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 房 岩 孙 刚 刘 聪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退化的严峻挑战,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生物教学中融合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生态保护意识,还能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满足了新课改的要求,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倡导符合现代生态文明的新型教育模式。
生物作为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广泛,更与大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的生物教师要想满足目前教学的要求,就要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不断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探索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意识[1]。
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与其生活相联系的“活”的知识;强调要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生物和环境特点对具体的生物知识进行讲解,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进行创新,然后融入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2]。
同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识。学生是未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一定要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了解和掌握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教育的理解不仅是新课改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依据,更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
在高中时期,由于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所以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同时,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将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3]。
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有效地提高了高中生物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对具体的生物知识能进行灵活应用和理解,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手段虽然有一定的创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生态文明教育并没有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中得到充分渗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相对简单,主要采用课堂渗透和实践活动渗透的形式。
课堂渗透主要是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生态文明知识的教授。实践活动渗透指在课堂之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生物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植物挂牌等活动,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但是仅靠这两种教学模式并不能使生态文明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完全渗透。因此,高中的生物教师在环境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利用多种教学模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态化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加全能型的人才[4]。
教学设计是开展生物教学的基础,教师一般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的导入,加强学生对具体生物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生态知识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群落的演替》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设计让学生就“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这一问题搜集一些相关的实例,由学生在课堂上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加强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了解,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提供了条件。
要想将生态教育的理念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更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生态文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如,在“3.12 植树公益行”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通过自己动手劳动将课本上的生态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对生物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环境日等节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让学生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了解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真正意义[5]。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利用生物知识去分析生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保护生态环境[6]。同时,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融合生态教育的理念,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态知识,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而人的呼吸作用要吸收O2释放CO2”这个知识点渗透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具体的生物知识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能利用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态环境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生态伦理观的形成,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师一定要融入生态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们树立生态文明的保护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态问题,在提高学生生态文明保护意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具体生物知识的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