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巩聪聪
3月4 日,省委书记、省委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家义到省内医疗单位调研座谈时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是中医药大省,要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山东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不乏山东省属企业的身影。山东鲁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华集团”)旗下的山东鲁华龙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华龙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围绕中医药与大健康,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鲁华龙心董事长梁会亮,就鲁华龙心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发展规划、引才引智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山东国资》:3 月23 日下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 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可见,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医药业内人士特别是中医药企业经营者,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鲁华龙心公司董事长梁会亮(左)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摄影/曹龙)
梁会亮:首先,作为中医药业内人士,我感到非常自豪。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相关统计表明,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能够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同时,作为中医药企业经营者,这样的好消息进一步提振了我带领团队推动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提振了我们专注中医药事业、聚焦大健康产业的信心。
《山东国资》:这几年“大健康”的概念很火,您怎么理解“大健康”?
梁会亮:大健康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第五波经济浪潮新支撑。“大健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涉及的产业非常多,比如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健康管理等多个生产和服务领域。鲁华龙心倡导的“大健康”概念是一种注重健康前置的概念。我们认为,健康应该从治未病开始,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基本目标。免疫力是人的核心竞争力,这点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已经形成普遍共识。从年初到现在,我们主打免疫力调节功能的产品龙心口服液订单激增,时常处于脱销状态,也从微观层面反映了疫情冲击下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从大健康产业发展和企业定位的视角讲,我们想做的大健康产业是围绕我们多年来形成的集“地龙”等中药材养殖、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优势,在我们擅长的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等领域扩展大健康产业,先做精做专,再做强做大。目前,我们的产业结构中,药品类产品占比为70%左右,保健品类产品为30%左右。众所周知,药品类产品主要用于疾病治疗,保健品类产品主要用于疾病防控。相比之下,保健品类产品更加契合大健康的健康前置和治未病概念。因此,未来几年,我们将适当提升产业结构中的保健品类产品占比,以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重大项目破解发展空间之困
《山东国资》:您刚才提到,鲁华龙心的一些产品时常处于脱销状态。扩大产能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应该是目前企业比较迫切的愿望吧?我们注意到,2 月12 日,鲁华龙心中药智能制造项目列入山东省2020 年重大建设项目名单。这对于改善鲁华龙心的发展空间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龙心大健康产业园规划图
梁会亮:入围重大建设项目名单,表明相关主管部门看好鲁华龙心产业发展前景。鲁华龙心中药智能制造项目是鲁华集团顺应国家医养健康发展的方向,为做大做强医养健康产业实施的重要举措,主要以鲁华龙心现有产品为基础,发挥企业在“地龙”领域的前沿优势,拓宽企业发展空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项目志在打造规模性的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区——龙心大健康产业园,内容包括药品生产基地、中试基地、研发中心、中国地龙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健康教育基地、中医药特色文化旅游基地、数据管理中心、智能化生产示范基地等,为企业加快实现中药现代化、智能化生产,提高中药质量、保障中药疗效,推动西药研发项目成果转化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助力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鲁华龙心中药智能制造项目的建设,将成为集团医养健康板块“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
《山东国资》:目前这个项目进展情况如何?未来是如何规划的?
梁会亮:目前进展非常顺利。鲁华龙心中药智能制造项目得到济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每周到现场跟踪进度,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第七服务队相关领导也多次到现场指导。项目前期立项已于2019 年完成,土地证及用地规划许可证业已取得,工程建设规划许可已公示。目前,重要设备招标、施工图设计审查等工作都已完成。环评、安评、水土保持等一系列工作报告正在编制中,同时正在抢抓工期开展桩基施工作业。
根据规划,鲁华龙心中药智能制造项目的建设周期为2 年,预计2020 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全部封顶,2021年底完成试生产并通过GMP 认证,2022 年正式投入使用。同时,我们现有的生产厂区也不会丢弃。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生产厂区周边已经非常繁华,我们将充分发掘这种人气优势,打造起健康产业体验园,作为鲁华龙心产品推广等活动用地。
《山东国资》:近年来,鲁华龙心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在中药现代化方面。目前,公司主打产品有哪些?具有什么特色?
梁会亮:“地龙”是中药学名称,即我们平时说的蚯蚓,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20 世纪90 年代,鲁华龙心引入清华大学蚯蚓综合利用提取技术,开创“地龙”医药及保健品产业。经过20 多年的发展,鲁华龙心已成长为集“地龙”等中药材养殖、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公司,具有GMP、GSP、QS、SC 等资质,拥有60 多项国家专利,储备了多项紧贴市场需求的研发项目,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鲁华龙心已进入市场的系列产品覆盖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等领域,形成了药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为主的产品结构体系。主打产品方面,形成了芪龙胶囊、龙芪溶栓胶囊、龙心口服液“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其中,芪龙胶囊和龙芪溶栓胶囊均为独家产品,对预防脑梗疗效确切;芪龙胶囊是国家医保产品、国家中药保护产品、国家三类新药;龙心口服液是借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经科学化裁而研制出的保健食品,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除此之外,公司目前还在全力研发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的新药,将尽快拿到生产批件后推向市场。目前国内使用该药主要依赖进口。
鲁华龙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围绕“地龙”等中药材发展大健康产业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鲁华龙心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医药发展需求,以中医药创新为主线,以“地龙”为核心原料,深度挖掘其药用价值,打造“地龙”健康产业领军企业。
《山东国资》:企业在“十四五”期间有怎样的发展战略?计划采取哪些更深层次的举措?可否提供一些数据方面的精确规划?
梁会亮:2019 年7 月,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考察组到鲁华龙心产业园现场考察。考察组重点了解了鲁华龙心与山东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合作申报的“中医经典名方芪龙胶囊药效物质发现、辨识及质量控制研究”项目。此前,鲁华龙心生物及芪龙胶囊已在省委“中医药强省”报告中体现,并获刘家义书记批示。报告中提到,鲁华龙心的芪龙胶囊疗效确切,将催生“小地龙、大产业”,惠及农民、造福患者。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刘家义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小地龙”做成“大产业”,努力打造绿色创新型健康产业集团。目前,鲁华龙心正在鲁华集团指导下制定更加科学性、前瞻性的“十四五”发展目标。未来5 年,我们将重点围绕心脑血管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和保健食品三大领域全力打造产品体系,以实施培育芪龙胶囊大产品战略、研发消化系统新药、建设龙心大健康产业园为三大发展主线,通过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明确以龙心产业园作为山东省、鲁华集团、鲁华龙心“三重点”的战略定位,抓住我省打造中医药强省的有利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将产业园建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打造鲁华特色品牌。
二是坚定不移提升研发水平,尽快推进省级技术中心等重点平台申报工作,超前谋划组建中国“地龙”产业研究院,与中科院、知名高校加强联合,打造国内一流研发团队。
三是善抓机遇努力拓展市场,坚持吃透用准国家政策,持续跟进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疫苗研制等项目,早规划、早起步,抢抓市场先机,丰富企业产品体系。
四是加速推进企业机制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企业资金实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机遇。
我们将抓住公司被确定为山东省员工持股试点单位的契机,尽快完成员工持股工作,同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实力战略投资者,持续优化股权结构,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同时,进一步推进公司证券化进程,力争2025 年登陆科创板。最终将企业打造成为中药现代化典范企业、“地龙”产业领军企业。
《山东国资》:3 月初,鲁华龙心发布了招聘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鲁华龙心对人才的需求是否更加迫切?
梁会亮:是的,非常迫切。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人才的缺乏已经开始制约企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机制的完善需进一步强化。特别是随着龙心产业园的建设,企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窗口期”,管理人员、技术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对高端人才求贤若渴。所以,我们今年启动了“引才计划”,多渠道招聘人才,着力打造可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优秀团队。
《山东国资》:在吸纳优秀人才方面,鲁华龙心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梁会亮:鲁华龙心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通过完善机制,系统性、针对性吸纳紧缺人才。
一是采取“筑巢引凤”策略,通过打造科技研发平台,引入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对形成的重大科研成果、节约成本的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的工艺升级等,我们都将出台政策给予奖励。
二是采取“因凤筑巢”策略,着手建设三个团队,即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创新的技术人才团队、忠诚的青年人才团队,采用猎头挖才、市场引才和校园招才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引进优秀的技术人才;结合“三项制度”改革,探索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职业经理人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管理,在薪酬与市场接轨的同时,业绩目标设定、绩效薪酬占比等也都要与市场接轨;健全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健全完善为“岗位、绩效、能力”付薪的全面薪酬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