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越茗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科学构建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科学合理的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体系是当前所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设计类专业是一项具有实践性、全面性及综合性的交叉式学科,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在设计类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相关计算机应用能力多方面要求,因此,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相互融合发展必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在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及严峻考验,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对于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且还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而导致教学成效不突出,无法满足教育改革实践高质量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基于此,本文针对以上所述的现状,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重点探讨了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策略,以期为设计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现阶段,传统的设计类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及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各行各业对于设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对从事设计类相关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快速适应这一主流变化趋势,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开展专业相关的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提升设计类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提出更为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进而最大程度上缓解我国设计类教学资源短缺的现状,为社会输送更为优质的专业性创新人才。基于此,对于设计类专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如下。
随着我国教育强国战略持续推进,各大高校愈发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在办学理念和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极探索,这也充分保证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也顺利完成了从以老师教学为中心向学生自主学习形式的有效过渡。我国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在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均有自我实现目标的需要和倾向,坚持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核心组成要素,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积极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设计类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进行反复思考总结,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素质能力,培养多种学习技能。例如,艺术设计的思维培养、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及相关设计信息要素整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从而保证教学模式实践改革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首先,对于学生的“学习层面”而言,设计类实践技能大赛不断融入实践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充分熟知设计类行业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且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价值导向,并为此进行不懈奋斗,形成“以赛促学”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模式;其次,“以赛促学”对于学生的针对性学习也同样重要,实践教学模式可创建不同的现场情景,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对设计行业的技术、要素、管理及设计等多方面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及时进行专业技能的查漏补缺,使其在未来就业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现阶段,我国教育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也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驱动力。在此背景下,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必须积极改革,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专业素质能力,确保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的无缝衔接。其次,随着我国各领域对于设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大部分高校依托自身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类专业不单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框架,而是更加注重设计理念的应用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构建。换而言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有关设计理念及创新思想高效融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确保各节点的协调统一,有针对性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在价值。最后,随着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发展,其逐渐演变成了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与高新技术企业(设计类)共同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可设置不同类型的设计岗位给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设计类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成为促进学生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具有现实意义。现阶段,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及严峻考验。鉴于此,本研究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模式设计、积极融入“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专业素质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改革措施,以期为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