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丹 孙维瑾 佟玥丽 张莹
摘要:目的 通过传统护理和细节护理分别的对照应用与实验,对比哪一类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效果更加可观,并观察细节护理的最终成效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手术室没有开展细节护理之前的90例患者,设定对照组,同时在采取细节护理之后患者中设定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手术室护理,而观察组进行细节护理,对分别开展相应护理之后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一个综合对比,从而分析是否有有效性和应用效果的明显区别。结果 临床护理干预之后,对照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情况明显要更多一些,而护理满意度也不如观察组更高(P<0.05),正面说明细节护理应用后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都得到了明显的优化。结论 临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细节护理进行操作的效果要比传统护理管理与安全管理效果更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护理工作的细节质量与安全控制,辅助整体护理质量的全方位优化。
关键词:细节护理;护理安全;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应用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216-02
引言:
就实际情况而言,临床手术室护理工作具备着较强的特殊性和关键性,其自身对于安全和质量要求较高,风险较高而工作量也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如果并不能进行相应的技术工作优化,满足无菌等各方面的要求,就可能会带来一定安全风险,影响护理质量与效果,甚至会对患者的康复带来一定不利影响[1]。为了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加强细节护理十分关键,尤其对于整体安全性来说会带来积极影响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实际性优化,所起到作用也相对较为明确。传统护理模式疲于应对日常护理工作,并没有充分关注每一个安全细节,而应用细节护理之后,则可以弥补这方面安全性的不足[2]。本次研究就主要围绕着临床手术室开展护理过程中,应用细节护理之后,是否对护理安全能够带来积极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0例患者都是本院手术室所收治进行手术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应用阶段不同,将传统护理方法应用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n=90),开展细节护理阶段患者设定为观察组(n=90)。两组患者手术包括了普外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骨科手术等,对照组年龄24-71岁,平均(39.5±8.7)岁,观察组则25-72岁,平均(40.1±8.6)岁。患者都满足有关手术指征等要求,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等基本情况没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满足了对比试验的可比性要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术中进行手术室护理,静脉给药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严格进行三查七对,按照规范要求以及制度要求进行相应的护理,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观察组开展相应的细节护理,首先术前护理对需要的器械、仪器、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情况进行充分掌握,然后進行提前查对,按照查对制度严格进行相应的观察,控制手术室每天手术人次[3]。严格进行前期有关器械的准备以及无菌操作,保障其无菌操作规范性,对于消毒不合格或者外表有异常器械杜绝后期使用,加以更换,避免出现无菌等控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现象。在护理人员管理方面,合理进行排班,避免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过大或者过于疲惫、忙碌而造成差错的风险,优化整体科室管理效果。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讲解手术治疗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不适感,讲解麻醉方法以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同时注重介绍类似疾病手术治疗的经验,解答患者的疑问,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其次积极进行细节化的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协助患者摆放适宜的体位,在配合手术治疗同时尽可能注重人体力学的合理性,保障患者的舒适性,同时控制手术室温度。患者难免会对陌生环境产生一定焦虑感,加之一些手术不会穿着衣物,难免会自感寒冷,因此需要对温度进行调节,控制温湿度。在术中输液温度方面,温度控制在36度左右,避免寒冷刺激带来的应激反应等问题,时刻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测,合理维持吸氧浓度,保障其吸氧量与氧需求量持平。如非全麻手术,则需要充分观察患者现有的神志情况,与其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在术后护理方面,手术结束之后与患者进行简短的交流和宣教,将手术结果与患者进行讲解,最后进行查对,与家属进行沟通和宣教,注意检查器械、纱布,以及患者现有的导管、静脉通路等多方面的情况,最后注意防寒保暖,科学进行转运,避免对患者带来一定不适感,优化细节全过程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手术室护理之后的安全性情况进行观察,其中风险事件具体包括设备管理不到位、消毒灭菌不达标、器械准备不足和麻醉管理不到位四项。同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评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护患关系越和谐,对护理模式的评价越高。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风险事件方面,观察组患者四项风险事件都明显要比对照组发生的更少一些,而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要更高(P<0.05),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本身就具备着一定关键性和重要性,自身复杂性也相对较为明显,难度较高,其护理程序如果出现不规范等
就很容易导致后续护理安全受到影响,甚至容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出现,因此积极通过一定措施来提高整体的护理安全,是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成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最为主要的一部分[4]。而在护理安全控制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重视,一些细节如果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就很容易出现设备管理不足、消毒灭菌不足以及器械管理不足等问题。而细节护理作为一类前沿性护理管理措施,其核心内容就在于,围绕着整体患者健康以及手术治疗全过程,进行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以及质量提高。一些风险以及差错的产生除了制度与流程不规范,还有一些是护理人员个人因素,例如业务能力、工作经验等等,是否会有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也是细节护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制度、流程、标准以及人员等多方面的改善,更加侧重于护理工作的细节性和人文性,最终护理成效也可以得到提高,患者手术期间护理工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也更能得到保障。这一系列护理措施及相關干预方法与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更加具备实际性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操作的实际性和有效性,更加关注护理工作的人文性特点,对于和谐护患关系、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等多方面都存在着较为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效果也相对较为可观。实际操作时,也能够发现与传统护理工作相比,此类护理模式应用之后的成绩更好,差错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成效情况。
如上所述,临床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心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性,应用效果比传统护理模式更加可靠,有着较为明确的效果和价值,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呈芹.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6):8-8.
[2]高彩莲.手术室细节护理对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1):1921-1922.
[3]林珮,姜辉,郑朱丹.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1): 1429-1431.
[4]张霞,葛冬,孙琳,etal.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全麻手术后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 (24):2946-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