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敏
摘 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区域土地资源在时空上的总体布局与安排,其实施会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巨大影响。为减少可能导致的不利生态效应,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引入生态风险评价机制尤为必要。本文根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点,在对生态风险涵义理解的基础上,从风险源、风险受体与风险效应三方面设计了生态风险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突变评价法构建了定量模型,同时确定了生态风险分级标准和可接受性评判方法,并以金口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规划实施期间,区域生态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该规划对土地系统具有正面效应,所产生的生态风险能够被接受。研究成果能够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决策分析和管理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对相关规划的生态风险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2-0029-01
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最强烈的要素之一,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发展速度空前,人们对土地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土地利用的格局、深度和强度不断变化,土地利用的类型趋于多样化,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引发如物种灭绝、土地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致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质量,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抑制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土地生态安全,正确引导土地生态系统空间演化方向,促进土地生态结构体系的稳定性,有必要开展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防范相关方面的研究,关注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研究因人类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生态环境所遭受的风险,并预测未来的生态不利影响或评估因过去某种因素导致生态变化的可能性。因此,在现有土地生态风险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述,提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防范措施,对于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障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同时对未来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研究进行展望,以期能够为未来土地利用生态风險研究有所帮助。
1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风险问题
1.1 土壤污染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导致土地利用强度高[8]。2016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项目”研究报告显示,深圳市土地利用强度已接近50%,远超过国际警戒线(30%)。在这种高位的土地利用强度下,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污染向农村耕地扩散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前几年的南方大米镉超标事件就是典型的土壤污染案例。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9]指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土壤污染还危害人居环境安全,威胁生态环境安全。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存在土壤污染,可能通过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暴露方式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还可能进入地表水、地下水,造成饮用水源污染。
1.2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土地利用总体实施效果而言,执行力度缺乏相对完整的评价机制,正因为缺乏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对于评价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界定基本上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这就导致评价缺乏一定的规范性。
2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管控措施
2.1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贯彻中共十九大提出的“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具体落实上,要加强土地利用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从“看得见的数量、空间管理”向“看不见的质量、生态环境内涵性管理”转变。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耕地保护,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持续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只有满足土地资源本底健康和土地利用过程清洁两个条件,土地利用才是可持续的。
2.2 生态风险管理
(1)评价结果显示规划在促进区域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和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当地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其实施工作,应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计划予以有序推进和落实,加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与统筹协调,严禁擅自调整或改变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建立健全土地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2)在规划实施期间,金口河区的生态风险具有空间差异性。虽然小河流域和金口河流域的生态风险等级一致,但相较而言,前者的生态风险度更高,主要原因是该区域的工业企业集中,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同时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水导致农作物受灾的问题非常突出,这就为实际的生态风险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周期较长,为保证其实施效果,避免违规利用导致的不利生态影响,还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控和跟踪检查,特别是要重视3S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的有效应用,以及时反馈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结语:生态风险因子作用机理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是进行生态风险防范的基础,土地利用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是导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应该加快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的应用,建立完整的理论和评价体系,在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和LUCC研究时,多结合“3S”技术平台,综合各种评价模型判断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影响因子及主导因素,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影响。同时,加大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尺度,特别是沿海地区景观生态风险的研究,充分发挥“3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控、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预警等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嘉琪,石培基.民勤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研究[J].中国沙漠,2013,33(3):928-936.
[2] 环境保护部.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报告[R].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