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钰 周晓佳 黄文瑞 邓子辉 郑兴文 李炳论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获得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出现了诸如交通拥堵、公物毁坏、违法经营、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除了有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传统的城市管理的诸多弊端所造成的,如管理区域划分不明确导致人员管制工作重复,管理流程冗长导致管理人员缺乏对决策的有效执行等。在这样的状况下,国家需要一种更合适、更方便、更有效的城市管理模式。从调查中得知早在2004 年开始,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北京市东城区得以上线使用,并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随后国家又出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互联网+ 城市管理是以“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为目的,创建一个容纳大数据的城市管理平台为目标。在原有“智慧城市”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互联网+”相关的云计算、云数据库、物联网、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图像语音文本等多种媒体形式自动识别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和应用大数据下的“互联网+”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优势,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与城市管理全面融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以WEB 端为例,将系统应用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理念,将城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如图1 所示。
各网格有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城管、环卫、市政、住建、园林、交警、工商、食药等部门,如图2 所示。
建立“一格多员、一员多责”管理机制,人员分层,案件逐级申报协调(例如:普通人员、街道管理员、部门管理员、网格长),部门间相互沟通协作,层层紧扣,有条不紊,责任明确,有效管理。实现至下而上的反馈,至上而下的管理,如图3 所示。
图1 网格化管理思路图
图2 各网格人员投放情况
图3 管理机制
2.1.1 网格划分
通过“城市部件管理法与事件管理法”,固定和形式化的管理对象作为部件,人为的现象及行为作为事件进行地理编码,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库支撑的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以“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运用GIS 技术,把各区的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一万平方米的“网格”,各网格配备专职监督管理员进行实时监控。
2.1.2 两个轴心体系
建立两个“轴心”城市管理体系,一个是指挥调度系统,另一个是监控评价系统。基本建立起了由信息收集、案卷建立、指挥调度、核实结案、绩效考核、奖惩统计、用户反馈七个环节组成的城市管理流程。通过“城管通”系统及移动端用户进行城管案件上报,具有拍照、语音、图片、定位、同步传输等多种功能,目前用户已达5000 多户。“城管通”的使用丰富了案件来源,相当于增加了5000 多个“移动摄像头”,进一步拓宽了发现城管案件的渠道。
2.2.1 城市管理模式创新
互联网+ 城市管理将管理模式由“城市管理”升级为“城市服务”;工作参与由“被动督办”升级为“主动作为”;管理系统由“数字城管”升级为“智慧城管”;管理方式由“粗放管理”升级为“精细管理”;市民参与由“被动管理”升级为“主动参与”。
2.2.2 城市管理技术创新
互联网+ 城市管理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充分利用RS、GIS、GPS 的“3S”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以“工作群”实化网格,“挣工分”量化考核,“大数据”优化政策;“千里眼”强化监督;“随手拍”深化参与。
2.2.3 共享性及服务性
“城管通”注册用户已覆盖该城区城管、工商、食药监、社区等城市管理一线工作人员。该城区还将根据需要,把“城管通”的部分功能向市民开放,激发群众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责任心,打造“人人都是城市管理者”的和谐局面。
互联网+ 城市管理以用户为中心、开放创新为特点,着重于市民及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城市环境建设。运用GIS 技术、城市网格化的思想和决策分析模型等创新型的技术手段和理念来构建城市网格化管理监督决策服务系统。旨在为工作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案件处理平台,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提供健全、完善的数字城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