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现代高校女教师的职业生涯潜力探讨

2020-07-12 09:06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学群体

(江南大学 21412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男女之间的生理性别差异不再是决定社会分工的唯一要素,许多职业领域的男性统治现象逐渐被打破,女性在社会各领域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的扩招带来了高校教师群体规模的扩大,其中高校女教师群体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的涌现,这些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于高校女教师的研究在职业发展、角色冲突、生育政策、幸福感等方面已获得许多成果,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高校女教师由于生理性别这一重要因素引发的一系列困顿与难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女性群体的成长,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女性主体出发,从积极的角度去发现她们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发展潜力。因此,本文试图打破人们对高校女教师的旧有的消极认知,从积极心理学层面对高校女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上的潜力进行探讨。

一、社会对高校女教师角色认知的局限

(一)无法承担生理性别带来的工作强度

由于女性生理的特殊性,高校女教师每周的可工作时间是少于男教师的,而面对的工作量以及评价指标却是同样的。同时,家庭里的事务以及孩子的照顾问题基本由女性承担,这就更加重高校女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高校女教师的工作强度确实是高于男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教师就无法承担高校教育者、研究者甚至管理者这样的角色。高校女教师和男教师一样,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优良素质的群体,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她们不会简单地被动接受,而是会通过全面地提升自我积极寻求应对策略。

(二)难以找到家庭与工作的平衡点

家庭与工作就像摆在成年女性面前的天平的两端,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始终是一个难题。旧有观念认为,女性应该主内,理应负责好家庭事务,这一观念始终困扰着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先进女性。然而,人们低估了社会的发展速度、忽视了当今女性处理事务的能力,如今的女性群体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自如地面对生活和工作的种种事务。高校女教师作为女性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在协调好家庭和工作基本不存在问题。

(三)职业发展后劲短缺

美国社会学家坎特(R.Kanter)提出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概念,指的是一类无形的、人为的困难,使得本来够资格的人在组织里的晋升变得可望而不可及,常被用来描述女性上升空间中所面临的障碍1。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具备高学历、高知识储备远远不能适应当下社会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必须通过职业发展不断获得提升。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共识是:和男教师相比,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后劲不足。归根究底,还是来源于“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纵观社会各领域的顶层人物,女性在其中所占比例少之又少,这一现象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人们对女性在职业发展上的偏见。女性在职业发展上并不是后劲不足,而是在同等条件下,女性在工作上的可投入时间远远少于男性。所以,现代社会下的“女权主义”的崛起不应只体现在口号上,而应该在职场上对女性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女教师的角色归正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或学派,它采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与美德等积极因素,发现了这些因素有促进人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和蓬勃发展的一面2。

积极心理学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和主观幸福感为核心目标,关注人的健康、幸福与发展,主张从积极入手发展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以使人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和幸福3。

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现代的高校女教师不再是以前那种囿于自身的生理性别以及被社会旧有认知局限在特定的社会性别中的女性群体了,她们积极把现代社会性别观念的转变以及发展带来的便捷转化为自身职业发展的助力器,以积极地心态去调整、不断适应自身在高校教师这一角色。

(一)工作的满足感为职业发展助燃

人们普遍认为男人是理性的,女人是感性的。男人对工作的热情可能来源于不断完成的高挑战,那么女性在取得同样成就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满足感可能会比男性更强烈。那么要维持这种满足感,高校女教师便会不断地寻求发展自身的机会,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活动、研讨会、教师发展项目等。

(二)生活的智能化使教师之路行稳致远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断智能化,高科技产品逐渐把女性从家庭事务的时空局限中解脱出来,譬如智能家用电器的出现大大解放了女性的双手,让她们的时间变得更加可控;餐饮服务业的发展让女性不再成为“家庭煮妇”,让她们的精力可集中于自己的事业上;交通工具的便利让女性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之间切换自如。

生活方面不仅有智能化带来的便捷,而且社会分工的日益明确也为高校女教师减轻了许多负担,比如家里的家务可以由钟点工完成、孩子课后可以交由辅导班负责等等,社会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便利让高校女教师得到了“大解放”,她们不必只承担“相夫教子”的角色,可以放心地走出家门,走上教师岗位,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去过完整的人生。

(三)社会的职业认同带来的正向引领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其职业的认识、情感、期望以及对自身职业能力的综合认识和感知,包含如何成为教师,教师应如何行动以及如何看待教师工作等要素4。

我们的祖国要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那么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这一职业必然会不断受到重视,这是不容置疑的。高校女教师承担着培养我国高级人才的重任,其社会价值不言而喻。而且相对于负责初等、中等教育的女教师而言,高校女教师获得的社会认同度更高,这种社会认同感不断激励着她们在工作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三、高校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分析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我们应该善于发现高校女教师身上的“力量”与“美德”。那么,作为女性教师群体中学历素养较高的群体,高校女教师毫无疑问具备许多优秀品质,而这些区别于男性的独特品质理应成为她们职业发展的突出优势。

(一) 敏感的问题意识

敏感的问题意识是一位教师在工作中必不可缺一项基本素养。高校女教师由于其感性的性格在工作中能更敏锐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发现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时,应及时与学生沟通并反思自身的教学是否存在不足。

高校女教师的这种问题意识不仅在解决教学问题上有优势,而且也有利于自身发展。由于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地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不断学习新的研究方法来提升自我,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等教育人才。

(二)人际交流的优势

相比较而言,女性比男性天生具有与人交流的优势。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的相处能力所带来的优势使得女性更易融入新的环境。在语言交流中,女性一般倾向于使用委婉语或迂回的方式来表达一些可能让人尴尬的事情;女子讲话还注重优雅而含蓄,尽量避免粗鲁5。由于高校女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和不同身份的人交流,比如学生、教师同辈、著名学者等等,所以女性所特有的擅长与人交流的这一角色特征在高校教师的职业环境中必然给高校女教师带来优势。

(三)较高的敬业度

由于女性对于情绪更为敏感所以更加注重情感体验,一旦她们对工作产生情感,这种情感所带来的敬业会比较持久。同时,相对于男性爱冒险的特性而言,女性更倾向于长期坚守同一个岗位6。

高校女教师的敬业精神无疑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助力因素,有了敬业精神才能负责任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职业发展中行稳致远。

总之,高校女教师群体并不像社会既有的观念意识中所谓的缺乏职业发展后劲,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现代高校女教师已经逐渐摆脱性别差异带来的桎梏,逐渐显示出属于女性所特有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优势。

注释:

1.陶晓燕.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 149-151.

2.陶新华. 积极心理学与二十一世纪的教师[J].今日教育,2017,122-124.

3.蒋平. 趋向积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认同与自我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5,5,49-51.

4.张宪冰,杨桐桐,张蓓蓓.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37(26): 24-26.

5.何柱,女性语言的特征及其性别原型对两性言语交际的影响[J].邢台学院学报,2012,27(4),106-108.

6.王广新,男女有别:心理学视角下的两性差异教育[J].中小学管理,2017,8-10.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心理学群体
“没有用”的心理学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跟踪导练(二)5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