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食品冷冻工艺中,冷链被视为基础。食品冷链以制冷技术为主要手段,让易腐坏食品在“供应—生产—保存—运输—销售”一系列环节中,一直保持在适宜低温条件下,从而保障食品质量,从根本上降低食品损耗程度。若食品冷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食品冷链的质量安全。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基于食品冷链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食品冷链;食品安全;管理;分析;追溯
食品冷冻生产链,最根本也最重要的便是原料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配送、产品销售等过程,均要在低温环境下,甚至是冷冻环境中,和冷冻工艺相结合,以制冷技术来实现冷冻食品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延长食品保鲜期限,减少不必要的食品浪费。因此,务必构建正规化的食品运输系统,建立追溯体系,采集温度信息、管理追溯信息,并在必要时实施追溯,以保证各个环节不出纰漏,保证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1 国内冷链食品安全管理现状研究
1.1 食品冷链物流缺失,物流技术落后,食品损耗量大
食品冷链的缺失是主要问题,冷链缺失亦或是冷链断裂,必然会造成产品质量下滑、营养成分严重流失,严重的还会造成食品变质,诱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实操环节中,因为食品冷链运作成本相对比较高,部分冷链食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环节很少使用冷链,所以损耗很严重;还有就是和食品冷链相关的物流技术不先进,难以保证冷链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程温度的控制和有效监测,食品损耗和食品变质的情况屡见不鲜。
1.2 冷链食品安全事故较为多发
近年来冷链食品安全事件多发,这无疑暴露了国内食品冷链运作上的诸多问题,食品冷链行业务必要正视自身,努力减少冷链食品消耗量,立足于冷链食品质量安全,制定出一套正规化、常态化的食品冷链安全管理方案,综合性保障冷链食品质量安全。
2 食品冷链角度下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案分析
2.1 创建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事前预防体系构建。食品生产和食品运输阶段,要应用好HACCP,从源头上处理食品冷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快找出冷链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点,从而维系食品质量安全。HACCP的优势在于对冷链食品的预先控制,提前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查,找出冷链问题,在分析完原因后有效处理相关质量问题,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其次,优化运作标准。要以ISO22000作为支撑点,创设一套完整、正规的食品冷链服务体系和冷链食品运输体系,全面保障食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条件,掌握相关操作步骤,加强对物流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规章讲解,创建物流服务标准,之后督促各标准按章执行。
比如在收货方面,明确食品收货相关标准,拓展控制范围,延伸到上游供应商仓库;库内作业期间,需要对物流设施和设备以及运作标准等加以明确,综合性保障物流作业流程中的食品质量安全;运输阶段,食品种类不同,控温标准也不同,应引入车内远程温控调节技术,从而在适温条件下保存食品;物流交换,要明确好具体的交接制度和规范,最大限度上减少冷链食品在常温空气下的暴露时间,保证冷链食品安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1]。
2.2 创设合作管理系统
应该向先进省市地区学习,创建四位一体化的食品安全监管结构系统,形成政府和消费者监督、厂家和运输商自律、社区协助和企业责任管理的运作机制,不仅是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在安全消费环节也要明确各方职责,营造一个资源共享平台,促成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协调发展的优良格局,共同翻开优质食品安全管理新篇章。
2.3 物流环节的冷链食品管理
由于冷链运输系统对食品运输体系和食品运输设施的要求甚至严苛,要在食品运输阶段精准把控温度,并且要保障中间各衔接环节的操作准确无误。因此要从实际角度出发,构建科学合理且满足冷链食品运输需求的运输系统,换言之,硬件设备是食品冷链的重中之重,囊括了运输设备和冷链配送中心、生产厂房、仓储设备等要素。运输过程中不应擅自打开运输设备厢门及冷藏食品、冷冻食品包装,运输设备厢体内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冷藏食品、冷冻食品要求的范围内。冷厢内温度自动记录设备的记录间隔应≤5 min,超出允许的波动范围时应报警。
在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层面,首先是要对食品冷链进行全过程控制,特别是低温监控上一定要全面落实到位,其次是冷链食品追溯,以RFID来实施追踪和监控,保障食品安全[2],应按照GB/T 28843-2012的要求建立追溯体系。
2.4 保鲜环节的冷链食品管理
首先,技术管理,冷库设计应符合GB 50072-2017的规定。多温层保鲜可满足小批量、不同品种冷链食品对温度的需求,拥有良好稳定性,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冷链物流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可通过不同类型隔热层设置来满足不同食品需求,之后在此基础上减少成本支出、高效使用设备。
其次,库房管理。在食品冷藏库和冷冻库管理上,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对食品鲜度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力物力资源支出,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支出。具体操作方案为对入库食品建立文档,在文档中输入食品的详细信息,包括食品入库保质期、入库时间、食品允许销售期限等。交货作业应按照下列流程进行:①及时通知收货方到货时间;②核对收货方信息,主动向其提供物流全程温度记录;③双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数量要求交货,并做好可追溯的温度历史记录;④双方按照合同或提货单规定核对交货数量、温等,无误后确认;⑤交接有异义时,双方在保证冷藏食品、冷冻食品质量安全的条件下,按照合同规定下及时处理[3]。基于此,对将过期食品做好预警表示,切忌随意篡改日期,务必维系食品质量安全[4]。
2.5 冷链合作
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零售商和批发商以及生产销售终端,这些要素一同构成了食品冷链,食品冷链的最终目标是保障食品質量安全,让老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为民众提供合格食品,并且让食品冷链的产出效益最大化。若想实现这些目标,食品冷链各环节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务必要服从于整体效益,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将食品安全质量抛之脑后。冷链合作的好处虽然很多,但各大企业运营成本必定会有所增加,所以建成供应链合作共享结构体系极为迫切,以这样的方式填补企业损失,之后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强化食品冷链的运行效力,促进整个食品冷链的安全、稳定运作,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永远放在第一位[5]。
3 结语
食品冷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品冷链和民众饮食安全息息相关,当前国内食品冷链产业需要虚心的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国外食品冷链运作经验,在食品安全管理和物流运作以及食品保险等方面下足功夫,竭力打造互利共赢的冷链食品合作平台,创设优质的管理系统,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冷链食品安全管理,从而为老百姓提供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胡竟男.“互联网+”环境下的海南生鲜冷链物流成本的控制[J].知识经济,2017(15):72-73.
[2]吴茂婷.冷链企业配送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综合运输,2019(4):85-89.
[3]于晓胜.政府与食品企业实施冷链物流的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35(1):54-59.
[4]聂晶晶.关于实现联网技术优化冷链物流管理的探讨[J].数码世界, 2018(1):180.
[5]王翠竹.“捷”足“鲜”登、“依”心“依”意,用稳定温度保证更好品质——访上海捷依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聪聪[J].食品安全导刊,2019(16):18-29.
作者简介:吴婉珊(1983—),女,广东佛山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企业设计,运行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