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探析

2020-07-10 13:18梁伟张胜旺郭一丁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

梁伟 张胜旺 郭一丁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蕴含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是新时代大学生汲取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阵地。在课程教学中凸显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挖掘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之关系、社会与自然之关系的科学论述,揭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系统的、全面的理论支撑。通过探讨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个维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其生态文明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态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4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95X(2020)02-0168-05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20.02.012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LIANG Wei, ZHANG Shengwang, GUO Yiding

(School of Marxism,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ontains extremely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which is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absorb the idea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we should highlight the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excavate Marxs scientific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society and nature,reveal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provid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ntegrate the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materialism,dialectics,epistemology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guiding their behavior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 and nature.

Keywords: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ourse teaching; Marxist philosoph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馬克思主义理论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深入学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必要途径。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三章为例,阐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实践论、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个方面所蕴含的马克思的生态智慧,讲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达到增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内化于学生的内心,外化于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其践行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塑造其健全的生态人格的目的。

一、生态文明教育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从未有过的恶化程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威胁整个人类生存的世界性难题[2]。现阶段我国的自然环境不容乐观,生态危机尤为凸显。我们不仅亟待解决人口问题,而且需要直面土地资源退化严重、森林生态功能衰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自然危害频繁等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基于此,党中央明确提出“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3],从而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取得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以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相协调为基础的和谐的现代化社会状态,它代表了人类从只注重发展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人类中心主义”工业文明到逐渐明白自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这一转变,代表了人类从小我走向大我、摒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粗糙的发展方式这一发展历程。只有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缓解人与自然紧张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意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纠正其错误的价值观,促使人类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和大自然的法则,认清人类在自然中所处的地位,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平等的康庄大道。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和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赋予我们的精神召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必经之路。新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理论和实践中的进一步突破与深化,是当代大学生形成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力。新时代大学生是沐浴着伟大思想成长的一代,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只有经过生态文明教育的洗礼和造就,他们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为建设美丽中国出谋划策。

二、在唯物论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看法和把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4]21。“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5]151马克思的观点深刻地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学中,要重点加强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阐明,这是对意识统一于物质的说明,同时也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统一性的诠释。现代思想教育要让大学生明白世界统一于物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大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并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从目前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具有哲学性、思想性的问题。人类文明从依赖自然、敬畏自然的原始文明,到刀耕火种改造自然的农业文明,再到征服自然的工业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自然的态度也从懵懂无知演变为无限的索取。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只知道贪婪地、无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所需要的养分,却不能正确地、理性地看待我们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2017年中国环境公报》指出,空气质量问题是中国目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破坏自然行为引发的恶果。报告中提到,2017年全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只有9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总数的29.3%,另2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0.7%;338个城市发生重度污染2 311天次,严重污染802天次[6]。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反思自身行为,反省人类对大自然做过的错事和坏事,从现实中吸取教训,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生态圈,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必须打心底里意识到人类对大自然曾经的错误行为,摒弃科学技术进步下的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错误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重新审视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工程。我们必须掌握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努力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解。物质的统一性原理归根到底服务于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对改造世界有着非同一般的指导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是人类敬畏自然、尊崇自然,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处共荣的文明。因此,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自然的先在性,尊重大自然,认识到大自然孕育万物,是人類的母亲,我们要像对待母亲那样爱护它、尊敬它,同时还要认识到人不应该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和社会,而要能动地认识自然界和社会,并且利用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人们应该自觉遵守大自然的法则,保护动物,爱护植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7]176。

三、在辩证法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8]520,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664辩证法包括联系与发展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观点,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核心要义,也是在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该课程的教学能够以点带面双管齐下地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列宁说过:“每个事物(现象、过程等等)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10]191唯物辩证法的内在涵义告诉我们,要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以变化的发展的眼光和原则看待这个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生命共同体”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生的,该思想是普遍联系观点最真切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实践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防止孤立的、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和行为。因此,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时,要教会大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去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去看待生态问题。“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11]95人与自然是一个共荣共生、休戚相关的有机整体,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性的行为最终都会伤及人类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教导受教育者自觉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不随意践踏草坪,要珍爱生命。要让新时代大学生明白,人与环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辨证统一的整体,只要有某个部分受到损害,这个整体也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只有两者和谐相处,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才能最终达到人类永续发展的目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37,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中讲解对立统一规律时,首先要让大学生掌握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认识到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理解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时,新时代大学生要坚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做到“索取”与“给予”的相互统一。最后,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同时从根本上转变他们对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观念。让大学生明白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去增长经济,并培养他们在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可以做到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兼续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过程、状态和规律。在对受教育者传递质量互变规律时,我们要让其明白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众所周知,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者相互渗透,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的生态危机的出现是人类从工业文明开始不断对自然界进行肆意破坏而造成的。马克思曾提到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居民,为了耕地而毁灭了森林,致使这些地方成为不毛之地[8]998。由于当时的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顾后果地破坏生态环境,导致这些人类的文明发源地从曾经的富饶美丽变成了如今的荒凉贫瘠。身处黄土高原的人们特别能感受到被风沙肆虐的感觉,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这个昔日的繁华之地满目疮痍,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2004年的山东省威海市大乳山一片荒凉,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完全没有任何绿色可言。随后的10年里,人们开始对大乳山进行生态修复,科学地循序渐进地绿化荒山,增加动植物多样性。在不懈的努力下,大乳山终于又变成了植物丰茂碧海蓝天的自然风景区。所以,无论从理论出发还是总结实践经验教训,我们都要教育大学生注重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积极努力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平时应该注重绿色行为,循环利用水资源,重复利用纸张。只有注重点滴,才能把我国建设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数得到星星的美丽中国。

六、结束语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需要全社会付出共同努力并且为之奋斗的事业。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践行生态文明的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崇高。大学生要加深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与学习,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精神养料和思想智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生动地展现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帮助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去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本质上明白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培育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其生态文明行为,从而使其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4-8.

[2] 张胜旺,丁为民.现代文明发展生态转向的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2014(6):49-53.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17年中国环境公报.[EB/OL](2018-05-31)[2019-10-20].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5/201912/t20191231_754132.html.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 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4] 张胜旺.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分析[J].生态经济,2013(2):67-71.

(编辑: 朱渭波)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