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原乡景观的价值体现
——以巢湖三瓜公社为例

2020-07-12 09:06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30009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原乡景观生产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 230009)

乡村是我国国土面积占比最大的区域,也是人类栖居的家园,乡村的景观环境联结着住民的日常生活,是乡村生产内容、生态平衡和文化资源综合呈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热潮,大量乡旅产业依托乡村独特的土地资源和环境风貌进行开发利用。纵观多数旅游乡村发展现状,乡村建设数量上涨,城市化不断侵蚀农田耕地,民居聚落形态及空间结构受损导致传统乡村景观支离破碎,其社会结构、经济生产和文化体系同样面临着瓦解。

乡村景观承载着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最终成果,大规模“批量式”“模板化”的短期高效的规划打破了传统乡村原有格局秩序,大都存有“城村同貌”“千村一面”的同质化趋向,而乡村摹写城市“自上而下”的开发方式致使诸如邻里公共空间等“第三场所”的退化,乡土价值观念和形象风貌消逝,乡村景观缺乏足够活力和吸引力;伴随着旅游农业热,乡村产业、景观空间多样,人群结构复杂,因生产、生活和生态三者关系的变化,加之旅游经济利益至上驱动下,其景观元素多元、文化植入现象导致矛盾产生,例如江苏省华西村高塔,合肥长临河古镇和三十岗乡的地中海风格“音乐小镇”等;面临当下乡村旅游的种种问题,应合理规划村落景观资源,发掘乡村景观中的原乡价值,从传统生产、原真生活和农业生态层面来剖析现代旅游村落中的原乡属性,并通过三生与景观的关联阐述如何突出原乡性,可见原乡景观的塑造是解决当下旅游乡村大多数问题的主要手段和必要条件,在延续乡村景观审美、生态、人文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缘起:现代乡村景观的“原乡”需求

1.乡村景观理论探析

乡村的景观环境和乡民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乡村景观被称作“第二自然”,即生产的自然,是人类农耕渔猎等生产方式和土地直接关系而形成的;也有衡量景观综合价值,认为乡村各类资源皆以聚居活动关联并涉及生活、生产和生态三层面;而生态学范畴将乡村地域各土地单元视作复合镶嵌体,受人类活动和生活影响各镶嵌体具异质性,整体由聚落、农田、水系、林地等构成的生态系统,还有相关定义认为,乡村景观是以农业活动为基底,由历史人文等因素形成的景观形态。

稳定均质的乡村景观是以根本的农业生产为主导的,我国传统农耕文化背景下以种植业为主,依此衍生出和产业相关如耕地水塘或草场等田园景观,住民生活习惯及乡风民俗相关的人文景观,以及原生如林野山地、湖泊溪涧等自然景观,乡村景观的生长也见证乡村长期以来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变迁。因此本文认为,乡村景观即以人地互动关系为核心的生产性景观类别,是集乡味生活、田园风景和生态环境一体的有机结合,并处于长期稳定慢速变化的状态。

2.原乡性景观的现实意义

(1)原乡和原乡景观

“原”字意为本源、根本之意,“乡”即家乡,为世代栖息的居所,两者组合的“原乡”一词即“原乡本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时期迁移至台湾的客家人对大陆的称呼,其蕴含其对故土的精神依恋和地域的归属认同,社会学理解的传统乡村社会是典型的腾尼斯连体社会,即恒定空间以精神情感为载体联结的共同体,由此可知,原乡可解析依托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乡土社会,在现代社会中象征着乡土情结;而原乡风景则是情感寄托最直观的价值体现,正如芦原信义(Yoshinobu Ashihara)将原乡风景视作充满感情色彩的景观,而并非单一旅游者视角的自然风土,原乡景观由乡村的聚落景观、生产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构成,是原乡性的物质空间和现存的旅游资源,如郊野田地、民间工艺、村落建筑皆是原乡性要素,是原乡景观的一部分;原乡景观传统农耕文化和乡野风景的内在联系是相协调的,农业生产景观影响下的乡村“熟人”社会中的宗俗礼教、生活风貌和历史记忆,也是景观原乡的乡土意义,是乡村地域文化与基本生活的根脉。

(2)原乡景观特质

乡村景观中原乡的关键在于“原味”,是千百年来人类经历和自然适应博弈的过程逐步推演形成以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和农业生态为一体的景观原乡;景观中的“原味”源自人类与大地景观最原始的互动关系,某种程度上传统农业价值观、生态观乃至自然观念形成传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传统乡村的乡土风俗和聚落形态等,形成村庄不同的乡野风光和风土人情;而“原味”涉及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各方面,如生产层面,是以传统农业耕作为生存根本,而耕作工具和方式,甚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作息都是“原味”景观生活美学的组成部分。

在旅游经济形势驱动下,现代乡村易出现耕地荒废、人口迁移等多重现象,保护原乡景观的特质,促进有机更新和生长,即应遵循自然生产规律,还原乡村生活原貌和维稳生态循环的前提下,注重地域性、真实性和乡土性的“原味”表达,是解决现代乡村现状的最佳途径。

3.原乡中的三生功能特质

传统农业景观中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三者的关系是协调整体和恢复再生的循环系统,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农业生产本质构成了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文化景观,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湿度和土壤肥力综合因素造就了多种类型的农业景观,例如南方以水稻耕作为主而北方以旱作耕作为主;生活层面的聚落景观、村落建筑、民间礼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都是长期以来经历时间沉淀而形成的,乡民多依田而居,因生产形态易导致村民饮食结构、文化习俗诸多地域多元差异,其多样性不断有机更新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是某区域或特定范围内基于生产生活多重功能的表征复合体,农田、耕地、村落、林地、湖泊、河渠等物质空间都属于农业生态的范畴,是自然和人工风景相结合的产物,生态的自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价值,是农业文明中各类文化景观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桑基鱼塘土地模式利用为例,是整体循环共生的生态系统;旅游活动充分挖掘三生功能的特质,为乡村永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案例辨析:三瓜公社中的景观“原乡”

1.三瓜公社项目概况

(1)三瓜村落现状

三瓜公社整体村落位于巢湖汤山西麓,坐落于安徽巢湖市市区的东郊,北纬31°,其毗邻的环巢湖区域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与长江相连属于长江水系,自古以来稻作农业为该地区主导产业;其规划范围包括原老街大奎村、东洼村村庄聚落和周围农田地带,原先村落仅有汤山各时期叠加的破败旧民宅,后由淮商集团和政府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历时两年时间共同打造的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建成后被评为多项旅游类奖项,如“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安徽省省级特色小镇”等称号;三瓜公社地理位置优越、依傍巢湖紧邻半汤温泉,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旅游特色明显,具源远流长的古巢国巢氏文化、古温泉文化等。

(2)三瓜的旅游资源

规划建设后的三瓜公社以具体产业特征划分为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和西瓜美食村,村落围绕民俗文化、餐饮休闲、旅游观光和电商销售等多领域探索农业和商业价值的契合,以乡村农业生产为基底,结合农旅结合的电商新模式提升基础农业中农产品的附加值等,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三瓜公社作为乡村旅游村落中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典型,南瓜电商村是电商的聚集地,主导“互联网+”农业产业,覆盖如京东、天猫、一号店等诸多线上资源平台,开发有茶、泉、农特产等系列商品,衔接物流提升农业产品价值;冬瓜民俗村主要以民俗博物馆、手工艺作坊和主题农业休闲带为产值,和本地农耕及巢国文化探寻结合,开发出如烧酒坊、油坊、陶艺坊、油坊等手工艺体验作坊,还有乡村舞台、打谷场等民俗生产活动体验突出民俗文化;而西瓜美食村依靠远山近水的自然资源以农家乐形式的餐饮服务业为主,凸显鸡犬相闻、田园乡味、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

2.“原乡”和 “非原乡”的三瓜

旅游业发展主导的乡村经济,景观“原味”的提炼需从各类空间层次来显现,通过设计者专业的手法粉饰原村庄;但村庄整体文化内涵和乡野风味的提升,需依托景观“原乡性”的本真与真实。

(1)景观风貌

农业基质是景观风貌的重要部分,将三瓜公社中的绿化空间定义为村庄景观环境、农家院落环境、邻里景观环境和不同业态的环境。村落入口景观以远山、水系和耕牛小品的搭配还原了传统乡村园林中的水口园林景色,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青年客栈原本荒废的后院则采用篱笆、汀石围合院落,种植绿叶蔬菜恰到好处展现出农家本真的生活状态;乡创基地无论是电商商家庭院还是农家院落,都是乡味生活场景的真实诉说,采用红灯笼点缀悬挂在院落建筑主体,树枝篱笆、砖砌墙墩等乡土元素的运用,以及农耕景观设施的结合还原了整体乡村生活生产的原生风景。但局部农家院落乡土元素和建筑风格不相协调,更有传统景观和同质化景观历史肆意堆叠易产生的负面效果。

(2)文化设施

三瓜村落中的文化设施归纳为农耕设施和景观设施,在景观节点展示上,西瓜美食村鱼形草编造型诠释了渔猎农业生产价值,三瓜村落交界处的粮仓设施体现农耕文化生产过程中的储粮环节,而入口处的水景景墙利用当地建设过程中大量废弃的旧瓦当,既具形态审美又延续了乡土之美,在村落建筑形象展示方面,如打谷场景墙摆放的农具和民俗村建筑外立面展示的耕犁、圆匾等与农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景观设施;生产规律是农业景观的基础,旅游乡村开发中存在部分违背自然规律的表现,如村落空间放置的农具如石磨石辇等是否和村民生产活动相符,农具用途是否需要介绍等,而河渠硬质驳岸是否和灌溉水车匹配,水车的放置与村民生产无关,作为旅游需求既无解说也无作业原理。

(3)村民空间

传统乡村中村民空间主要供村民休憩或集会的场所,旅游业植入后,公共空间的服务对象变得多样,功能需求的满足也有变化,如冬瓜村年久失修而荒芜的牛棚,经过修缮后变为冬瓜村社员服务中心,一方面成为附近乡民的集散场地,另一方面定期的民俗表演、戏剧表演和夜晚的篝火晚会,以满足更多的人群;对比来看,南瓜电商村村口的小型公共广场中张拉膜等现代不相关的堆砌和周边环境氛围不够协调,缺乏乡村活力。

(4)建筑形制

建筑形制的原乡特质在三瓜村中大体表现在建筑主体形式、建筑保留用途和建筑元素等方面,如乡创基地建筑形式延续原有框架,外立面改制为土墙肌理;傻瓜网电商平台的前院门廊由砖石结构砌成,搭配红灯笼和乔木具农家生活风味;南瓜村中保留建筑原为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粮仓,现保留未翻修见证了上世纪的历史记忆。但冬瓜民俗村尽头处一座体量庞大的现代化农产品直销中心,其建筑形式及色彩与整体乡村景观环境格格不入,所以设计伊始就应以地域属性和乡村文化的原乡性为设计要义。

三、优化策略:契合三生的原乡景观

1.遵循原乡生产规律

乡村生产直接影响村民生活质量,传统乡村生产过程中农业观念深厚,人地情感深厚,农业生产景观如云南元阳县的哈尼梯田景观、江南太湖区域的圩田景观和湖南洞庭湖地区的垸田景观等,因气候变幻地质等差异所表达的文化内核不尽相同,所以遵循地域性生产规律和生产环节是景观稳定有序发展的前提。旅游经济产业介入,原先单一的农业转变为以农业、工商业、互联网等多向产业的融合,乡村土地价值弱化,一方面应配合乡村旅游发展多产业,开展多产业活动,以农业景观为主要生产规律,利用其他产业辅助农业,如进行物流平台衔接、搭建乡创平台,提升农业产品价值;另一方面在旅游型现代化乡村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每一景观尺度和内容的适宜,包括景观文化设施的乡土表征和景观风貌的农业表征。

2.还原本真生活面貌

乡村生活风貌的本真既是传统乡村真实的生活风景,也是旅游者所想看到的生活场景;还原乡村本真生活面貌即还原生活的原真性,原真性涉及村庄景观各级空间,包括建筑样式、景观绿化、民俗节日、邻里空间等层面,生活原乡性塑造需以村落民间礼俗、地域文化为根基,以村庄景观空间为主要承载,才能够最大限度还原本真乡村生活。

(1)建筑形制:在现代化乡村中保留原有建筑的主体框架结构,维持老房更新危房修缮,以原建筑风格为原始风貌进行再次设计,整体建筑风格、材料、颜色和质感等趋向一致却不完全统一。(2)景观风貌:包括村庄农业及聚落环境、院落及邻里景观环境和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等,三瓜三村庄中保存农业生产基础上,维护原有田园景观和乡民日常生活空间景观,院落景观可以用兼具观赏实用双重性质的农家园圃来实现,而邻里空间需满足住民和游客双方审美需求,多采用本土材质和就地取用材的原则;乡村的民俗文化贯穿各空间类别的精神内核,利用农业景观中的特质体现其原真价值。(3)文化设施:三瓜村落中文化设施包含农业设施和景观设施,在材料选择偏向木质、竹制、石制和砖制的使用,对乡村常见如稻草、瓦当等废弃物以艺术化的手法表现等。

3.重塑自然生境系统

乡村原乡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传统农业生产环节的闭环带来农业生态的平衡,某种程度上特定地域范围的生态功能具有自我恢复能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采用一定程度调节稳定生态循环,例如桑基鱼塘的循环效用,巴厘岛梯苏巴克灌溉系统调节水文连通以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生态调蓄;建议以村落聚落景观为基本单位,其一保护现有生态群落和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发展,在旅游乡村建设中多因地制宜,采用当地树种调节局部微气候;其二保存原有乡村肌理,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延续乡土生态并延续乡土再生。

四、总结

乡村旅游开发的本质是乡村农业景观,景观原乡性塑造是其本质需求;从生产规律、生活本真和生态系统三层面分析原乡中的乡土风味,通过三瓜公社三座村庄的设计规划,再现三生原真乡村;因此结论认为,现代乡村旅游应以乡土原乡景观为资源,促使传统景观原生性和现代景观有序性协同发展,对提升乡村吸引力和旅游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原乡景观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阿宽的生产小组
原乡人·漂泊者·白面具
景观别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原乡组诗
原乡诗二首
原乡(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