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 100000)
俄罗斯的汉语教学史可追溯到公元18世纪彼得大帝时代。1715年,彼得向中国派出第一个东正教驻北京使团,这成为俄罗斯本国最早的汉语教学与汉学研究机构1。18世纪30年代末,俄罗斯莫斯科和彼得堡的科学院与外交部先后4次举办过汉满语翻译学校,积累了一定的在俄罗斯进行汉语教学的经验,出版了一批教材。但其教学原则、内容与方法较为中式,不太适合俄罗斯需求。俄罗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М·罗蒙诺索夫从1755年俄罗斯创办第一所现代大学起,就提出了开办东方学教学的设想。但在18世纪很遗憾并未得以实现。到19世纪,俄国汉语教学快速发展,1854年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成立,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学院一起被称为俄国“东西两中心的汉语教育基地”2,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高等教育的优势,全国范围内的汉语教学日益兴盛,在此基础上的汉学研究也愈加深厚,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远东联邦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亚非国家研究所3是业界公认的三个著名汉语学中心。
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背景下,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日益紧密,俄罗斯政府对于汉语态度日趋积极。2018年12月,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监督局副局长安佐尔·穆扎耶夫代表俄政府表示,2019年将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中进行汉语科目的考试,这无疑将引导更多的俄罗斯中学生学习汉语,助推“汉语学习热”的持续性、深化性发展。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当代,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都可称俄罗斯汉语教学界和汉学研究界的翘楚。但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于俄罗斯的汉语教学现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汉语教学的研究发表于1993年4,且存在少许信息偏误。新时代背景下,亟需进一步的信息补充和深入研究,加深对俄罗斯汉语教学、汉语传播的了解。本文希望在此方面做一些努力与尝试。
1724年,圣彼得堡大学成立。根据尼古拉一世的法令,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语言系(东方系)于1854年10月22日成立,成为俄罗斯东方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当时,圣大东方系系主任由А.К.卡泽姆别克担任,一众著名的汉学家授课,如Х.Д.弗雷恩、И. Н.别列金等。А.К.卡泽姆别克精通十国语言,维基百科评价其“将俄罗斯的东方学引领到了一个不逊于欧洲的水平”。东方系存续到1919年后暂停,卫国战争期间决定从1944/1545学年开始重建,今天已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东方国家地区现代和古代文化、语言、宗教、历史研究中心。目前,东方系有包括中国语文教研室在内的17个教研室,开设了学制为四年的本科生项目和学制为2年的研究生项目。在师资方面,东方系目前有170位教师,包括2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33位教授和56名讲师;共有587名学生,并开设了40多种专业。在系任教的同样还有东方学学院、经典手稿历史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人类学及人种学博物馆(珍宝馆)及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专家们,也有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和欧洲、亚洲、非洲其他国家的教授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讲座。
中国文学教研室是东方系历史最悠久的教研室之一,早在1855年便已开设中文课。中国文学教研室的成立、俄罗斯中国学第一个研究流派的产生与俄罗斯科学院院士В.П.瓦西里耶夫(1818-1900)的名字紧密相连。雄厚的科研及教学潜力使得中国语文教研室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如在经典及现代中国语言和文学领域,在和传统语言学方向(如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中国民族心理学等)紧密联系的学科方面。大部分学生有去所学语言国家进修的机会。学生的必修课包括理论语法,语言文学历史,所研究国家的民族学,地理和历史。长时间以来,中国文学教研室都是东方语言文学研究新方向产生形成的科研和教学基础,这些新方向又逐渐转变成东方系独立的教研室。最近的一次是2011年韩语和东南亚语言教研室的形成。2011年9月起由А.Г.斯托罗茹克(中文名:索嘉威)教授担任中国文学教研室系主任。
目前东方系中文教研室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语文学概论、古汉语、中国文学史(古代、中古代,新时期)、现代中国文学史、汉语(包括文字学概论、语音、口语语言、教学课文、文学作品翻译、社会政治类文章、科学文献等方向)、汉语理论。除去以上主要课程,目前东方系中文教研室的公选课包括:东方学和非洲学概论、现代东方学概述,、公共语言学等。汉语专业的其他课程包括:东方学家翻译训练、老舍生平及创作、张贤亮生平及创作、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汉语手迹、中国方言、中国词法学、中国经典小说、中国传统戏剧、中国传统话剧、中国经典诗歌等等。东方系的教学大纲里还包括到中国进修学习一年,强化学生的汉语实际应用水平。
1993年12月13日,在圣彼得堡中华人民共和国总领事馆的协助下,圣彼得堡汉语中心成立,与中国语文教研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中国驻俄总领事馆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汉语教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4年起汉语中心每年举办“HSK -汉语水平考试”以及“汉语桥”区域性选拔赛。2005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后(实际开学时间为2007年),HSK考试和“汉语桥”比赛划归孔子学院主办。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以“加深中俄两国友谊,促进两国相互理解”为宗旨,致力于普及中国文化,促进对汉语、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了解。中方合作院校为首都师范大学。引人注意的是,圣大孔院的官网介绍中,有这么一段话:“需要强调的是,我校孔子学院成立的基础是东方系团队。东方系已经从事了160多年的汉语教学工作。因此,我们能够将我国的优秀教学经验与中国的最新教育技术、汉语教学材料相结合。”5
圣大孔院的汉语课目前包括两部分:一是《标准汉语》课程,为期两年,包括4个学期。一个学期含4个月的课程。1个月有8节课,计16个学时32个小时。按此统计,一年内学员学习中文的时间为256小时。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听力和阅读技能,教授电脑中文输入法以及使用中文词典的方法。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能够掌握约500个汉字、约1000个单词,完全可以通过HSK的初级水平考试;二是汉语口语课程,主要针对学过汉语并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
除去汉语教学工作,圣大孔院在文化传播方面积极作为:承担了《孔子学院》杂志俄文版的编辑工作,面向全球俄语地区发行;在孔子学院总部以及中国作协的配合下,逐步落实翻译出版计划,近十年圣彼得堡大学的翻译家已经陆续出版了近10本中国作家作品;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图书馆是了解中国文学作品俄译汉状貌的首选之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方古籍宝库之一,其中有许多是在中国都难以寻觅或早已绝迹的善本孤本。从2010年起,圣大孔院将其列为优先项目,开始此类书籍的学术目录整理和出版工作;在圣彼得堡冬宫剧场举办全俄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比赛;组织孔子学院学员到中国参加文化体验夏令营等,可以说,圣大孔院属于“老树新芽”,植根于圣大几百年的深厚积淀,同时在新时代的春风下抽枝发芽,为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汉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更多的国际合作契机。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俄罗斯的整个汉语教学及汉语传播界都起着“领航员”的风向标作用。东方系历史积淀古老,圣大孔子学院被认为是“全球孔子学院中最好的一所”6,对东方系及孔院汉语教学情况的梳理可以由点及面,让我们对俄罗斯的汉语教学和传播的总体状态有大致的了解。
教师方面,目前东方系中文教研室一、二年级授课教师为俄语教师,三、四年级时课程变得丰富,增加了古代汉语、报纸阅读、文学翻译和汉语口语,除了“汉语口语”课程由中国教师授课外,其余所有课程用俄语授课。孔子学院有15名俄罗斯教师,包括东方系副教授、讲师、博士生、硕士生、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手稿研究所研究生等,2名中国教师。《标准汉语》由俄国教师授课,而口语课程由中国教师授课。东方系中文教研室主任表示:教研室师资团队的活力在很大程度适上取决于高校的工作条件和国家的社会保障。逐步实现中文教研室师资以及孔子学院师资的年轻化是一项战略任务,因此通过硕士和博士教育培养人才,并为年轻教师创造好的发展前景是当务之急,也是未来的关键任务。
教材方面,苏联时期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基础汉语教材(龙果娃、扎多严科等合编)出现在50年代中叶7,有重阅读和研究能力,口语稍弱的倾向,随着中俄关系的发展,目前汉语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的大纲采用了圣彼得堡知名汉学家编写的教材,包括著名教授H.A.司格林编写的《汉语入门》,以及А.Г,索嘉威教授编写的《汉字学入门》;此外孔院还采用了一些新的汉语教材,如《当代中文》、《长城汉语》,使得孔子学院的教学更加丰富有趣。
教法方面,东方系汉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单独的入门语音课程。在第一年的前两个月学习期间,学生学习汉语的声音和音调,然后才开始学习词汇和语法。与入门语音课程并行,学生将学习214个汉语关键词,藉此打下初步的语言基础。三、四年级课程侧重于将各种文本(新闻,艺术)从中文翻译成俄文。孔子学院的授课特色以实用为主,课程大纲设立时,着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口语和书面交际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还会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汉语字典,如何在计算机上输入中文字符等实用技巧。
总体而言,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汉语教学秉持汉学研究传统,借助首屈一指的优秀师资,定位高精尖汉语人才培养,东方系中文教研室毕业的学生大多成为研究型汉语人才、服务于政府机关的精英人才,孔子学院的学生素质和追踪评价较高。新时代背景下,圣大正利用孔院平台,争取更多教学资源。目前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正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开发教材,进一步提升针对于俄语地区学生的教材质量。用圣大东方系常务副系主任罗季奥诺夫的话说,“相信与北京语言大学这样专业于汉语国际教育的高校合作,能够产出在俄罗斯汉语教学圈起到引领作用的教材范本,进一步推进俄罗斯地区的汉语传播”。
注释:
1.李逸津(2004)俄罗斯汉语教学与汉学研究的发端,《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2.韩莉(2011)1917年前的俄国国内汉语,《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月刊.
3.蕾桑(2017)俄罗斯喀山大学汉语教学现状研究,南京大学硕士论文。
4.张静贤 费锦绣(1993)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的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5.http://ci.spbu.ru/o-nas
6.雅兰(2013)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现状调查与分析,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谭傲霜(俄)(1994)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