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2020-07-12 09:07邓馥郁
科技视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供配电电气知识点

邓馥郁

一直以来,《工厂供配电技术》都是高职高专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将本专业与相近专业区别开来的重要课程之一。既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础课的综合运用,也是其专业素质拓展课的基础,所涉及知识点在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对学习和就业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综述

“课程思政”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还引导学生看到知识背后的“德性”,继而吸收、理解和内化,为学生在大学这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进一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利国利民的初心,塑造为人做事的优良素质。

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进入电气行业工作,作为新一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具备坚定的信仰、强烈的使命感和优良的职业素质。

《工厂供配电技术》在学院课程改革后,理论课时共48 学时,共计8 个模块,31 个小节。

本课程的师资团队由长期从事供配电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教师组成,具备较强党团知识和政治觉悟,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课程思政要求,专任教师从教前均具备多年行业内企业工作经验,熟悉行企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能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时时刻刻贯彻思政教育。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课题组教师联合思政部的教师认真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领悟对“守好一段渠”的诠释,认真探讨了如何将思政精神融入课程中。课题组教师对课程知识点依次进行梳理,挖掘和探讨相关思政元素,选择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在8 个教学模块中均设置了1 至3 个知识点作为《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思政的建设主题。同时在传统教材和课程的基础上做了课程结构的调整,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改进了课程结构,修订教学大纲,引入大量课程相关实物图,补充影音视频和PPT 等多媒体课件,以及完成了典型教学案例的撰写。

本课程具备完整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和参考资料,有较为细致的课程思政考核标准,配套了工厂供配电实训室。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在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而且采用文字、影音等方式供学生作为课后的线上拓展阅读。力图实现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功能互补,将传统的技术知识传授与优秀品质训育进行了有机融合,实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为培养技术过硬兼品德高尚的“职业电气人”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措施

打破固有体系,改进课程框架。课题组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所在。发现按照传统的供配电技术教材思路,学生很难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也很难理解其内在逻辑关系和理解课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导致学习较困难也较枯燥。鉴于此,课题组经过了三年以上的框架测试,打破固有体系,以实际工程为导向,项目制为抓手,遵从学生认知理解规律,将授课框架确定为以下顺序:供配电系统概述,供配电一次系统和电气主接线,电力负荷的计算,短路电流及计算,供配电设备选择与校验,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和工业企业电气照明。

对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变教导为引导,回归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本质,采用启发式(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翻转式(自主学习、主动解决问题)、讲授式(讲授重难点、答疑解惑)、引导式(扩展思维、推而广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和分析思维。

3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案例

(1)课程开篇让学生了解课程与专业,激发学生思考自身职业定位

在首堂即绪论课上,以一个问题“你了解电气自动化专业吗?你将来要做什么?”作为课程引入,既激发学生思考,更有助于了解学情。在此互动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并不深入,甚至有误区;对自己将来进入哪个行业、想要从事哪个岗位也非常模糊;这样的学习当然就是被动而枯燥的。

等待同学们发言之后,教师针对性地讲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就业主要岗位、可以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的证书,如中级电工,扩展到高级电工、电气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等,岗位需求(包括技能证书、学历要求、发展方向等)。同时拓展电气在机械、建筑、汽车、信息等其他行业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电气技术已然成为现代工业的基础,工业4.0 离不开电气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升级,深刻体会到电气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也可开拓学生的就业思维。

通过讲述名人案例、身边案例,尤其是本校毕业校友的故事,拉近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本课还邀请了专升本成功、甚至考研成功的本院电气毕业生与学弟学妹进行线上交流,搭建起读书、就业、升学的桥梁,直接实现校友之间的精神传承。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学习更有目标,学生对课程和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课程中结合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

结合“一带一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西电东送”、特高压走廊等重大工程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分布式电网”等行业热点,引导学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思考自己身处这场时代洪流中所应努力的方向和该体现的价值。

在讲述“电力系统构成”时,介绍我国电力行业“两大电网”“五大巨头”和“四小豪门”的格局,将我国“厂网分家”、电力公司改制的故事当作扩展,在清晰明了地体会发电厂、电网、用户等各自的作用和配合的同时,让同学们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是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工业发展需要,讲故事的方式既能帮助同学们了解他们这个年龄原本不太熟悉的巨大变革,体会到我们今天如此便利的一切,都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是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更能体会到为什么电力系统关系到国计民生,自然而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

(3)紧密结合当下热点,深刻剖析相关知识点,培养思辨思维

今年3 月28 日为“地球一小时”活动日,也是与电力行业相关的热点,该活动倡导关灯1 小时,从节约电力能源入手来呼吁大家保护地球。在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这个活动是做什么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表达,但大部分觉得是非常好的活动。老师再度发问:这个活动从大的方向看,对培养人类的节约、环保意识是非常积极、正面的。那从电力系统的角度来看呢?有无可能引起对电力系统的负荷波动呢?那波动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关系到哪些部门?为什么?众所周知电能“不可以大量储存”,终端用户减少了,那么会影响到首端的发电、中端的输电、变电和配电,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少学生此时可能会产生转变认为这个活动“其实不太好,不参加”。教师接着再提出“但这个活动对电力系统带来的波动是致命的吗?有办法解决吗?”此时已涉及学生的知识盲区,引发了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顺理成章地带出“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的概念,并讲述电力系统中抑制波动的常见措施。相比于参加“地球一小时”的“用电散户”,广大的工矿企业等才是最大的电力用户,而散户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力是相对较小的。但保护地球涉及每个人生活的各方各面,因此这个活动引发大众环保意识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接着把今年南方电网的官方微博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帖子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后扩展阅读,整个过程生动而有趣,学生很容易掌握知识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要试着理解和包容。这种透过热点引导学生思考继而点评的交互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个较大的格局,培养通过思辨看待事物的科学思维方式。

4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思政建设小结

新时代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定位是高素质技术人才,学生今后在平凡或不凡的岗位上,迸发出自身最大的能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这正是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工厂供配电技术》教师团队仍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希望能通过不断的努力为培养利国利民的时代新人贡献一分力量。

猜你喜欢
供配电电气知识点
八方电气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及供配电节能思考
探究供配电变压器的推广运行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发展趋势
基于“Matlab”的供配电实验仿真分析
小议我国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