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助力于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因而,教师更应当灵活选用多种高效教学策略予以实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教学效益,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数学;高效课堂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格外注重高效课堂的打造。所谓“高效课堂”,即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能够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同时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独立将所学的数学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有趣、具有启发意义的任务下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切实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新时期背景下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在新时期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知识难度的逐步增加以及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多,致使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使数学课堂缺乏生机。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当前教学策略,结合教學内容灵活选用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予以实施,真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与乏味。
在以往的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凭借学生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平时的日常努力,对学生个人的进步缺乏及时鼓励,也使学生自信心受挫,而更加不乐于加入数学活动中,逐步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忽视课程预习、课下巩固的重要性,在实际探究过程中缺乏学习自主性。从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教师更应将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放在重要位置,所以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十分必要。
二、新时期背景下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高效预习:借助驱动性任务 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热情
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前预习环节的教学工作,通过高效的预习能够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奠定良好基础。因而,教师在预习环节可以借助为学生布置驱动性任务来指导其预习,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注重用特定主题的教学内容来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逐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寻数学知识”。借助驱动性任务开展课堂预习工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高效预习的目的。具体而言,教师在布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量体裁衣”,选取难度适中且逐层深入的“任务”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在预习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式任务,使学生在相关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寻所要学习的任务,并借助新奇、有趣的问题明确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例如,教师在开展《平面直角坐标系》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为激发学生这部分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了为高效课堂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可以借助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开展课堂预习。首先,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驱动性预习任务:
任务一:搜集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想一想这些“数对”有什么含义?
任务二:提前预习课本教材,以小组讨论预习的形式来探究“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预习小任务,能够让学生产生内在预习的动力与求知的热情。同时在学生的相互帮助下有效提升预习效果,为后面正课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效授课:教学手段生活化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效果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数学课堂有机融合,并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来打造高效数学教学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并通过视频、动画演示的手段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一步分析数学重难点知识,消除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进一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生活化,真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开展《平移》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生活素材引入数学课堂。首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经平移”后的物品动态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平移的特征。之后,教师还可借助情景营造让学生在相关教学任务的引导下自主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网格上绘制平移雪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知晓“找对应点、对应线段位置和长短三个方面”开展平移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能力。最后,为学生引入相关实例,让学生掌握有关平移的基本性质,让其在自主探索中激发其数学思维,实现高效授课,强化对此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高效回顾:利用问题式引导 有效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达到高效预习及高效授课之后,教师还应当善用各种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回顾所学知识,进一步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法开展课堂回顾教学,通过相关悬念的引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想要主动探究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而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当提示,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相关的知识后,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可这样开展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小红和父母一同登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一棵红叶树,那么这棵树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米?”之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如何计算的呢?”通过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讨论活动,使其真正理解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内容。
(四)高效延伸:通过实践式活动 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重知识的延伸,能够让学生产生高效学习的意识,进而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延伸的基础上提升其数学应用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生活类作业,让学生意识到中学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有效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拓展,深化其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其实践能力,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数学、乐于探究数学,并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点的认识。
例如,教师讲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相关内容后,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抽样调查及相关的概念和术语,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代表性,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灵活性、生活化的任务,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生活化任务:“同学们,假如校庆快要到了,每个班需要选10名男生、8名女生参加合唱节目,你们设计一下随机抽样的方法吧!”教师还可继续补充:“你们课后以小组形式再做个调查,记录咱们学校整个初三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假如需要按1:5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该怎样设计抽样过程呢?”通过这种与生活十分贴近的数学课后作业,更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课堂授课效果最大化、实现学生综合数学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就需要教师时刻反思教学方法,选取更符合课程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进而真正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益,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促进其综合数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晓霞.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经验分享[J].才智,2019(33).
[2]牛艳丽.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
作者简介:黄玉梅(1972.5-), 女,藏族,甘肃张掖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