我革命的胆识和魄力践行初心使命。这种自我革命精神来源于建党初心,这是新时代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理论强党的文化源头,也是红船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红船建党初心
红船颂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建党百年颂
红船向未来
百年建党路上的“科学巨人”
一叶红船
什么是红船精神?
小画家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