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2020-07-10 05:26杨秀平王丽萍张晓波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验式基础教学方法

杨秀平 王丽萍 张晓波

(1兰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50;2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商贸系,河北 邯郸 056005)

一、引言

20世纪初期,“生态”作为一门学科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1],生态课堂也随之产生。1931年美国教育学家沃勒首先提出“课堂生态学”的观点,将生态理论、社会理论与教学活动结合[2],围绕课堂教学展开生态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我国关于生态课堂的研究起步较晚,起初的研究多为移植国外的理论[3]。在众多的教学研究文献中,从生态课堂角度探讨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几乎没有;其次,生态教育缺乏实际教育情境,导致操作性。因而,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具体课程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既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又能推导教学实践研究,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今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挖掘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丰富“创新创业基础”课堂的教学理念。

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现有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首先设定调查目的与调查内容,从调查对象、调查工具、调查操作步骤、统计方法等方面拟定调查方法,通过课堂气氛呆板且效率低的问题、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传统课堂中师生关系的非生态化等的调查问卷的编制,汇总统计数据,对大课堂师生关系的相互影响进行统计分析。

第一,对课堂气氛与效率的调研。2016年教育部规定普通高等院校均要开办创新创业课程,使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迎来大班授课的局面,这样的大课堂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高校的实际,通过调研分析“创新创业基础”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讨论状况,教师授课内容的学生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难易程度,课堂监管难度,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效率状况等。

第二,通过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调研发现,课时缩减,课堂授课与听课压力加大;学生课下自主性与积极性的发挥程度、考核方式的状况、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状况等不容乐观。

第三,传统课堂中师生关系的非生态化,诸如:思维观念上师生地位的不平等、情感心理上师生情感交流少、交往环境上人文精神的缺失、行为方式上交往方式的单一等。

本文将生态学理论应用到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遵循生态大课堂的生命性、多样性、互动性以及和谐共生性的原则,探讨创新创业基础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营造和谐氛围,实现教学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和谐、教学方法的多样。

三、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的内涵

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通过分析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和环境之间的生态联系[4],追求师生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建立参与主体心理和行为都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通过优化课堂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讨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的特点,诸如:联系与动态结合、多元与共生结合、开放与互补结合、差异与标准结合的特征;构建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发展模式。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是基于传统课堂(课上)教学目标分解为课前目标、课中目标和课后目标[5],形成“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目标链”基础上,从价值导向、内驱动力、服务形式、资源结构等方面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四、“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教学设计

(1)根据教育理念设定教学目标是“大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流程建立反馈,以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建立“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的“四水平”的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技能与实际,按照难度水平设定4个等级,建立进阶式的课堂教学目标链,以实现学生“自主-课上-课后”学习的目标链,实现教学的“四水平”的课堂教学目标链,实现“三链融合”,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生态互动大课堂下的“四水平”课堂教学目标

(2)确定学生在“大课堂”的主体地位

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主体性教学,就要转变观念,建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必将引起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认识和实践过程、再认识和再实践过程中,从教室、网络、实验室、基地、企业五个方面建立与学生的互动联系,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促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3)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大课堂实践育人体系

打造创新创业课程的三课堂联动,即第一课堂——教学课堂,第二课堂——校内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类学校教育活动,第三课堂——实践动手能力、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三课堂联动体系。

首先,大课堂教育目标的有机整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根据不同专业群的特性,将三课堂联动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整合。

其次,大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整合。根据协同理论,以专业为依托的第一课堂是基础,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讲授,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通过举办赛事、讲座、创新主题训练班等形式的第二课堂,促进专业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建立多主体教学相长的协同学习模式。

再次,大课堂教学方法的交叉融合。针对第一课堂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结合新生代学生的特点,注重授课内容与时俱进基础上的开放性,借助现代教育工具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融合,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现无缝对接与有效互动,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第三课堂的开展打下基础,如图3所示。

图3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三课堂联动体系

(4)实施三阶段教学任务衔接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从混合式教学流程设计和混合式授课方式两个方面展开。针对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小节为基本授课单元[6],根据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授课阶段,在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流程设计,将现代教学教学方法进行交叉设计教学流程,如图4所示(图内矩形代表教学资源,圆角矩形则代表相关的教学活动)。

图4 “创新创业基础”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流程

(5)设计适合于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流程

依托于MOOC、金课等课程平台,丰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考虑到创新创业课程大课堂授课教师人数多、课程数量多、课堂学生多的特点,以教师为单位,根据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的目的进行学生分类,开设课程实验班,通过对比研究分析适合于大课堂的教学过程。

五、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实施的保障举措

本文将生态学理论应用到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遵循生态大课堂的生命性、多样性、互动性以及和谐共生性的原则,探讨“创新创业基础”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营造和谐氛围。

(1)“创新创业基础”生态大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考虑建立师生交流平台拓宽课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渠道,增进相互影响加深师生的生态课堂交往;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更新教育思想与观念、通过交往方式等的改变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师生交往方式,利用对学生的关爱创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成教学相长。

(2)强化“创新创业基础”生态大课堂建设的责任

通过强化高校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建设的责任,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生态课堂建设促成和谐生态课堂环境的构建,促成创新创业基础生态大课堂中多元共生目标的实现,打造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互动环境、和谐氛围,通过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促成多主体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和谐共生。

(3)深化“创新创业基础”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的价值认识

深化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建设价值的认识,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互动体验式生态大课堂建设的常态化,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习型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与政策环境,在体现创新创业基础教学整体价值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根据教学的差异与学生类型的差异,考虑教育者的职业生涯与规划,在价值标准的限度内,对多主体贯彻生态大课堂理念。

猜你喜欢
体验式基础教学方法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