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中的“侘寂”之美

2020-07-12 08:55:52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250100
大众文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材质美学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250100)

一、侘寂美学的起源及定义

(一)侘寂美学的起源

“侘寂”最初起源于中国宋代(960-1279)时的道教,后又传入佛教禅宗一派,主要是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尤指无常,最后在日本茶道文化中形成理论,逐渐成为体系。

侘寂源于中国,却成为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有其必然形成的因素,对于四面环海的岛国来说,天然的地理劣势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使日本民族有着独特的世界观——美之短暂的哀物观,便是侘寂美学形成的地缘文化根基。

“侘”(日语 wabi),最初体现于日本战国时期的茶道师千利休所创立的侘茶之道,以枯寂黯然为追求,着重突显岁月洗练后的古雅、质朴、收敛与粗糙。“侘”就是清静无垢的佛世界,拂去甬道、草庵的尘芥,主人与客人摒弃尺规法度的约束,尽心交谈,此间之中唯有生火、烧水、饮茶,再无别事。

“寂”(日语sabi)则源自古典俳句,尤其是松尾芭蕉及其弟子所秉持的独特创作理论:吟咏苍古,又保持距离,带着游戏的姿态自如游走于日常生活间。“所谓‘美’,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被‘美’俘虏的人,要么会成为美的牺牲者,要么成为美的毁灭者,却难以成为美的守护者、美的创造者。”而“寂”恰恰是面对审美对象,可以倾心之,但不可以占有之,要做到不偏执、不痴迷、不执着、不胶着。

二者本是指代不同的美学范畴,茶道中的“侘”与俳句中的“寂”,但因含义几乎相同,后来索性就将其合璧,称之“侘寂”。

(二)侘寂美学的定义

“侘寂”作为日本古典文艺美学,与“物哀”“幽玄”并称为三大美学,日本美学家大西克礼是最早从哲学和美学角度对其进行系统化研究,参考大西克礼著作《风雅之“寂”》,可将“侘寂”概括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寂声”,也就是听觉上的“寂静”“安静”。“寂声”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声”来表达寂静的感受,日本江户时期的俳谐师松尾芭蕉所著俳句“寂静啊,蝉声渗入岩石中”,便是此意中的“寂”。追求“此时有声胜无声”的听觉效果。

第二个层面“寂色”,是指视觉上“寂”的颜色。“寂色”与我们常说“陈旧的颜色”相近,但并不具有否定、贬低的意思,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肯定之意,即为经过时间的沉淀后,载体所呈现出来的本色。从色彩感受上来说,会给人以磨损、陈旧、厚重之感,同时也代表了洒脱、朴素、低调、简洁的韵味。

一群九六式攻击机飞走了,又有几架零式战斗机摇着翅膀高速晃了过来,它们沿着石廊山石廊山阵地低空掠地而过,七点七毫米7.7机枪子弹在地上溅起一排排白烟,接着,又传来几声航空弹沉闷的爆炸声。

第三个层面“寂心”,是指主观精神上的抽象之感,也是“侘寂”最为核心高深的层次。有了“寂心”便可摆脱客观环境的约束,从而获得感受的主导性、自主性。客观环境喧闹不止,主观感受可以闹中取静,所谓“寂然独立”。

“侘寂”作为一种美学意识,本身就成为一种超然的审美境界,摆脱世事纷扰,摆脱物质、人情等社会性束缚,实现心灵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洒脱。

二、侘寂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

21世纪全球文化大融合,西方文明仍以强劲势头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或许对于生活在幽暗烛火中的东方人民来说,电灯带来的光明太过耀眼,使人趋之若鹜,心驰神往。

在室内设计中,西方潮流以引领者姿态雄踞在流派众多的室内设计风格中,极具西方特色的元素穿插于各类设计风格中,例如抛光的地砖,光滑的家具,平整无痕的墙面,闪亮如金子的金属材质,筒灯、射灯、吊灯等各种强度用途的灯具,无一不有着各种程度的反射,它们试图照亮每处角落,让脸上的皱纹也无处遁形,这大概也印证了西方求真求知的态度。

只是,这些设计元素依旧适应于当今室内设计中吗?结束一天的快节奏工作,归家后依然是敞亮的环境,平滑光亮的家具映射疲惫的倦容,近乎完美的棱角提醒着紧绷的神经不得放松,长此以往会带来视觉与精神上的不适感,使人的压力一天更甚一天。

侘寂美学思想介入室内设计中,恰好可以弥补现今设计中“工业感”“现代感”的不足,将迷失在物质世界的人们拉回自然之所,慰藉忙碌的身心。此外,在室内设计中营造侘寂之美,也是对室内设计发展的一个补充。

三、侘寂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比利时设计师Axel Vervoordt就乐忠于用侘寂的审美意识来营造室内空间,他所参与设计的美国曼哈顿格林威治酒店里的TriBeca阁楼套房,受到设计界的追捧,并且以每晚15000美金的价格,引得富豪争抢。同时,他也是西方最懂得侘寂的人之一。TriBeca套房的成功,印证了侘寂美学融入室内设计并非无稽之谈,而物欲纵流的资本社会也需要一方安抚心灵的净土。

(一)在室内设计形式上的原则

侘寂美学在设计形式上推崇自然永续,这种自然形式是指所设计载体的原始面貌,遵循空间本身特征,与材料的天然形态为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处理,以达到意想中的和谐状态。例如粗糙墙面的原始肌理,残缺不齐的木头,无需将它们一一打磨至平整光滑,需保留物体或空间中的粗糙手感与不完美的形式。

(二)在室内设计色彩上的表现

室内空间中的色彩以素净雅淡为主,尽可能突显材料本身的天然色彩。倘若必须用到人工进行色彩调配,应注意拒绝使用色调过重的艳丽色彩,避免有张力变化的视觉效果,色彩饱和度要相对较低许多甚至有些许混浊的颜色。整体色调搭配要显得沉稳、内敛、质朴,以达到犹如时间沉淀在物体表面的厚重感,使置身于此的人平和安稳。

(三)在室内设计材质上的选择

在材料的选用上侘寂美学提倡自然材料,并且可以循环利用,这里的自然材料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纯天然材质,也包括绿色环保的材质,如天然植物纤维织造的材质以及低排放的胶合板、纤维板等有机材质。

此外除去对材质的适当防护外,也无需过多的人工干预,保留材质天然带有的肌理、质地等,稍加修整即可,不追求完美对称与平整光滑,材质中的残缺之美,也是侘寂的体现。

(四)在室内设计陈设上的体现

侘寂美学空间中的陈设物品,没有风格的界限,唐代的甬像、中世纪的挂毯、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干枯的花、缺口的碗等都可以在这里达到和谐统一,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物品交融,体现一种静态的时间流逝。但切勿产生堆砌拥挤之感,“极简”也是侘寂美学的一面,摈弃华丽复杂的摆设,布局要简约雅致。

四、结语

“侘寂”美学虽然是日本文化背景下催生出来的审美意识,但归根溯源同属于东方文化。在本文所总结的素雅的色彩、自然的材质、粗糙的肌理、带有岁月痕迹的家具以及极简的布局等等设计要点,并非要将“侘寂”本身展现的淋漓尽致,此外对西式设计元素的批判,也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将这种美学意识与室内设计相融合,为居住者营造自然朴实的安定之所,在远离白日喧嚣后,有独属于自身的禅意天地。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材质美学
陈奕含室内设计作品
大众文艺(2023年9期)2023-05-17 23:56:00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室内设计作品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现代装饰(2020年12期)2021-01-18 05:38:16
衣服材质大揭秘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上海建材(2017年2期)2017-07-21 14:02:10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