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美术考生人数逐年增加。随着高校扩展,我国除中央美术学院这类单独的艺术院校外,全国还有一千七百多所大学且95%以上都开设艺术类专业。学艺术的考生考入大学的机会多、比例高,就业方向也多元化。2020年,全国艺考生100万左右,美术生突破60万人,占了56%,目前除独立美术院校和少数综合大学招收纯艺术专业以外,这60万人里至少有五十几万人都是美术设计类专业。
美术联考得到强化,校考受到更多限制。《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指出,除29所独立设置本科的艺术院校外,2019年高校美术学类和设计类专业一般不组织校考。2020年,教育部部署高考招生类型工作中提出继续扩大升级统考专业范围。
美术高考人数的壮大,美术人才就业前景多元,带动了高考美术培训这条产业链。近年来,联考的扩大化,很多美术生的教育途径直接是美术补习班,专攻联考的三门考试。美术补习班往往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把学生送进大学是唯一目标。从结果上来看很高效,但是大量的应试技法训练,使学生缺乏对艺术的热爱和素养,以至于很多美术生上了大学却目标不清,没有学习能力,对自己的专业丧失兴趣,或是因为缺乏基础知识,对学习和今后的发展产生了阻力。
除了考前培训,中等美术教育在艺术中专和高中会有更系统的学习,人数受众相对较少。近年来教学也很尴尬,既要注重素质教育,更要有好的高考成绩。一些全日制美术高中,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都很雄厚,但是教学老套,写生绘画占了大部分比重,很多学生画了很多年的画依然是审美不足,基础知识没有学明白。更多的学校则是跟随“社会主流”,直接进入考前培训模式,如现在的美术统考是画照片,给学生安排的课程也基本是临摹和画照片,这从根本上违背了美术教育的初衷。
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中等美术教育离不开理论基础,基础理论课程能提高艺术素养。系统的学习美术基本都要从写生进行,观察方式和绘画步骤是最先学习的。通过感官认识对象,大量的写生经验积累,要总结知识,进行理论巩固学习才能真正学透。这些理论知识又能帮助你了解美术类的其他专业,进而更好地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
我认为中等美术教育这几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包含:透视课、解剖学、构图课、中外美术史、设计基础课程(黑白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什么是这几门课程呢?它们既是造型专业的基础,也是设计专业的基础,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也对我们眼下的美术高考有着重要作用。例如,近年的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考题,除了外缘知识的扩展,一些工具材料技法,所用到的审美规律就会涉及这几门课程。又如北京电影学院美术专业的面试都需要你所了解的美术史知识。
下面我就几门课程分别阐述,以我工作的学校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为例。
透视学是属于绘画专业和设计专业的技法理论课程,是美术学生必修课,也是成功视觉艺术家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在我们整个的美术基础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门知识,当我们学习用写实手法去描绘一个事物时就会用到透视学,少儿时期的基础美术教育基本靠观察来判断,理解记忆一些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到了中学阶段,透视这门课程就应该再深化学习,要加入线性透视理论知识,会画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效果图,会把几种事物准确地放在同一个空间里。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如写生课程:复杂静物、室内一角、创作、设计创意等。透视课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近几年来比较重视,课程会设置在一年级,理论知识讲解完,最终要运用透视效果图做一件完整的作品。央美附中的这边透视课叫作想象空间,课程内容为将一件小物品进行放大,放置在教学楼里的某个空间里,要求他们的透视是一致的。作业完成是一张四开的透视图稿子和一幅二开的素描完成稿。
透视课程在央美附中的二年级开头像课后,还会有一个头像三视图的练习,其实这也是透视课在绘画上的应用,虽然不画效果图了,但是有过理论知识,相信观察写生模特的透视关系也并不难。通过写生观察来将模特的仰视、俯视、平视收录到画面里。这样的经典课程从附中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
解剖课一般会设立在美术学院造型类的课堂里,用以理解人体结构,为下一步的人体写生打好基础。对于中等美术生,是要降低难度的,和课程挂钩,中学课堂很少出现人体写生,出于对中学生这一特殊年龄敏感期的规避,当然可以根据解剖课程出现半着衣人体写生。解剖课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程,一般一段课程里是完成不了的。必须分拆。就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为例,解剖基础课放在二、三年级里,第一部分就是解决头骨结构,目的为后面头像素描课作准备。老师先讲解头部结构,通过写生头骨和真人头像来理解掌握。课时是16课时,头骨和写实头像放在一张四开纸里,学生还需要课后将重要的结构名称标识出来。
三年级的人物速写课也夹着解剖学知识。教师先要讲解一些全身解剖知识,学生通过对着衣人体的写生,加强知识点的理解。课程进行两周,32课时,通常画大速写,四开纸,软性炭笔。
随着近年来美术学院高考的变化,对创造力的要求也更高,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专业都有创意速写这一科目,设计就更是创作为主。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剧学院的一些专业也是以创作为考题。所以构图课从短期来看,意义很重大,长期来看,它作为艺术修养课程也是影响深远。
构图课该怎么上?我认为分两个部分,一是鉴赏类的,见得多你才能掌握一定的审美规律,构图也是有规律的。第二部分就是输出,实践,你怎样运用构图去画创作。附中这边的构图课也是放在低年级,高中二年级进行,教师先进行PPT讲解,举例分析名画构图,名画包括古典的、现当代的,从中得出一些构图的原则和规律,然后留作业进行对古典、现当代名画分析,需要画图形、黑白灰色块分布、文字说明等。文字说明也很重要,不是介绍画作,而是分析画家为什么这么构图,通过这样的构图表达什么。第二个作业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组织构图,主题可以是开放的,要有多幅小稿。
黑白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在课程属性上归为设计基础课程,从长远意义上它应该属于艺术素养类的学科,提升学生高度概括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这样的基础学科学生在高年级分专业以前都应该有所接触。对于画面的构成意识、色彩节奏、空间组合都有一定的帮助。对于学生今后是否选择设计专业方向也提供了参考。黑白构成,是其他两门的基础,一般安排在高中一年级,通过学习认识和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形式法则、构成要素等。培养学生对设计元素和美的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掌握基本平面构成的设计语言。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课程安排基本上在高二年级,课程内容为色彩的感官、心理状态对比,色彩三要素的和谐与对比。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一般涉及的学科有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时间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运用材料制作立体作品。
美术史是研究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包括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方面。这么丰富的学科一般都是设立在美术专业的大学阶段,为什么要提出在高中接触呢?早一点接触可以让学生清楚艺术的发展规律,提升眼界。艺术发展的门派、艺术家的经历可对学生将来的专业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往现实里说,学习美术史也能提高艺术素养,对一些院校的面试也是一个知识储备。高中时间比较少,这么庞大的学科该怎么教学呢?这就需要做专题为学生讲解,按照艺术发展的重要结点,以文艺复兴前后、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前后分为一个个小专题来讲解,介绍画派和画家,了解艺术发展的脉络。像贡布里希写的《艺术的故事》就特别适合学生作为了解西方美术史的教材。目前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美术史课程设立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每个学期,一个学期大约十次课,四十课时左右,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不考核,不给学生较大压力,只根据学生平时笔记来评定分数。
美术理论基础教育与其他学科相通,有其主客观的规律,以及自身的特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实践学习技能的过程,也有艺术理论的学习、艺术文化的积累。关于这几门课程,我认为很有必要在中等美术教育阶段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课程建设。
①教学安排要统筹规划,科学有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美术教学的规律增加理论课程的内容。理论课程带动实践类的技能学习。
②课程安排时间上可以是短期进行,在每学年有一个深化的实践课程加以巩固。例如,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透视课,高中一年级设有想象透视,理论学习加实践。后面的一些写生课,像是室内一角、景物重组等也会用到,学生可以加以巩固。在三年级设计基础里会有想象空间,课程类似电影美术所绘制的气氛图,大型的虚构场景也需要有准确的透视为依据绘制。这些课程都可以让学生不断巩固深化理论知识。
③课程教学内容固定,作业内容可以根据近年的大学专业变化或高考题目有所变化。例如,色彩构成课程,理论知识不变,作业内容可以和影像相结合,学生通过自己拍摄的图片组成几组不同的色调来反映不同的主题。
④师资建设带动课程建设,教师要学习、借鉴国外美术基础的教学理念,放眼世界。
中等美术教育的理论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规划会更明确。美术高考的标准我们无法左右,但是我们能够通过理论学习带动技能学习,来为学生创造更大的个人艺术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