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英语课程体系初探

2020-07-12 07:21
科技视界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办学思政

田 源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0 引言

高等院校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广大青年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受众群体。高等院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能提高当今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也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在中国的高校阵营中,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21 世纪初蓬勃生长,接受合作高校教育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在中西文化共同浸润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与外籍教师接触机会及时间较多,此类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其辅助作用也与日俱增。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思政教育工作及“课程思政”也面临新的挑战。

“思政教育” 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智强教授总结的那样:“高校教师们要从思政课的要求来理解思政教育的元素;凡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政教育工作,都可以视为思政教育;只要能给学生和社会进步带来正能量的思政教育,都是好东西,都可以归入思政教育”。

2020 年,教育部出台《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 年)》 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中更是提出:“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大餐”。站在历史的角度, 高等院校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局,只有前瞻布局,才能领跑未来。 人力资源已经进入“少数决定多数”的3.0 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毕业生不仅应具备专业的技能与知识,同时也应具备与之相配的职业精神和较为深厚的思想内涵。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不仅要纳入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范畴之中, 更应成为各学科的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

1 “课程思政”的展开

在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中方承担的英语基础课程成为此类高校在校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其学习跨度长,且课时量较多、学分占比较大。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将“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融于一体,学生不仅要专业精深,还要精神丰盈。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两课”教师的责任,而是所有教师的职责所在。 英语教师更要主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强化个人的思想引领意识。 英语教师应该潜心钻研,如何将英语技能的锻炼及英语知识的传授与引导学生的思想和塑造他们的价值观相融合,从而将英语课程打造成“视野宽,正三观”的示范课程,为国际培养出更多适合21 世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而急需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基础英语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一门覆盖面极广的基础课,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理当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类院校的党委党总支也要充分重视课程思政的开展,如在“三会一课”等党务活动中, 应极力倡导党员英语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强化个人的思政能力水平的同时,也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意识。以笔者所在的一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为例,2016 年,学院党总支组织开展了“一部一品一风范”党支部品牌工作项目的立项工作。 外语党支部以此作为组织生活的主要抓手,以党建工作促进中心工作作为基准的目标导向,选择“大学外语的慕课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作为支部品牌工作项目。 截至目前,支部内党员共获批关于“慕课与思政教学研究”的省级教学及科研课题6 项,发表省级核心期刊相关论文10 篇。党员教师树立风范,引领教育教学特色发展的效应已经充分显现。 同年,外语党支部被学院确立为“先锋示范岗”,现有党员教师9 人,占教学部教师数量的50%。党员教师在英语课程教学中重视并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主导方向。面对时代赋予广大高校英语教师们的新使命,外语部的全体教师们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并引入了多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同时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别的“思政教学”类比赛,参与学校党委举办的“思政进课堂”教案大赛等一系列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面对新形势,不仅仅是党员英语教师,广大英语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总体来说,英语“课程思政”需要解决三大问题:第一,语言学习具体内容如何与思政内容结合;第二,怎样在语言内容中转入思政内容;第三,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思政。笔者所在学院开设的《综合英语》课程是面向大一大二年级各个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学时长、跨度范围广、教学内容丰富,因其较大的课时量(每周4 学时,全年教学33 周,教学时长两年),伴随学生2 年4 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其教学主要内容是语言知识,应用技巧,策略学习,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 该课程培养了学生综合的英语技能,尤其是在听力和口语方面, 为大三全外教授课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英语》教学组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蓝墨云班课、 超星平台等平台软件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2017 年,《综合英语》 被评为校级第二批课堂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以下将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从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教学方案创新设计、思政双语教材运用、网络双语新媒体辅助教学等角度展开论述。

1.1 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以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一名英语教师的角度来看,其众多外籍教师同事共事的工作环境和面对英语语言能力相对较高的教学对象,都使得其在日常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将语言的沟通能力,知识点的传授,西方文化的融入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也集中在尽快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教师甚至是党员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充分认识和意识到在自己的专业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知识点的点拨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那么,这显然是不能达到教育部出台的 《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 年)》中,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的要求。

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注重课程设置的宽口径、综合性,通过与国际接轨,致力于培养外语精、专业知识新、创新能力强、实践技能高的开拓型、复合型、国际型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始终要坚持把“立德树人”“家国情怀”作为日常教学的核心,要深刻地领悟到“育人”先“育德”,时刻思考以下问题: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 从而才能系统化、立体化、常态化、时效化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活动,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总体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既要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在教学中融入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的相关内容。 高校育人成材,更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学会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英语教师,更要积极转变教学的陈旧观念,不仅仅是党员教师,普通教师更是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对学生在思想引领责任上的意识, 积极地利用暑期时间学习充电, 努力争当新时代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笔者所在学院,全体英语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和暑期参与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举办的钉钉线上“外教社思飞学院”课程研修,就课程思政,教书育人,隐性思政等系列话题和讲座进行了充分的参与和借鉴学习,参与来自全国各地各大高校的外语教师在线分享的众多英语课程中,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了更多的教学思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1.2 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是关键

2020 年6 月,国家教育部开展了“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高校里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要同时满足国家和学生的双需求,即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多方面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高校外语教师,要了解自己在“课程思政”中能够起到的具体作用:外语教师是生力军,要将外语课转成文化课,用文化感化学生,将课堂变为育人的课堂。

然而,目前有很多外语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思政”,仅仅将其理解为课程加政治,这是非常片面和狭隘的。更有一些教师在面临“课程思政”时产生教学为难情绪,这显然是没有真正地理解“课程思政”,这一点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要从广义角度来看待“课程思政”,思政=思+政,其中“思”为思辨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和公平评价等能力才能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政”则体现在政治素养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积极的心态。

笔者所教授的《综合英语》作为专业必修课中的一门课程,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功能尤为重要。 首先,在课程大纲上进行修订,将“课程思政”设计融进来,同时强化“课程思政”的理念。其次,在教学目标上要着重强调学生有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 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厚实的英语及相关专业知识。最后, 还要强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毕业生能够适应国家、社会、地方发展的需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外事、科研、教学等工作。 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 由于学生参与外教授课的课堂时间远远高于一般院校的学生, 其思想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目前,中国高等院校的教育重点是强调中国文化的输出以及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因此,相关由中方教师授课的英语课程必须在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更加重视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及人文文化, 同时也要输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深入、深刻、深化英语教学,不断拓展语言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也要尊重课程自身的特征和规律,将课程中的知识点加以分解,充分挖掘课程知识内在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品格。

1.3 教学方案创新设计,融入思政教育

不要完全依赖现有的英语教材, 要根据课程的内容提炼、 整合并加工其内在的思政元素, 充分加以运用。《综合英语》课堂要体现出创新,避免陷入教学方式单一的窠臼, 体现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特色即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的同时,也要内化“世界公民意识”,以笔者所在的商科院校为例, 要学生既要有爱国主义情操也要有走向世界的理想信念。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前15 分钟设置一个交流环节,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 将国际新闻作为教学内容, 让大学生关注 “天下事”,借此时机加以引导,对比中西方文化,启发学生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采用集体备课、头脑风暴的模式进行,巧妙的结合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理念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例如, 一篇英语阅读文章“The Disintegrating Web-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xtinction”讲到世界物种灭绝的当今世界,看上去是一篇关于生态与物种平衡的文章,与思政教育貌似毫无关联,然而,若深挖其背景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过度发展与物种的灭绝是有一定关联的。 作为商科的学生,更要思考这一点:人类发展摆在面前的两个选项。其一,为了经济利益大肆破坏环境导致更多的生态失衡,物种灭绝。 其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协同发展,促进生态平衡,从本质上理解“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道理,为子孙后代造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贡献力量。英语教师要善于从创新的角度进行课堂教案设计,将所学的英语知识与思政内容相融合,从而引出师生间由内心而发的共鸣。

1.4 挖掘教学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英语教师只需要完成教材中涉及的语言知识点的讲授就可以了。学生只需要读读课文、背背单词、刷刷考题就能过关。这样的教与学的思想理念已遭到摒弃。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深知语言教学的特殊性, 不能满足于基本的语言知识传播,更要重视的是英语语言所能体现和反映出来的文化价值观。 语言的学习就是文化的学习,仅仅将英语课局限在纠音、背词汇和分析语法的层面就显得太敷衍了 ,教师应着重在基础之上的深入推进,如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无缝对接”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正面引导,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应积极拓展并深挖教学资源,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纵观我国目前各大出版社出版的高校英语教材,其文章选取、内容编排上多侧重英美文化,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技能为核心,而中国文化内容在种类繁多的教材中的所占比重微乎其微。由此可见,要强化高校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功能,就要大力改革教学内容,补充教材短板,优化教材结构。一是要在“量”上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积极补充《综合英语》教材英美文化“单极化”的局面。将每日新闻、时政热点内容以学生演讲或课前讨论的形式融进课堂,例如,学生的课前演讲为伟大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教师可以在学生演讲后引导学生畅想自己的梦想,从而引申至14 亿中国人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生们的热血青春在中国梦的激荡下,未来之路更加光明,前途无量。二是“质”上要有突破,增加典型意义的材料,从而能映衬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特色,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面貌。教师可以从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版入手,从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正面报道和评论资源中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完成课程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用最大化。 三是充分延展课程的覆盖“面”,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特色,在英语教学中,充分体现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多个角度。

1.5 新媒体辅助下的思政素材补充

运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内容。 如笔者所在的院校,更是加大投入, 将网络技术和资源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建立多个不同规模的多媒体教室。 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将所有课程移至线上平台进行。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加入了世界疫情专栏,学生在了解全球疫情动态的同时,为中国目前疫情控制取得的卓越成绩倍感自豪。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充分彰显了大国风范, 积极帮助受灾严重的国家,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善良、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 这些内容的补充,不仅在第一时间展现给学生全球信息的瞬息万变, 及时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动态,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当代大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2 结语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总结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培养途径, 实事求是,充分发挥出中外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为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办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思政课“需求侧”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