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二中 276300)
写生是美术专业的绘画术语。是面对实物和实景直接描绘物象鲜活生命的个体感受,是自己对物象的有感而发并且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写生一定是强调个人感受的、主观概括的提炼。写生包括户内写生和户外写生(户内写生主要是静物写生和人物写生;户外写生是指风景写生)。户内写生常用于基础教学,户外写生则既用于基础教学又用于创作的灵感捕捉。无论是户内写生还是户外写生,都是提升不同阶段绘画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写生教学是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以以其他的临摹、画照片的教学形式替代。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基础绘画能力的有效方法。
翻开中国美术史,有尽人皆知的张璪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等语句,我想这都是对写生的理解和感悟。写生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利于深入认识客观世界,提升形象思维。中国美术界的著名画家刘海粟曾有十上黄山写生的壮举。他的每一次旧地重游都有不同的感悟,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七上黄山写生他意犹未尽,八上黄山带了一方新印“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黄山是我友。”一次次的新发现,新感悟使得他的山水画人山合一,其艺术个性得以充分体现。以上是国画在美术史上的一笔,那您还记得中国国美术史上其他画种的光辉大作吗?王式廓的素描《血衣》、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李之焕的版画《初踏黄金路》等这些具有时代特征令人仰慕的力作无一不是艺术家一次次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经过写生再写生,写生再创作相结合完成的。
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靠的是老一辈的观察、分析、实践、升华,一步步脚踏实地钻研努力取得的。那西方美术的发展是不是也同中国一样呢?19世纪法国写实主义画家柯罗倡导“面向自然,对景写生”。那时,他时常住在枫丹白露森林,同挚友杜比尼一起作画。每年到外国和法国各地写生,代表作《孟特芳丹的回忆》《蒙特之桥》都是忠实于眼睛,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抒情诗样的艺术。此外,法国印象主义画家也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主要是抓住太阳照射物象的闪动感这种直接的感受,表现色点所营造出的光色氛围和效果。最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莫奈,他的一系列组画《睡莲》《草垛》《卢昂大教堂》都是侧重表现同一场景。相同的物象在不同光线气氛下的色调美,忽略掉物象的写实轮廓,追求绘画色彩关系的独立之美,表现瞬间的印象。莫奈和雷诺阿诗人曾因不满学院派教学而离开画室到巴比松的枫丹白露森林区对景写生,他们抗拒世俗,坚持写生,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印象主义的色彩,外光对创作中外艺术作品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努力,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价值的宝贵艺术作品和艺术指导,我们应该坚守传统“写生教学”阵地,在传承中发展更好的基础教学。打好美术之路的基础,学会观察、取舍,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为日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做好铺垫。反之,去了大学再回头来补基础课,得不偿失。经过近几年的实际教学发现,绕过写生课进行基础教学,学生不知道如何构图,不知道光照过来影子什么样等一些基本的基础常识。学习培训时,经常听到不同院校的大学教授和专家也在感慨现在的选拔性高考前培训的学生,在大学创作很难!为什么?基础不牢固。绕过写生教学是不可取的,即便写生课短期效果不如其他方法见效快,也绝不能绕过写生课,包括静物和风景。世上任何一种学习都没有捷径,只有认真、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才会学有所成。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开展美术教学必须明确教学方向,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其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的课程。户内写生主要是练习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理解对象的结构,不断锻炼眼手结合的能力。人们都听过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画蛋的故事,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射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画鸡蛋是练习基本功。这就是写生的必要性。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自然圆熟地配合大脑,才算得心应手。户外写生是美术教学主阵地,是对客观事物认识、总结、归纳、表现的过程。大自然的物象千变万化,有春的希望和生机,有夏的梦想和壮观,有秋的收获和凄凉,有冬的期待和肃静。大自然的景物千姿百态,有的优美,有的丑陋;有的高大,有的渺小,有的茂盛有的干枯。面对鬼斧神工的天然艺术品,画者要全身心地投入、迅速地捕捉景物的造型特征,抓住直接感受。这种直接感受是通过观察色彩和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呈现的直接感受。这种直接感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题,认识与表现物象规律的能力。理论上我们学过原色、补色的基础知识,但是我们面临实物时,仍会感到困惑、无从下手。为什么呢?
我们理论上获得的间接经验不能充分地表达自然界崇山峻岭、湖光山色的活力与生气。我们要经过大量的写生训练,利用构图,比例透视,明暗对比,色彩的冷暖,虚实相间这些规律性理论,给画面赋予人的思想、表现力。在户外写生课程中,写生训练可以激发我们的绘画兴趣。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的山石溪流中,真真切切地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和对话,我们会感受到万物的生长微妙却饱含生命力,这会激发出一种绘画的欲望,感受到有感而发,这就能赋予绘画生命力,我们也能体验到到美术专业所特有的乐趣。进而,我们要学会观察物象的特征,前后的空间、色彩关系,主次关系,均衡关系,不断地提升审美、构图、表现的能力。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抓主放次,集中主动表现而非被动描摹。李可染在《谈学山水画》中说:“看与写生相比相差得多,因为看只能得到模糊的印象,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写生一定要很仔细地选择对象。画的时候不要坐下就画,要对景久坐,对景久观,对景凝思细想,要设计。”户外风景写生是对绘画规律的总结,是培养基础的绘画技能和美术素养的有效途径,更是认识生活感悟生活不断促进绘画创作的意识积累的重要一环。黄宾虹曰;创造,由游览写生成之,写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户外写生是个人感受,主观概括的艺术表达,是真正的艺术之路。
户外写生的路上我们还要学习理论技能的应用,提高画面构成的能力。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出的“六法论”,其中的经营位置就是合理地安排比例、结构、布局和构图。这说明构图的重要性。一幅作品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成败。在课堂上靠临摹和理论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艺术美绝不是凭空想象创造出来的,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只有在真实的大自然中,我们思考怎么画?为什么画?怎么能画好?注意表现的主题如何突出,如何概括取舍,均衡画面制造自己想要的臆想效果,才能观察,才能关注,才能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者,才能使画面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写生。
林风眠早在抗战时期,就创作了一批颇具风格特点的风景画作品。但那时,还不成熟,尚未将风景作为一个体系进行总体的打算。1953年,他曾去苏州天平山写生,他对苏天赐说过,天平山的游历他收获很大,他觉得“可以画一种新的风景了”。经过两三年的沉淀,他的这种新风景最后形成了一个体系,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围绕“秋”为母本的许多风景画。如《秋鹜》《秋天》《秋色》《秋林》等。由此可见,艺术家的创作源于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对自然造化的直接参悟,最终以简单凝练的形式语言写景状物。户外写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优秀绘画作品的发源地,是专业学习的必经之路。
在美育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户外写生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方式也是专业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是学生绘画和创作学习的必要手段。虽然岁月变迁,时代发展,但写生必须扎根于课堂教学。习总书记讲“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从此刻出发,回看中外美术发展之路,艺术家是从写生中不断成长起来的。由此,高中基础教学要坚持常抓、狠抓写生课堂,这是培养专业学生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坚持写生学习,由浅入深,学以致用,为培养更多的“师人心”“不师人迹”这样有思想的、专业的、优秀的艺术人才而努力,做好艺术事业铺垫的阶梯,让学生都站在阶梯上攀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