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学的变与思

2020-07-09 03:31张晶蕊
新媒体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媒体

张晶蕊

摘  要  媒介环境学高度重视媒介技术,认为技术本身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然而这种观点长期饱受争议。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难被简单的预测与评判,媒介环境学重归传播学界的视野,并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涵义。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媒介技术;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09-0124-02

“泛媒介”“泛技术”“泛文化”是媒介环境学派最独特、鲜明的观点。该学派认为,“传播在人类文化结构和人类心智中居于首位”,重点研究传播技术和符号如何对社会文化产生或微观、或宏观的深远影响。新媒体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是指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其最根本的特征是数字化与互动性。毫无疑问,我们如今正处在环境变化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随着媒介“强大效果论”的回归,媒介环境学再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1  媒介环境学认为媒介技术对社会变革起决定性作用

事实上,媒介技术并非简单的某一大类媒介或一种媒介,如电视媒介、网络媒介,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万物,万物即媒介”,媒介如无形的网一般以整体的形式存在,将社会上每一个细小的个体结点相连接,决定着人类与时空、他人与万物的关系。

技术决定论是对媒介环境学派相关理论最直接的评价。他们认为,技术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任何个体都与它密切相关,为它所控。德布雷提出了整体媒介域的观点,认为媒介域是特定的信息与人的传播环境,每一个媒介域都有其特定的时空组合,形成不同的现实主义。另一方面,技术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其未来变化并非人类所能把控。技术更多是作为一种关系而非手段,人类作为技术的操作者,很难完全把控技术与他物之间千丝万缕又变幻莫测的内在逻辑。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技术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技术的深厚渊源依然有待人类的探求,因此技术往往在社会变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媒介环境学的许多观点问世以来便倍受争议,“技术决定论”更是被污名化的标签所套牢,一旦技术的作用被盲目夸大,便会被实证主义推崇者群起而攻之。事实上,媒介技术往往被狭义曲解为单一的技术,而整体技术的边境不可探求,强大的媒介技术并非人类可以简单言说与预测的。

2  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学的重归

新媒体是借助于互联网而诞生的媒介,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即时性与交互性。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传播媒介引入新的“尺度”,即媒介的偏向,这种偏向所产生的机制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改变着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及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带来从单一个体到社会整体的变化。

这一时间,媒介环境学技术正面的观点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首先,新媒体产生了新的偏向性,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技术背景将多种媒介融合,使視觉、听觉等诸多符号集合于同一平台,增强了信息的可观性与直观性。另一方面,新媒体终端广布、即时传输的特点也拉近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距离,信息渠道多样,信息的编辑与传输方式相对简便,使越来越多的个体被连接,媒介的触手日益繁衍。

同时,新媒体加速了信息的“内爆”。曾经“内爆”是电子媒介内部知识的整体特征,表达了知识内部迅速增长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知识的特点更加丰富,其海量性、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内爆”更为剧烈,“内爆”被赋予了更多的特征,个性化、碎片化、可观性的“内爆”使信息的可检索面不断扩张,媒介的使用权力被下放,无论是长期接受教育的受教育者还是初具读写能力的人都可以更轻松、快捷的获取信息。这也印证了媒介环境学派的中心观点:人、技术与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新媒体的出现使符号环境产生巨大变化,这影响了人类对于信息的整体感知,从而使整个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媒介更加深入的融入社会环境,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3  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学的进化

新媒体在为媒介环境学正名的同时,也使媒介环境学在新的条件下被赋予新的内涵。首先,媒介的广度愈发广泛,新媒体的巨大包容性不仅承载了海量的信息,也使媒介的使用权力被下放,媒介的使用者限制不断降低,信息的传播效力愈发强大,使媒介环境学的地位空前提高;其次,媒介的深度愈发深化,媒介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媒介的形式、内容,更重要的是媒介对于人的情感、思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媒介不易察觉的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如今不可分离的一种生活方式。

以数据新闻为例,数据新闻已成为如今新闻制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数据新闻的核心是“内容为王”。正如詹姆斯·凯瑞所言,“真相是一种罕见物,如同其他被人们争抢的稀有物一样,它被放置应用于某种目的和意图,被给予特别的意义和阐释,被消费、存贮和传播。”毫无疑问,把握住了事实的真相也就掌握了新闻内容,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新闻信息要素的把控。新闻信息要素与新闻处理及新闻价值标准的关系息息相关,一方面,新闻信息要素被“守门人”所支配,这就严格要求了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新闻有其自身的评判标准,如时效性、真实性、社会影响性等,这也对数据新闻中新闻信息要素的整合与传播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闻语用是数据新闻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美联社所发布的《2015版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比其上一版新增修改了其中约三百个条目,大多与强化新闻语用的严谨度及数据新闻精准度等有关。数据新闻语用已经成为某种趋势。新闻语用是新闻传播的专业化表达方式,数据新闻中,新闻从业者不仅要像以往一样将所采集、整理到信息即时发放,兼具新闻内容的即时性与客观准确性,还要在海量化的复杂信息中准确选择、辨析与运用,这对新闻报道的严谨性与准确性要求更高,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约束也变得更加严谨。

在新媒体时代,个体、技术与环境三者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关系愈发深刻,这也使媒介环境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再次进化,拥有了更为深刻的涵义。

4  媒介环境学在新媒体时代的思辨

不可否认,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如今时代进步最重要的助推力,在互联网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用技术重建关系的视角深度审视新闻传播很有必要。黄旦在深入研究卡斯泰尔、马克·波斯特等人的理论后提出“网络化关系”的觀点,他认为以互联网为基体的大众传播网络已成为更加强大的关系网,这张网络的特征包括以下四点。1)用户位置至关重要,网络关系像波纹一样围绕着位置以去中心化的形式流动。2)媒介塑造的拟态环境与真实社会的出入越来越小,用户自发的组织或连结在一起,单纯的线性关系不复存在,媒介效果不再单一可控。3)网络的匿名性与包容性使网络信息变得复杂,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量,而网络关系中存在的多个层面的诠释群体,使意义的建立与解读成为重点。4)对于每一个时间节点而言,原创新闻与独家报道不再是衡量专业新闻机构的重要因素,而由输入点和到达点的数量,处理数据的能力与速度决定。这使得传播学的学科意义被重构。

长期以来,媒介环境学派始终饱受争议。时至今日,“技术决定论”依然遭受着来自学界与业界的质疑。事实上,媒介技术并非单一片面的某种个体,而是以整体而存在的系统,从以人为核心的使用角度出发,技术对于社会环境的深远影响很难被察觉。相反,从技术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人与技术的关系发展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出路。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难被人类所简单预判与控制,唯有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出发,重视与尊重技术本身,才能使技术更好的发挥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匡文波.关于新媒体核心概念的厘清[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0):32-34.

[2]黄旦.重造新闻学——网络化关系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5(1):75-88.

[3]商娜红,刘婷.北美媒介环境学派:范式、理论及反思[J].新闻大学,2013(1):69-73.

[4]陈力丹,毛湛文.媒介环境学在中国接受的过程和社会语境[J].现代传播,2013(10):35-40.

[5]刘丹凌,赵娟娟.对媒介化社会的批判与反思——基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4(4):101-105.

[6]刘建明.媒介环境学理论范式:局限与突破[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2(3):376-380.

[7]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3,32.

[8]何道宽.媒介环境学:从边缘到庙堂[J].新闻传播与研究,2015(3):117-125.

[9]曹智频.媒介偏向与文化变迁:从伊尼斯到麦克卢汉[J].学术研究,2010(8):129-133.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