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071000)
家具作为人日常生活、工作的必需品具有不和替代的重要作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具的种类也日渐丰富,其不仅是一种功能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休闲之余所使用的一种艺术与技术完美融合的一种产品形式,是家具文化的重要体现。从更深层次出发,家具设计首先需要其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工作与生活,同时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要以更加多样化的功能以及独特的设计形式来满足人们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审美需求,从而在不断的发展中凸显自身的实力,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家具市场来看,无论是在工艺、原料、设计、技术、包装、导购以及终端陈列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千篇一律的店面、恶意的市场竞争、主导设计理念的缺乏以及严重的同质化都严重阻碍了家具市场的发展。因此,如何打破已有的发展禁锢,更好的进行家具多维度的创新设计,促进家具市场的稳定发展迫在眉睫。
伴随着技术美学的诞生以及不断的发展,传统的美学形式逐渐败下阵来并逐渐被人体工程学形式所取代。人体工程学作为更加科学的美学形式在强调家具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们对于家具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力图为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生活体验。
作为家具设计中的“作用点”其无遗是整个设计的点睛之笔,不仅能够很好的支撑人体重力以及整个家具的外部造型框架,同时还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加舒适、灵活的体验效果。椅子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家具能够很好的为人们提供一个简单休息、工作的小场地,因此设计师在对靠背椅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会为很多椅子增加一个“作用点”,这个“关键点”能够很好的起到调整靠背支撑的作用,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椅子靠背的调节,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能够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让椅子的设计更加科学、美观。
“线条”的存在与人体工程学密切相关,是家具形体勾勒的关键所在。同样,在椅子设计中,线条的合理利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椅子的柔和性以及曲线美,与人体的弯曲度更加贴合,更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同时“曲线”的融入为家具造型带来了更多的灵感,为家具设计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力。
“点”“线”“面”作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因此“面”在家具设计中同样意义重大。桌子的桌面、床的床面作为与人体接触做广泛的部分对其舒适度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设计者要充分根据压力分布的大小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设计,以便更好的保证家具产品的舒适度,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效果。
“以人为本”作为人性化家具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指在满足家具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设计者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行为习惯、心理状况以及思维方式等特点对家具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强家具人文关怀的特性。例如之前提到的座椅的设计我们不仅需要满足使用者生理层面的需求,同时还应该从心理、行为等层面入手,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儿童家具作为家具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人性化设计就尤为突出。儿童家具是否人性化,需要我们从色彩、功能、材质、造型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与测评,进而更好的确保儿童家具的安全性与人性化,更好的满足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对色彩较为敏感,因此,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儿童家具的设计者要从色彩上进行多层次的设计,色彩要适当丰富,确保对儿童的视觉发展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同于婴幼儿,青少年时期的儿童更加注重家具设计色彩的个性化以及新颖感,因此设计者可以通过不同手法以及形式的处理从而满足青少年对色彩的更高要求。
儿童家具要注重造型上的人性化设计,家具产品的外形不仅要满足儿童的年龄特点,同时要重视家具产品的美观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在家具设计中,我们要严格坚守“安全第一”的设计原则,确保家具的安全性。首先,儿童家具要具有一定的质量,确保家具的稳定性,避免因家具不稳固、太轻等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的发生;其次,儿童家具的防护栏要充分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确保防护栏安全有效;再次,对于家具的边沿方面,要避免菱角的出现,可采用圆滑的边沿避免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刮伤或碰伤等情况的发生;最后,避免传统关锁装置的安装,要配备通风孔,以便更大限度的确保儿童的安全。
首先设计者需要确保儿童家具原料的环保性,杜绝有害材料的使用,其次尽量采用榫卯结构进行儿童家具的组合与安装,从而更好的确保儿童家具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其文化内涵更为浓厚,在家具设计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得到了很好的弘扬与发展,其家具形式不仅多样化,同时还蕴含着我国古代人们的思想内涵以及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就目前我国家具市场的情况来看,家具生产企业虽然一再强调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但是很多企业往往缺乏自己的家具设计团队,更多的是对传统家具或者其他国家设计经验的仿照。因此,为了更好的脱离这种抄袭贴牌的家具生产模式,各家具企业以及设计团队要积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更好的将传统家具文化与现代艺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结合,在赋予家具本土文化特质的同时进行更多的创新,从而更好的确保我国家具设计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更是蕴含着古人的无限智慧以及对世间万物的各种看法,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这种“意蕴”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当今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例如我国自古讲究“天圆地方”,所以我们能够发现我国桌子的设计很多都讲究上圆下方,很好的保留了我国传统圆桌的样式,确保了我国家具设计意蕴的一致性。
家具设计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我们不仅需要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还需要创新元素的加入。因此在家具设计的形式方面,设计者可以对中国传统家具的体制以及装饰纹样进行更加灵活的、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改革与创新。明代家具大多讲解“阴阳互依”,注重量自然材料的使用以及造型的简约。同时典雅柔美的宋代家具、精炼的秦汉家具、富丽繁琐的清代家具以及丰满华丽的唐代家具都呈现出了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为现代家具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灵感,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家具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在情感表达方面是深入人心的、是丰富多彩的。通过一些典型思想的利用,在设计中为家具赋予更加丰富的情感寓意能够很好的激发使用者的某种感官感受或者激发其情感共鸣,增加了家具的文化内涵以及吸引力。
伴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日益丰富起来,在此基础上,技术美学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并且在家具设计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与生命力,使现代家具设计拥有了物质功能美、使用功能美以及精神功能美,是物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结构技术作为家具设计的重要重要支撑其表现多样化,在板式家具设计中往往通过结构的拆装得以体现,其中无论是伸缩折叠装置的运用或者活动式、紧固式的连接方式都很好的确保了家具结构的灵活性,让家具使用更加得心应手。实木家具设计则主要借助榫构件的结合以及受力结构的准确定位确保家具的严密完整,增强家具的结构美。
折叠家具作为技术美学较为突出的代表很好的节省了家具的使用空间,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家具的使用与收纳,更好的突出家具设计的功能性。
与此同时,设计者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元素的加入增强家具的美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说,家具的功能在当今社会中已经不仅仅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基本保障,而是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为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感触与美感,家具已经成为了当今大众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作为家具设计者,要充分了解使用者的有关需求,正确把握大众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趋向,从人体工程学、传统文化、技术美学等多方进行更高层次的家具设计,丰富家具的功能性、舒适性与审美性,确保我国家具事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