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国网汉川市供电公司
近年来,电力企业围绕人事、劳动和工资分配,启动“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公司通过改革使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企业效益。但随着“三项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也逐步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一系列对策来推进改革。
1.人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偏低,人才流失严重。以一家县级电力企业为例,公司主业确定编制的人数为265人,平均年龄为41.8岁。大专以下学历140人,人数占比为53%;大专学历88人,人数占比为3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25人,人数占比为47%;硕士研究生毕业6人,占全员总数的2%。其中,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人数仅为56人,占全员总数的21%。已取得各类技术职称的158人,占职工总人数的60%,其中取得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37人,初级职称114人,队伍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公司每年新进大学生,经过单位的几年培养,逐步成长为业务技术骨干,但由于用人机制,地域局限等原因,几乎全部通过岗位招聘、调动等方式流失殆尽,人才流动造成公司高素质人员流失。
2.结构性缺员问题突出。从整体看,工作效率偏低。公司在改革中虽然精简了部分机构和人员,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企业冗员的问题。从现有的人员结构上看,偏远地区、某些知识密集型的技术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而苦、脏、累、险的岗位又使用了大量的其他用工,浪费了大量的企业人力资本和工资成本。随着退休技术骨干越来越多,职工队伍技术脱节更加明显,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
3.人才断层、专业性、复合性人才严重短缺。原有员工素质不能适应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为从事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不足;缺乏高层次、专业型、复合型的管理人员;高学历层次人员偏少。专业性人才、复合性人才的短缺,极大的制约了供电企业的发展。
4.人员结构老化严重、断层明显。供电企业整体员工老龄化严重,许多一线生产岗位的员工接近退休年龄,导致一线生产员工严重匮乏。此外,由于新进员工较少,生产一线缺乏技术过硬的员工,导致一线岗位缺乏懂技术、有经验的年轻员工,员工队伍断层明显。
“三项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当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的供需失衡。这种结构性失衡对于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而造成这些现象则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三项制度”改革的推进并未完全带来管理理念、方式、方法的变化,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上,从而导致一些员工的效率底下。
2.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滞后。“三项制度”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现有模式管理机制上还有不够完善。一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分配机制不合理,绩效考核缺乏有效手段。由于企业目前执行的是岗位技能工资制,易岗不易薪的现象依然存在。此外,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未真正体现职工个人工作的实绩情况,缺乏科学的考评标尺。
3.人力资源规划不够完善。供电企业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还没有行程健全的、有益的、同本企业发展相互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人员招聘上不能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储备,造成一些问题。
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如何推进“三改”,解决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中存在的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矛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的发展,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2.以人为本,制定科学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要维持适当的人力资源数量,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的层次结构,培养企业急需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补充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中青年人才,更新企业老龄化员工,避免员工断层;强调学历教育和在岗培训相结合,拓展人才培养新途径。
3.拓宽招聘渠道,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招聘计划,不拘一格选人。
4.建立人才竞聘机制,畅通流动渠道。健全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畅通员工进出通道,通过开展竞聘上岗,努力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建立良好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
5.加大分配倾斜力度,促进人才按需流动。坚持责、权、力结合,加大薪资结构中倾斜分配的比例,拉开分配档次,从而解决一些人员结构问题。
6.精准培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坚持培训与能力开发及人员合理流动有机结合。认真做好部分富余和转岗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获得新技能,走上企业需要的新岗位,解决企业冗员沉重,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同时,制定培训计划,做好培训考核评估与跟踪工作,确保培训效果。
总之,电力企业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中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人力资源严重失衡。一方面是供电企业员工总量的冗余人员过多,企业用工成本较高、各种负担过重,另一方面是供电企业生产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严重短缺,加之员工老龄化严重,断层明显等矛盾突出。只有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解决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矛盾,推进公司“三项制度”改革,企业才能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